当前位置:中国江苏吴县灵岩山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江苏吴县灵岩山概况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19灵岩山馆胜景5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灵岩山,主峰陡峭如削,上平如砥,远望似古代官印,方方正正,又称玉符山、 方山。

  悬星岩位于灵岩山北崖最高处,俗称功德顶。其上有石龛,唐贞观年间开凿,名证明功德龛。平面呈椭圆形,内雕释迦牟尼坐像,高5米,体态丰盈,壮硕典雅。原旁祀四侍者菩萨,今剩其二。壁上多唐宋题刻。明嘉靖年间,在窟外增建献堂,墙涂红色,俗称红门。这里山色高远绝胜,如入云间天界。有诗道:“灵岩绝顶晓云开,露出仙家胜景来。偃蹇苍松藏殿阁,潺溪流水绕楼台。青山隐隐朝还拱,朱雀翩翩去复回。半点红尘飞不到,登临恍若在蓬莱。”

  岩西为拂日岩,两峰夹径如雄关,俗称小天门。门西为积翠岩,北有饮虎池;门西南为巢鹤岩。清人于绍舜有《巢鹤岩》诗:“尘踪长是羡飞鸿,巢鹤岩巅恰御风。十里松荫晴亦雨,千里烟霭色还空。列屏山似居连舍,放眼人如鸟脱笼。不用凭虚更搔首,恐耽诗句负青葱。”

  巢鹤岩东谷口有云窝,南有观音洞,三门相通,内有石佛。东南麓多宋人题刻。 西有香霏岩,俗呼绣球山。

  白云洞位于悬星岩东南转山之东,由红门南下,过转山东折而至。洞宽阔向阳, 深暗莫测,乾隆帝题额并赋诗4首。下为小石厂,东南峭壁如削,有平台,名可公床。明僧真可在此崖上刻朗公传。东为大石厂,又名半室崖,可容数十人。

  小石厂南原有绝景亭,又名抱灵亭,宋僧仁钦建,后废。乾隆时在此建行宫,后废。东崖高耸似屏,水自崖下流出,伏行穿垣,逶迤而下,乾隆帝题“甘露泉”,人称灵岩第一名泉,俗呼清凉世界。相传金陈寿恺、元杜仁杰曾在此隐居。此地古木参差,青檀若虬,名千岁檀。

  一线天位于白云洞东南,又名小天门、东天门。绝壁如削,峡通一线,仅容单人穿行。北为灵辟峰,山势峥嵘。又北有石尾峰。东有华岩泉,旧有华岩寺,久废。

  灵辟峰南崖下有朗公石,状似老僧伛立,世传为朗公讲经的化身。

  朗公石西南为如来顶,又西南为快活岩。

  灵岩谷谷口内有石坊,乾隆帝题额“灵岩胜境”。东为大横沟,石峡数折,涧崖壁立。跨沟设桥,名崇兴桥,又称通灵桥,俗呼大石桥。桥西路北有宋大观初学者郭思撰文、其子郭升卿书《重修崇兴桥碑记》。桥四周峰峦似龙跃虎踞,又如狮卧象伏,极为壮美。过桥仰望南山,石齿嶙峋,山势如楼似阁,山巅峭壁上有一圆形孔洞,大如车轮,南北相通,如明镜高悬,似皓月当空,名明孔山。俗传,北魏法定和尚重开灵岩山时,由青蛇引路、二虎驮经至此,仰观山如连城,陡不可攀, 便面壁27天,终使菩萨感动,令太阳神射穿岩石,光照数里,法定循光而进,直达寺址。清人韩章诗:“何年凿辟见神工,嘉兆分明应朗公。宝刹既成人已去,犹留满月照山中。”

  沿谷东去是小横沟,跨沟建桥,名明空桥,俗呼小石桥。桥头石壁上有5株古柏,枝繁叶茂,连理如门,名对松门。桥东是黄茅岗,岗上乱石如群羊,或昂首奔跑,或低头啃草,或卧圈小息。路旁有龟背石,为花岗片麻岩,由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性交错切割而成。

