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云南德宏旅游活动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云南 → 德宏旅游 → 活动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德宏区内傣、景颇、阿昌、德昂、傈僳等多姿多彩、独特奇异的边疆民族风情,让您目不暇接,傣族、德昂族的泼水节、景颇族的目脑纵歌节、阿昌族的大包头等,将使您耳目一新。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anjy(笨笨猪) 2005年11月11日 17点18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德宏旅游 → 活动
阿昌族民歌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的陇川、潞西等县。有自已的语言但没有文字。由于长期和汉、傣族杂居,大多数阿昌人兼通汉语和傣语,使用汉文。

阿昌族喜爱歌舞,喜爱唱山歌,每逢节日都有歌舞等娱乐活动。劳动时,走路时,山上田边,随时都可以听到他们悦耳的歌声。阿昌族民歌善于以物拟人,以物寓意,含蓄清新,曲调悠扬,在不同的场合,用不同的声调唱。对唱山歌分好多套,大体分为:候承、邀约、夸口、结交、辞别、送路等。

阿昌族民歌种类繁多,最富于民族特色的是传统的“窝罗”,意即“堂屋旁边的欢乐”。阿昌族把边歌边舞称之为“蹬”,“蹬窝罗”是最古老的歌舞活动。碰到喜庆大事,如娶亲嫁女,盖新房时,村民们便聚集到主人家,主人客人围着一张摆着香蕉、芭蕉、石榴、烟茶的篾桌,边跳边唱,由一个最善于歌舞的“烧干”(“蹬窝罗”的领头人)领头,共八的跟在背后,一句一句地随唱,配着盈、热烈的舞步,十分热闹。

阿昌族民歌中数量众多、最富生活情趣的是情歌。情歌可分为三类:一类叫“相勒吉”,是男女青年在野外高声对唱的山歌,一般是触景生情,即兴创作;一类叫“相作”,是夜深人静,青年男女在丛林里幽会时低声对唱的情歌,内容极其丰富,包括世代流传的长篇叙事歌词,可连唱几昼夜;一类叫“相勒摩”,也是对唱的情歌,调子幽雅亲切,歌词含蓄缠绵,比喻生动贴切。
 
→回复
feiyang1111(少年无情) 2005年11月27日 19点03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德宏旅游 → 活动
景颇族丧葬舞

丧葬舞蹈是景颇族民间舞蹈中重要而丰富的一部分,它包括“布滚戈”(或“革本戈”)、“龙洞戈”(或“脑巴”)、“恩刚斋”、“木代总”和“金再再”。
  景颇族人死后的宗教祭祀仪式十分繁琐,且等级观念极为分明,故跳丧葬舞应根据死者的年龄、地位、身份、经济条件的不同而举行不同的仪式和跳不同的舞蹈。一般长者死后仅跳“布滚戈”;有威望的老人(如杀死过敌人或猛兽的人)死后加跳“恩刚斋”;三代同堂以上的死者可跳“金再再”;供有“木代”鬼的山官家死后,才有资格跳“木代总”。
  景颇族的丧葬日期一般三至七日。从人死的当天晚上起,亲戚朋友和青年男女就来死者家中跳“布滚戈”。因跳此舞是在两三个音高不同的鋩的伴奏下进行,故钅芒 发出“洞叮洞、洞叮洞……”的声音。因此,“布滚戈”亦俗称“跳洞叮”。人们边跳边唱“送魂歌”,其大意是:“星星会殒落,江河会干枯,老虎豹子、大树小草都会死掉,人也是这样啊。你的阿公阿祖朝前走了,今天你也跟着走了。你放心走吧,不要牵挂儿孙,你留下的猪鸡牛马有人看管,你种过的地有人耕种……你背上“筒坑”(简帕)、挎上火枪、提着长刀上路吧,沿着祖先迁徒的路赶回北方老家。你莫回头,尽管放心走。平常莫回来,请你你再来。子孙会献祭你,你要做个好鬼,保佑我们六畜兴旺,五谷丰登。”
  丧葬期间,晚上在屋内跳“布滚戈”,白天在室外跳“龙洞戈”。“龙洞戈”比“布滚戈”显得更原始一些,男舞者持长刀、火枪、女舞者持芭蕉叶或扇子,在鋩鼓声、枪声和呼喊声中激奋起舞。据说,这是为了区邪撵鬼。“恩刚斋”是在室外场与“龙洞戈”同时跳的丧葬舞,译成汉语是“盾牌舞”。因死者生前参加过战争,且是优秀猎手,故被他杀死的怨魂恶鬼会来堵路索命,所以人们得持刀舞枪、为其驱鬼开路,以护送死者的灵魂安全到达北方老家,与阿公阿祖团聚。
  德高望重的老人死后,还要跳“金再再”。通常在丧葬期的最后一天跳比舞。所跳舞步与“龙洞戈”相同。其精华部分是一对或数对裸身男子,妆扮成雌雄之鬼。雌鬼脸上绘螺旋形花纹,身上及肢体用红、绿、黑、白四种颜色,依次绘出道道波纹。雄鬼面部及躯干所绘色彩与雌鬼相同,但其纹饰为直线。从他们的妆扮及动作看,颇似乌兽。其下身均系野藤树叶短裙,头戴各式笋壳帽,手持长予。人们以树枝树叶遮护着他们,自坟地回到村寨前的空地上,按规定路线和程序舞蹈。据说,跳比舞同样是为了驱邪撵鬼,让死者灵魂安抵老家。
  在景颇族的天鬼、地鬼、家鬼三大鬼类中,以家鬼中的“木代”鬼最大。有“木代”鬼的官家死了成年男子,须在官有是大门右边的小房子(供有“木代”鬼桩)里,由七个老汉跳六天,如果死的是女子,则八个老汉跳七天。据说,景颇族认为男人只有6个魂,而女人有7个魂。
  丧葬舞仅限于丧葬活动期间跳,平时跳比舞则视为不吉礼。他们还认为,在办丧事期间跳比舞的天数越长,主人则越荣耀。


