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东泰安泰山经石峪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东泰安泰山经石峪概况
经石峪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相通。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一片大石坪上,镌刻着1400多年前摩勒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大字遒劲古拙,篆隶兼备,是泰山佛教文化的瑰宝。清人冯云鹏在《金石索》中盛赞:“如印泥画沙,草情篆韵,无所不备。”经刻现存1067个字,无年款和书刻者,学者多疑为北齐人所书。经刻结体宏阔自然,富于变化,书艺之高、字体之大、规模之巨,世所罕见。《书法津梁》称其为“大字鼻祖”,康有为誉之为“榜书第一”。



  经刻北断崖若斩,溪水漫石而下,似横阔短帘,名水帘泉。崖上有“枕流漱石”、“千古奇观”、“冷然清韵”诸刻。西侧石上有宋政和年间陈国瑞题刻。1965年,为使经刻免受冲刷,在崖北筑坝拦水西流。1982年,经刻四周建石栏保护。



  石坪东北原有明人刻《大学》,俗称大学圣经。万历年间都御史李邦珍在东侧巨石上大书“经正”,并有注语,劝人弃释归儒。《大学》经刻于清康熙年间毁。



  经刻西北有巨石,高约5米,宽约13米,石辟为两半,上题“试剑石”,又名仙峡石。万恭于明隆庆年间依崖筑石亭,崖摩刻《高山流水亭记》。万历年间崔应麒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亭于1965年移西山谷口,额“高山流水”,又额“源头活水”,柱联:“天门倒泻一帘雨,梵石灵呵千载文。”



  经石峪四面环山,深谷幽奥。龙泉峰耸峙于东,锐若茁笋;炮高岭横亘于西;涧水自东北三叉沟乱石中泠泠而出,绕龙泉峰流入中溪。



  返回盘道北行不远,有石桥横跨,名注水流桥。桥西北危崖耸立,飞瀑散珠,如带若帘,名天绅岩,俗称水帘洞。岩顶山坳北侧有明代文学家钟惺、林古度、吴惟明3人即兴合作《水帘诗》摩刻。



  天绅岩东北有群石峭列如笋,题刻“万笏朝天”,锐锋丛生,景观独特。



  天绅岩北为登仙桥,俗称东西桥子。桥西南遍地红沙石,名红沙岭。桥北东侧有古洞如棚,可以容马,明代吴维岳大书“歇马崖”。旧传吕洞宾曾在此崖上留墨。



  北为总理奉安纪念碑。1929年6月1日为纪念孙中山安葬南京而建。



  又北,古柏夹道,浓郁遮天,人行其中如入洞穴,虽炎夏酷暑而凉气宜人。清代张玢题“柏洞”。



  柏洞北有古槐4株,高大擎云,蔚然葱翠,传为唐槐,其地名四槐树。后又衍生3株。1987年夏,路东一株古槐被风雨摧折,横拦盘道,游人自下而过,遂成拦路槐。   
                       






经石峪3
经石峪
经石峪1
经石峪石刻
经石峪2
经石峪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antangtang(小鱼儿) 2007年2月10日 20点03分 评分:10
大字鼻祖—经石峪

