湮没的祠堂(一)
出发地点:未关联 浙江 严子陵钓台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浙江 富春江国家森林公园 余姚景区 严子陵钓台 富春江 古桥 古树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湮没的祠堂(一)

暮春时节的江南别有一番风味。妩媚的花儿,浓绿的柳条,以及采茶姑娘漫山飘飞的歌声,无不显示江南的诗意和精致,也让我一职既往为江南而感动。
我从没有去过江南。白居易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一直让我梦绕了许多年了。阅读古籍知道稍微有点诗意的文人似乎与江南都有不解之缘。或许,是由于这里的山水柔弱委婉使得绚丽的诗文书画和歌吹入云的风花雪月有了淋漓尽致的挥洒空间吧!历代文人荟萃和文化的沉积使得江南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强而有力的背景。所以我对江南的向往正是这种山水和文化的情绪使然。
终于,有幸随科考队去江南,而我们所考察的牯牛降地区正是我所定义的江南范围之内。
进驻江南的第二天,全体队员登上了海拔1727米的牯牛降最高峰。回到营地已是筋疲力尽了。吃过晚饭,我正躺在帐篷里透过纱顶静静地仰望着天上的星空,一任耳畔飘来清脆蛙鸣和潺流水的节奏。
外面依然很是热闹,许多人仍在快乐地交谈着。这时校哲社部的王祥老师找到了我们人文组的队员,说明天一早带我们去附近的严家古村考察。发现东汉严子陵的后代及走近那个曾经显赫一时的家族,可能是我们科考队人文组的最大收获了。因而人文组的队员立马兴奋起来。
史料上有这么一段记载:
严子陵名光字子陵,东汉会稽余姚人。少与光武同学。及光武即位,及变名姓,隐身不见,帝三游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遣使聘之,三返而后至,欲以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年八十余,卒于家。
以上我们可以看出严子陵是一个不贪图荣华,不事权贵的古代文人的典型。而这一点正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审美观点。从帝三访之,可见严子陵在当时是很具有影响的一个人。他不出山为官是由于厌倦了政治生涯还是出于伴君如伴虎的考虑,后人也不得而知了。不管怎样,他不为名利所动的高风亮节终究成为了古代文人所推崇的典范,以至于后来范仲淹来到会稽任太守时,为严子陵建造了祠堂,并写下了那篇著名的《严先生祠堂记》,“微先生不能成光武之大,微光武岂能遂先生之高哉!”这正是范仲淹对严子陵之所以成为中国古代文人典范的精辟分析。
古代文人对儒家文化理念的认可往往高于生命本身,这也便成为中国文人的价值取向。恬然的情情来源于天人合一的自然的崇拜。超脱于一切凡尘俗务之上的隐居便成为古代文人乐此不疲的向往,潜心面壁的苦思和明月清风下神采飞扬的吐纳充满了人生的全部过程。这些都可能是严子陵选择隐居富春江的一个重要原因,但隐居的日子是清贫而寂寞的。所以范促淹说严子陵可以使“贪夫谦,怯夫立,是大有功于名教也”。并歌曰:“云山沧沧,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严子陵对后有的影响是很大的。南宋射翱在元兵入侵、文天祥就义、他避敌浙东后台登上富春江严子陵钓台哭作《登西台恸哭记》,诗风沉郁,多悼亡悲痛之情。国破家亡,民族的尊严和气节何在?这些对于文人谢翱来说莫过于最大的痛苦了。
于是,富春江畔的严子陵钓台旁又多了一个谢翱哭台。
扯远了,还是说我们要拜访的严家古村吧。
第二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穿过麦梢、菜花、夭桃、翠柳的江南田野。终于到了我们所要拜访的严家古村。
村口有一条河,叫秋浦河。相传当年李白来过这条河,著名的《秋浦歌》就是在这儿所作。秋浦河发源于严家古村后的四叠泉。河水清澈见底,从上游飞奔而来的河水撞击在斑驳的岩石上溅出点点斑驳的古桥。或许江南就是这样,水烟味太重太浓太让人沉醉。踱过小桥,对面有三棵百年古树。树很高很大,枝叶已经很凋零了,但仍苍劲很凋零了,但仍苍劲有力地屹立在这座古村的旁边。