景颇族的长刀舞

  居住在德宏州内的各民族基本上都有佩刀的习惯,但比不上景颇族盛行。他们有一句谚语:“男人无刀不能出门;女人不会织筒裙嫁不了人。”所以长刀成了男子汉形影不离的伙伴。为了美观,还用红毛线为长刀织了背带,装饰着五彩缤纷的小绒球。由于景颇人喜爱长刀,连民间舞蹈也离不开长刀。过去,景颇族有一种叫“以弯弯”的模拟战争的舞蹈,出征前或胜利归来都要跳。舞者右手持刀,左手持盾(野猪皮制成),以跳跑步为基本步伐。前进冲杀,右手抽刀。后退,左手用盾护身。在象脚鼓、钅芒 钗的伴奏下,忽而单刀砍劈,忽而双刀对斗。高潮时,所有男子双手握刀胯膀抖动,双膝并拢半蹲,跺步横跨,边唱边喊边舞,动作刚健有力,表现了景颇人民的勇敢精神。长刀给景颇人民带来了胜利,于是有了欢庆胜利的长刀舞。长刀的出现,从木耕火种为刀耕火种。以后,又有了反映生活全过程的刀舞。在历史演变中形成和发展的刀舞,最集中地表现于每年正月十五的景颇族“目瑙纵歌”盛会。据调查:“目瑙纵歌”中所跳舞蹈的内容有“庆丰收”、“庆胜利”、“(战争、采猎)”、“准备婚礼”等几种。从开始到结束都是刀光和人流中进行,处处显示着长刀的威力。景颇人民有刀术的基础上,又赋予了劳动、战斗、欢庆胜利等生活内容后,形成了具有农郁民族风格的民间舞蹈——刀舞。刀舞的伴奏乐器有:竹笛、象脚鼓、鋩钗、洞巴、木鼓等。刀舞的伴奏曲,是以跳跃欢快的文崩旋律来表现的。

  景颇刀舞有三种类跳法:一是反映生产全过程的。在场中央放两把长刀,舞者出场向四周观众敬礼,然后踏着节拍起舞,看地上的长刀,用刚柔的舞姿抒发对长刀的厚爱,双手慢慢拿起长刀轻盈舞动。通过快、慢、展、收的舞刀姿势,活灵活现地反映劳动的艰苦,收获后的喜悦。二是打斗。这是单刀舞,通过有节奏的舞姿展示防守、护卫、进攻、拼杀等斗打场面。三是欢庆胜利,是自娱性的刀舞,在鋩钗发出的模拟磨刀发出的“沙沙,哆沙沙”声中,男人们跳起了磨刀舞,当把长刀磨得锋利亮闪时,舞场一片欢腾,男子汉们稳健地挥舞双刀,跳起集体舞蹈。这神奇而富有魅力的舞蹈盛会把人们置于狂欢的场面之中。