说起经石峪,人们首先会想到被誉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的经文刻石,经石峪石刻以其精湛的书法技艺和
巨大的规摸,居国内摩崖石刻之首。除此只外,经石峪还是一处环境幽雅,风光秀丽的景区,特别是在雨中漫游,更是另有一番情趣。
在绵绵细雨中,我们踏上了伸往经峪的盘路,往日晴空时的景色看不到了;
山林被一层层轻纱遮住了羞目;
干枯生硬的盘石上发出了光亮;
路边的小树叶上镶嵌上了一串串晶莹的水珠,它们静静地伏在上面,除了滴嗒的雨声之外,没有人打扰它们的香梦。
凡是到过经石峪的人都知道,经石峪是个深藏不露的地方,往往近在咫尺,都难以看到它的真面目,雨雾天气它更显得神秘莫测。
穿过树林,走上石桥,我们仿佛听到了春秋时期于伯牙当年弹奏的优美琴声从远处随雾飘来,奥,到了“高山流水亭”了。
高山流水亭,是于伯牙弹琴的地方。(明 高山流水亭)
于伯牙,春秋战国时期楚人,任晋国上大夫。他气宇轩扬,玉树临风,弹得一手好琴。
相传于伯牙在此抚琴,泰山樵夫钟子期天天来到这儿听伯牙弹奏,伯牙便问钟子期:你知道我弹奏的是什么曲子吗?钟子期回答说:此曲就是这里的高山流水。伯牙听后感到十分惊喜,能在大山深处遇到知音,非常难得,于是就与钟子期结为知己。钟子期死后,伯牙觉得世上再无知音,他毅然割断琴弦,举琴摔碎,永不弹奏。
经石峪如诗如画的风光,把古典名曲《高山流水》的神韵 表现的淋漓尽致。
这块巨石上刻的是《高山流水亭记》。明代万历年间,崔应麒的摩刻草书《晒经石水帘诗》把我们带入了《西游记》的故事:“晒经石上水帘泉,谁挽银河落半天。新月控钩朝挂玉,长风吹浪暮疑烟。梵音溅沫干还湿,曲涧流云断复连。选胜具觞恣幽赏,题诗愧乏笔如椽。”
相传:当年唐僧师徒去西天取经的归途,路过此处,正好遇到山洪暴发,幸得一只大乌龟相驮。当驮着唐僧游到水深流急处时,谁知乌龟将背一翻,唐僧连人带经书一齐掉进水里。幸亏有个能上天入地的高徒孙悟空,才把他救上岸来。经卷捞上来时,早已被水泡湿了,师徒四人只好把取来的金刚经一页一页拆开,放在石坪上晾晒,结果等经文晒干收取时,发现经文早已入石三分了。从此,人们便把这里取名“经石峪”,把唐僧师徒晒经的石坪称为“曝经石”。
故事非常神奇,而真正神奇的是这片“大字鼻祖”的刻石。
经石峪金刚经刻石,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在面积二千多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着佛教《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原本全1卷、32分目、5172字,经刻只刻到15分目“特经功德兮”,计44行,每行125字或10字不等,共有2799字,字径50厘米。石刻历经千余年风 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已经残灭过半,现在仅存经文41行、 1069个字。
  刻石没有刻制年代和书刻者的姓名。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认为,“传王右军书,非也,然笔力古劲,非唐人不能作”。明代大画师孙克宏在《古今石刻碑帖目》中则称:“今考其笔法,与邹县北齐韦子琛刻经同出一手,其亦为韦氏无疑。”清聂剑光的《泰山道里记》这样记载: “北齐武平时,梁父令王子椿好内典,尝于徂徕刻石经二,并勒诸佛名,字迹瑰异,与其如出一手。是经当亦子椿所作也。”经文刻石的作者究竟是谁,至今没有定论。
经石峪摩崖石刻,笔法跳跃,点画峻厚,骨力遒劲,笔锋犀利,以隶为主,富于变化,有的急如猛浪狂奔,有的缓似流水潺潺,曲直顿挫之中,流露出一种民族乐曲的旋律美。书法家毫无拘束地把真草隶篆各体风格精华融入其中,给我们留下了一部民族文化的宝典大作。
清代康有为赞誉石刻为“榜书第一” 。经石峪石刻结体之大、规模之巨,堪称“天下第一”,历来被视为“大字鼻祖”、“榜书之宗”。1967年为了保护经刻,泰山管理部门在北面砌起石坝,并将水道改在刻石西侧。1982年拨款在石坪周围筑石栏,以免游人任意步入践踏。2002年为了方便游在汛期参观,又建起一座石桥,并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著名作家汪曾祺在一篇文章里这样写道:"泰山即使没有别的东西,没有碧霞元君祠,没有南天门,只有一个经石峪,也还是值得来看看的"。
1961年郭沫若考察经石峪后写下《访经石峪》诗:"经字大于斗,北齐人所书。千年风韵在,一亩石坪铺。阅历久愈久,摧残无代无。只今逢解放,庶不再模糊"。

 
→回复

邻近景点
泰山
孔林
孔庙
孔府
趵突泉
成山头风景区
第一海水浴场
刘公岛
大明湖
蓬莱阁
千佛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