中国文化传统历来是崇尚自然的。古人或许不会懂得树与净化空气、水土保持等生态问题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文化理念的根深蒂固使得古木参天成为人文精神所包容的一个重要对象,于是便有了对那些百年老树神的高度才得以保存下来,要不然,四十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大炼钢铁的运动,这些树恐怕早就付之一炬了。
穿过一段鹅卵石小路,就能看见一座典型的徽式建筑。正门上有“严氏祠堂”四个大字。我们对严家古村的考察正是从这里开始的。
祠堂坐北朝南,已经破旧不堪,墙壁也已经剥落了,现出了砖块和石头之类的东西。多少年来的凄风苦雨已经让这座建于明清的祠堂再也不复当年恢弘和气魄了。
祠堂是中国特有的,它是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表现式。它折射着中国人家国意识的光芒,它深层的意义在于凝聚了一种内在精神,而这种精神正是影响和支配着中国文化的走向。它把人的行为规范锁定在儒家理学的范围之内,严格的把握着中国文化传统的大方向。
严子陵是严家的一个圣贤,逢年过节理所当然要在祠堂奠念一番。然而,物是人非,严家祠堂及其现在的整个村庄已不复当年的气魄,已然是一幅断壁残垣,衰草横生的景象了。
“吱呀”声中,严家人打开了这扇厚实古拙的大门。稍一抬头,“富春堂”三个大字就呈现在我们眼帘。在严家人的带领下我们怀着肃静的民情来瞻仰这座已然苍老的祠堂,感觉这里百年的沧桑。
祠堂里很乱,基本上成为村民的仓库,农用工具一应俱全,且横七竖八地堆在祠堂的四周。尽管如此,还是能明显地闻到一股书香气息。墙上画满了壁画,但斑驳陆离了。屋檐下精心雕刻的龙凤图案,似乎仍在显现当年严家的声名赫卓。大厅上有两根柱子,很粗很圆,上面有一对联:世泽常新礼乐诗书久仰先人燕翼;
家声克正衣冠文物惟斯后裔蝉联。
祠堂最底端有一小厅,案上摆满了先人的灵位,很显然这里是用来祭扫的地方。墙壁的正中也有一联:登斯堂追念祖德;
入此室克正人伦。
后来我们打听到,这些对联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每年春节严家人便一代一代都沿袭这些对联。从这两首对联我们可以看出严家人崇尚的是“礼乐诗书”,是以理学思维作为自己的人文背景。经过后来的调查,我们发现这儿方圆上十里都没有佛教寺院,也几乎没有什么信仰的人群。而一般在中国农村佛教是具有很大影响的,何况牯牛降地区静寂的环境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应该是佛家弟子修身养性的好地方。“天下名山僧占尽”,牯牛降为什么就出乎我们的意料呢?我想,可能是儒家文化在这里的根深蒂固的缘故而有力地回击着这种外来文化。尽管中华文化的包容性和柔韧性使得佛教早已成为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从祠堂出来,我们就迫不及待地去看严家的家谱。穿过长长小巷,我们来到一座古老的民宅,家谱就是藏在民宅的小阁楼里。小阁楼位于天窗的后方,它再也不是大家小姐的闺房了,它成了堆弃杂物的仑库。而一部记载着整个家庭的荣辱的史料就静静地躺在这个小阁楼里。多少年的风雨剥蚀已在一点一滴的淡化了这样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意识及其精神内核,淡化了家谱及其悠久而漫长的历史对于一个家庭的最完整的意义。
这房子的主人也就是藏谱人,叫严纲荣。
我们说明了来意,三十出头的汉子眼角闪过一丝庄稼人朴实与惊奇的光芒,是啊!严家这样一个显赫一时的家庭已经好长时间没有被人注意了。家谱放在一个精致的木匣里,上面篆刻了“严氏家谱”四个很工整的大字。面对这样一件百年古董及其所包容的深厚的文化份量,我们虔诚地看着,真不敢去碰它们。

作者:lianshan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在东吴山庄 悠悠地品味莫干山
嘉兴南湖初夏游
“海天佛国”普陀游
温州渔寮东海渔村渔家乐
三天畅游影视城
省钱九天游走温州那几个地(雁荡山、楠溪江、泰顺、洞头)和福建太姥山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