德宏民间傣戏


  德宏傣戏只有100多年的历史。1880年盈江土司刀盈廷让傣族知识分子将一些京剧、滇剧的剧本翻译成傣文,将傣译内地剧搬上了舞台。后来芒市土司方正德(1889—1910年在职),也让人译了一些滇剧、京剧剧本,并派人到腾冲学滇剧表演及打击乐,推动傣剧的表演。傣戏最初的表演形式,除了女角穿傣族女装外(由男人扮演),男角的装饰以及男女角的动作套路都与滇剧、京剧相仿,表演时,演员上前3步演唱、做动作,又退后3步听提词(有专人在场边念),唱段之间配以锣鼓等打击乐,没有弦乐,唱腔只分男、女2腔,并在演出中贯穿始终。傣剧与滇剧、京剧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唱腔上,唱腔完全属傣族音乐的范畴,据说源自于僧侣诵经的曲调。傣戏的这种形式,基本上一直保留到了上世纪60年代,只是后来在演出中增加了少量的山歌曲调。1960年成立傣戏专业剧团后,将许多傣族的民间故事搬上了舞台,演出中不再限于着传统的戏装,而改着傣装,唱腔多改造山歌曲调,动作中融进了民间舞蹈的步态,还增加了以葫芦丝、二胡等演奏的配乐以及用象脚鼓、铓等敲出的打击乐。这种傣戏,深受傣族男女老少的欢迎,而民间传统傣戏则渐渐地面临着失传。
  现今德宏民间傣戏最活跃的一支表演队伍,要数潞西市风平镇的弄么村了,这支队伍由51岁的刀波岩孙率领,于1981年傣戏恢复表演时组建(文革期间傣戏停演)。初期人员有32人,现今只有10人,他们演的傣戏,是在50—60年代向老一代民间艺人学的,正因为保留承传了民间传统傣戏和一些民族文化,弄么村成为了全省首批“民族文化生态村”,得到了保护与开发。弄么的傣戏表演仍保留传统的形式,演傣戏的人要先学会老傣文,以便看得懂唱词以及听得懂场边提词人的提词(今德宏使用新傣文),演出时,也是上前3步唱唱词、做动作,又退后3步听提词,角色分正派、反派两种,唱腔分男腔、女腔,女角穿傣女装,由男人扮演,男角的行头同于滇剧、京剧,唱段之间配置鼓、锣、铓等打击乐。表演的剧目较多,有《杨家将》、《包丞》、《汉光武》、《呼龙传》等剧,如今只演《汉光武》、《呼龙传》两本,共有11—12场。《汉光武》,傣语叫“刘金锅”;《呼龙传》,不知与汉族的哪一部戏相关,据说讲的是周家皇上与省长家斗的事,周家为陕西籍,也许此剧与《隋唐演义》相关。傣戏队每次受邀外出表演,一般演3天3夜。所谓3天3夜,是指每天于下午2点左右开演,演到太阳落吃饭,然后又于8—9点钟再演,演到11—12点,或3—4点钟。如今傣戏表演的次数减少了,是因为傣戏只为老一代人喜爱,年轻人听不懂老傣戏,不过傣家有成语:“有摆(节日)要演戏,无戏不成摆”。在一些重大的节庆场合,还是少不了要有传统傣戏的演出。

 
→回复
qiu506(爱游) 2006年7月9日 14点44分 评分:10
评论:云南 → 德宏旅游 → 活动
景颇族“目脑纵歌”节 农历正月十五
  “目脑纵歌”节是景颇族最盛大的民族传统节日,在每年的正月十五举行,为期3─7天,是一个追溯自己民族起源、驱恶扬善、预祝吉祥、庆祝丰收的大型歌舞会,有万人舞会之誉。每到节日,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围着“目脑柱”且歌且舞,旋律雄浑有力、场面宏大,热闹非凡。
传说:传说目脑纵歌是鸟儿向太阳鬼学来的歌舞,而景颇人又向鸟类学会此舞。为了流传后世,他们把舞形图案刻画在目脑柱上。

阿昌族的会街节和窝罗节 农历十月二十六日、正月初四
  会街节主要盛行于陇川县的户撒、腊撒等地,每年农历十月二十六日举行。届时,人们抬着纸、竹制成的青龙、白象聚集会场,跳集体舞、耍青龙白象、欢庆丰收。
窝罗节盛行于梁河、潞西,内容为祭祀祖先,歌舞狂欢。在每年农历正月初四举行。
传说:传说,此节是为了纪念阿昌始祖遮帕麻,是他用“窝罗牌坊”顶端高立着的神简箭,射落了妖魔的假太阳,恢复了大地万物的生机,拯救了人类。
 
→回复

邻近景点
梅里雪山
虎跳峡风景区
丽江古城(大研镇)
玉龙雪山风景区
泸沽湖风景区
大理古城
独龙江河谷
瑞丽姐勒佛塔
瑞丽喊萨奘房
碧壤峡谷
曼典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