  龟背石前为接官亭。亭内原置苏轼《黄茅岗诗》碑,后移灵岩寺内。东为新石桥,沿途柏林茂盛,苍翠欲滴,俗称“十里松”。又东为停车场,中立元至正年间按察使西夏人文书纳书“大灵岩寺”碑。北为灵岩寺。南有外宾接待室,1989年改建为宾馆楼。

苏州灵岩山--嫩芽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18灵岩山馆胜景4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16灵岩山馆胜景2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15灵岩山馆胜景1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21灵岩山馆胜景7
苏州灵岩山
苏州灵岩山馆姑苏台
江南水乡古镇游—木渎17灵岩山馆胜景3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kevin_chen(西门) 2005年12月20日 13点44分 评分:10
  灵岩山座落在苏州城西南三十里的木渎镇旁,乘坐16路公交车到灵岩山山麓下车即可到达。灵岩山山高182米,周广1800亩,山上多奇石。灵岩山怪石嶙峋,旧有"十二奇石"或"十八奇石"之说。因为灵岩塔前有一块"灵芝石"十分有名,因此得名"灵岩山"。又因为山石颜色深紫,可以制砚,又称砚石山。山南峭壁如城,相传吴王曾在山上筑有石头城,故又名石城山。灵岩山有"灵岩秀绝冠江南"和"灵岩奇绝胜天台"的美誉。主要景观有:吴王井、玩月池、流花池、西施洞、琴台等。

  沿登山御道拾级而上,首先是继庐亭,因灵岩山住持,一代名僧印光法师的别号继庐而得名。亭柱上有对联"大路一条,到此齐心向上;好山四面,归来另眼相看"。接着是迎笑亭,相传始建于宋代,东坡居士曾在此笑迎释友。盘折再上是"落红亭",灵岩也有"象山"之称,旧有"象王回顾落花红"之句,这里是观日落之佳处。亭东乃印光塔院,为印光和尚埋骨处。

  印光法师(1861~1940)为近代佛教界泰斗、净土宗一代宗师,东南亚印光派创始人。落红亭西有西施洞,相传越王勾践与范蠡献西施给吴王夫差于此等候。后人在洞前建屋,洞内镌刻观音像,洞外种有紫竹,所以又名"观音洞",香火颇旺。落红亭左折而上约300余步,人称"百步阶",为乾隆帝登灵岩时所筑御道的一段,山势陡峻。道旁有一方形砖砌之台为梁代灵岩山开山和尚智积的衣钵塔,塔南有一巨石,形似乌龟,昂首面向大湖,故有"乌龟望太湖"之说。石背镌有"望佛来"三字,石上有脚印,据说西施常站在此石上眺望故乡。

  山顶是灵岩寺,即吴王"馆娃宫"的旧址。春秋吴越夫椒一战,越国大败,越王勾践和大夫范蠡被押为人质,居住在石室之中,向夫差献上越中美女西施。吴王夫差为西施在灵岩山上建造行宫,铜钩玉槛,奢侈无比。吴人称美女为娃,故名"馆娃宫"。公元前473年,越王勾践从水路攻进吴国,把这富丽堂皇的馆娃宫付之一炬,烧成断壁残垣。东晋时有人在灵岩山吴宫遗址修建别业。后舍宅为寺,南朝梁天监二年(503年)扩建为寺院,名"秀峰寺"。唐代改称灵岩寺。

  灵岩寺现存寺院规模宏大,为典型的中国佛教净土道场之一。灵岩寺建在山顶,高耸入云,巍峨壮观。寺门前松柏参天,门额"灵岩山寺"为赵朴初题写。进门便是天王殿,亦称弥勒阁,殿中央供奉天冠弥勒,背后供韦驮菩萨,两侧排列着四大天王。再进为前院,院中有池名砚池,池上架有"界清桥",据说大雨后,桥东之水清,桥西之水浊。大雄宝殿高25米,宽20米,气势雄伟庄严,正中供奉释迦牟尼佛巨像,迦叶、阿难两弟子侍立两旁,佛祖背后为海岛观音,东西两壁排列十六罗汉。大殿后壁供奉文殊、普贤。

  位于大殿东侧的灵岩塔初建于梁代天监二年,历经沧桑,现为七级八面砖塔,挺拔耸立,是灵岩山的标志,凡来游山者莫不在此留影纪念。灵岩塔又称多宝塔,高34米,7级8面,砖木结构、楼阁式。游人可拾级登塔,极目远眺姑苏景色。塔南有钟楼,楼高15.3米,为两层木构。上悬大钟,下置地藏佛像。

  灵岩山寺西部以花园为主,俗称山顶花园。园内浣花池相传西施于此泛舟采莲。池西有石城,即山颠围墙,相传为吴王阖闾所筑,以石砌成冰纹形。玩月池曾供西施玩月。吴王井呈圆形,也为吴宫遗井,曾供西施照容。智积井为八角形,因是梁代智积和尚修浚,故名。井中泉水甘例,煮茗甚佳。井北砌有假山,上有"长寿亭",传为西施梳妆之所。灵岩山的最高处位于灵岩寺之西的琴台,相传西施操琴于此。

  灵岩山南有采香泾,专为西施去香山采种香草之用,传说是依据吴王一箭所射的方向而开凿,又名"一箭河"。山西南麓有韩世忠墓。南宋抗金名将韩世忠和夫人梁红玉合葬于此,墓碑巨大,碑文长达13000余字,世所罕见。

  灵岩山南麓香水溪北,百步小浜石桥东有清初诗人张永夫之墓
 
→回复
yxqxc(阿巴) 2006年4月4日 09点19分 评分:10
灵岩山,主峰陡峭如削,上平如砥,远望似古代官印,方方正正,又称玉符山、 方山。

  悬星岩位于灵岩山北崖最高处,俗称功德顶。其上有石龛,唐贞观年间开凿,名证明功德龛。平面呈椭圆形,内雕释迦牟尼坐像,高5米,体态丰盈,壮硕典雅。原旁祀四侍者菩萨,今剩其二。壁上多唐宋题刻。明嘉靖年间,在窟外增建献堂,墙涂红色,俗称红门。这里山色高远绝胜,如入云间天界。有诗道:“灵岩绝顶晓云开,露出仙家胜景来。偃蹇苍松藏殿阁,潺溪流水绕楼台。青山隐隐朝还拱,朱雀翩翩去复回。半点红尘飞不到,登临恍若在蓬莱。”

  岩西为拂日岩,两峰夹径如雄关,俗称小天门。门西为积翠岩,北有饮虎池;门西南为巢鹤岩。清人于绍舜有《巢鹤岩》诗:“尘踪长是羡飞鸿,巢鹤岩巅恰御风。十里松荫晴亦雨,千里烟霭色还空。列屏山似居连舍,放眼人如鸟脱笼。不用凭虚更搔首,恐耽诗句负青葱。”

  巢鹤岩东谷口有云窝,南有观音洞,三门相通,内有石佛。东南麓多宋人题刻。 西有香霏岩,俗呼绣球山。

  白云洞位于悬星岩东南转山之东,由红门南下,过转山东折而至。洞宽阔向阳, 深暗莫测,乾隆帝题额并赋诗4首。下为小石厂,东南峭壁如削,有平台,名可公床。明僧真可在此崖上刻朗公传。东为大石厂,又名半室崖,可容数十人。

  小石厂南原有绝景亭,又名抱灵亭,宋僧仁钦建,后废。乾隆时在此建行宫,后废。东崖高耸似屏,水自崖下流出,伏行穿垣,逶迤而下,乾隆帝题“甘露泉”,人称灵岩第一名泉,俗呼清凉世界。相传金陈寿恺、元杜仁杰曾在此隐居。此地古木参差,青檀若虬,名千岁檀。

  一线天位于白云洞东南,又名小天门、东天门。绝壁如削,峡通一线,仅容单人穿行。北为灵辟峰,山势峥嵘。又北有石尾峰。东有华岩泉,旧有华岩寺,久废。

  灵辟峰南崖下有朗公石,状似老僧伛立,世传为朗公讲经的化身。

  朗公石西南为如来顶,又西南为快活岩。

  灵岩谷谷口内有石坊,乾隆帝题额“灵岩胜境”。东为大横沟,石峡数折,涧崖壁立。跨沟设桥,名崇兴桥,又称通灵桥,俗呼大石桥。桥西路北有宋大观初学者郭思撰文、其子郭升卿书《重修崇兴桥碑记》。桥四周峰峦似龙跃虎踞,又如狮卧象伏,极为壮美。过桥仰望南山,石齿嶙峋,山势如楼似阁,山巅峭壁上有一圆形孔洞,大如车轮,南北相通,如明镜高悬,似皓月当空,名明孔山。俗传,北魏法定和尚重开灵岩山时,由青蛇引路、二虎驮经至此,仰观山如连城,陡不可攀, 便面壁27天,终使菩萨感动,令太阳神射穿岩石,光照数里,法定循光而进,直达寺址。清人韩章诗:“何年凿辟见神工,嘉兆分明应朗公。宝刹既成人已去,犹留满月照山中。”

  沿谷东去是小横沟,跨沟建桥,名明空桥,俗呼小石桥。桥头石壁上有5株古柏,枝繁叶茂,连理如门,名对松门。桥东是黄茅岗,岗上乱石如群羊,或昂首奔跑,或低头啃草,或卧圈小息。路旁有龟背石,为花岗片麻岩,由两组不同方向的节理性交错切割而成。

  龟背石前为接官亭。亭内原置苏轼《黄茅岗诗》碑,后移灵岩寺内。东为新石桥,沿途柏林茂盛,苍翠欲滴,俗称“十里松”。又东为停车场,中立元至正年间按察使西夏人文书纳书“大灵岩寺”碑。北为灵岩寺。南有外宾接待室,1989年改建为宾馆楼。
 
→回复
yxqxc(阿巴) 2006年4月4日 15点11分 评分:10
木渎灵岩山,因旧有石如灵芝而得名。山高182米,巨岩嵯峨,怪石嶙峋,物象宛然,得于仿佛。有昂首攀游状的石蛇,敲打有声的石鼓,状若发团的石髫,伸首隆背的石龟,两耳直竖的石兔,形影不离的鸳鸯石,埋头藏泥的牛背石,隐身探头的蛇头石,俯首饮水的双牛石,状若仙人的和合石,形如蒲鞋的草鞋石,以及石马、石城、石室、石猫、石鼠,飞鸽石、蛤蟆石、袈裟石、飞来石、醉僧石等,惟妙惟肖,意趣横生。
  春秋后期,吴王夫差在山巅建造园囿“馆娃宫”,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山上园林。至今存有吴王井、玩花池、玩月池、宫墙、琴台、思乡岩、石射棚等遗迹。
建在馆娃宫遗址上的灵岩寺,从东晋元熙二年(420)陆玩舍宅为寺算起,迄今已有1583年的历史。现存殿宇多数是清末民初的建筑,惟有“千柱擎天、俯视万有”的灵岩塔,建于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 已在风浊雨蚀中度过了956个春秋。它与装饰精美的大雄宝殿和翘角飞檐的钟楼相映成趣,不仅是灵岩寺风景最突出的一个部分,也是木渎的标志性建筑物。
  灵岩山脚下还有南宋忠武王韩世忠和梁氏等妻妾的合葬墓,以及韩蕲王飨堂等历史文物。
 
→回复
szariel(迷茫嘟嘟) 2007年1月31日 13点33分 评分:10
灵岩寺位于江苏省苏州市西南郊15公里的木渎镇灵岩山,山上原为吴王馆娃宫旧址,原名“秀峰寺”,宋改“显亲崇报禅院”,唐朝称“灵岩寺”。以后成了净土宗著名道场之一。东晋末陆沅舍宅为寺,梁天监年间(502-519年)重建寺,并增建佛塔一座。寺的原有建筑除塔以外已不存在,现有建筑都为清末和民国时重建或增建。


寺座北朝南,西院为吴王宫遗迹。据《吴越春秋》和《越绝书》记载,越国美女西施来吴国后,深得吴王夫差宠爱,夫差在风景秀丽的灵岩山,为西施修建了富丽堂皇的“馆娃宫”。相传现灵岩寺大殿即馆娃宫遗址。宫内有一条别致的长廊,凿空朗下岩石,放一排陶甏,上铺有弹性的楩梓木板。西施与宫女们漫舞其上,发出木琴般的乐音,因名“响屟廊”。灵岩塔西面,至今尚有“响屟”遗名。元时农民起义军中有张士诚,在苏州建大周政权后,俗重温夫差旧梦,曾重建响屟廊。


灵岩山顶花园,原是吴宫中的御花园。园中有月池、日池两口大井,西施常对井梳妆,以水为镜。据地方志记载,明朝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一农夫在淘井时,曾发现上镌“敕”字金钗一支,传为西施遗物。


灵岩山寺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天王殿、念佛堂、藏经楼、钟楼、千佛殿、香光厅、香严厅等,灵岩山寺东院为塔院,有灵岩塔,原名“多宝佛塔”。塔建后多次兴废,其中南宋绍兴十七年(1147年)曾将该塔重建,明天启年间遭雷火毁其所有木构部分,成了一座砖壁套筒,从此人们即称塔为“空心塔”。


塔为八角七层,砖身木檐楼阁式,原底层绕有外廊,现仅存柱础和台座。塔身四面开壶门,其它四面设佛龛,佛像已多数失落。门位上下各层相闪,壁面设柱枋、斗拱,绕有腰檐架平座,现只能见其带焦迹的部分残体木骨,塔顶早废。塔内原为八边形,内室经后期改为圆形,昂首可直观塔顶。1977年对塔进行了一次大修,并将民国时筹划修塔而备用的石佛,填补进各空缺的佛龛内。在塔内四层壁体内发现八面藏有函的暗室,其内物件已腐朽难认。在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修塔记载中,曾提及将明万历时所藏之函按原样藏于四层暗室内,还记载重建年代,由此证实该塔确是南宋遗构。


灵岩寺以灵岩奇石得名,旧有“十八奇石”之说:灵芝石、石马、石鼓、石龟、石躲堋、披云台、醉僧石、望月台、牛眠石、槎头石、佛日岩、石幢、石城、献花岩、袈裟石、猫儿石、出洞龙、升罗石,至今仍能历数种种。


灵岩山上有许多古墓。其中最著名是宋朝名将韩世忠之墓。岳飞被害后,韩世忠斥秦桧:“‘莫须有’三字何以服天下?”因此被革去兵权。南宋绍兴二十一年(1151年),韩世忠逝世杭州寓所,时年63岁。十多年后,宋孝宗追封对为靳王,划灵岩山为赐山,亲自为他书墓碑,撰写碑文,此碑至今尚巍然矗立,上镌:“中兴佐命定动之碑”,为碑刻中的巨制珍品。灵岩山香山溪北侧,有清朝诗人张永夫之墓。其墓碑与众不同,曰:“再来人之墓”。张永夫名锡祚,生于康熙十一年(1672年)死于雍正二年(1724年),与盛锦、黄子云、沈盘同称“灵岩四诗人”。他一生困顿,但拒不受清官府所赠财物,饿穷至死。相传其死后十余年,又来寻生前旧友,出金百两,还清旧日所欠乃去,这就是稀奇古怪的“再来人”之碑的来历。


灵岩山南脚下有一条溪水,通向太湖,这就是著名的箭泾河,又名“采香泾”。相传为满足西施的需要,吴王射箭为线,开出了这条河道,宫女可泛舟香山为西施采香草。这条笔直的水道没有自然河流的迂回曲折,确像人工开凿。山脚下的石龟背上有足迹隐然,传说吴王射箭过猛所致。


灵岩山寺镇寺之宝为唐寅书《落花诗》:寺内有大小碑刻147块,系宋、元、明、清时所刻,另珍藏元、明清各佛经十部。


灵岩山寺著名祖师为印光法师,著名方太为妙真法师。现任方丈明学法师,76岁,浙江湖州人,兼任中国佛教协会咨议委员副主席,江苏省佛教协会副会长,苏州市佛教协会会长。


 
→回复

邻近景点
连岛旅游度假区
灵山大佛
周庄镇
同里
沙溪古镇
沧浪亭
狮子林
大明寺
孔望山
甪直
拙政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