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西 踩着锅庄的舞点
出发地点:四川 自贡 四川 阿坝 14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4年9月29日-10月13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反之亦然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四川 阿坝 四姑娘山 红原-若尔盖草原景区 丹云峡景区 红星岩景区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向西 踩着锅庄的舞点
“锅庄”是一种藏族民间的无伴奏集体歌舞。亦称“果卓”,或“卓”。慢板时,舞姿自然悠摆,快板时,动作豪迈雄健。
  “天上有多少星,卓就有多少调。山上有多少树, 卓就有多少词,牦牛身上有多少毛, 卓就有多少舞姿。”
  
  ——题记
  
  
  引子
  
   这条通向云端的五彩路就这样越过我的视野向着神秘的西方绵延。
   我踩着草原锅庄的鼓点走在西行的梦中。这是2005年9月30日。
   中秋刚过。成都午后的天空有点儿暧昧,没有灿烂的阳光,也没有惯常的阴雨。而这对于我灿烂的心境又有什么关系! 我心里心外都在唱响着辽阔的蓝天下那支绿色的草原情歌。
  
   为了实现这趟西行,我梦想好多年了!
   2003年初春的一天,我在北京通过电话跟成都的老朋友黔哥嚷嚷着自驾车出游的事。这些年在西半球流浪,我不游祖国大好河山很多年,总念着要狠狠弥补。我说,随便去哪儿都行,但要自驾车。
  
   黔哥是个痛快人,跟我一拍即合。于是说定,利用当年的“五.一”大假去九寨沟或者西藏。但是,随后一场突如其来的非典就把我所有的梦想锁在了等待的地狱里。此后大家都在为挣钱吃饭、养家活口的事忙乎,这一晃两年多就过去了。
  
   “十.一前我回成都,然后上哪儿,你们看着办吧。” 这次,我在电话里跟黔哥和红姐发了个狠。还商量什么?再不出去跑跑,我怕是要在京城被北方的风吹干作木乃伊了!
  
   多亏我狠! 2005年9月最后一天的午后1点,黔哥驾着他的捷达,接上了红姐、阿伟和我,在向西的成灌高速公路上,一路绝尘而去。
  一. 乌合之众 兑现西行梦
  
   “瘦猴”黔哥坐在驾驶座前摸索出他的精装云烟,我从副驾驶位上探过身,帮他点上火。这家伙得好好伺候了。驾车者现在是我们的上帝。
  
   看我们准备得有多充分!酸奶、矿泉水、菜汁、可乐几大瓶,再加上牛肉干、鸡肉串、麻辣豆腐干、榨菜糖蒜、牛肉泡面、开胃的青果梅子等七零八碎的东西,就把车后箱弄成个名副其实的“干杂店”了。
   可惜没带帐篷,黔哥说怕因此惹怒了草原上的牦牛。后来到了大草原才后悔不迭:没支帐篷,少了多少数星星的浪漫!
  
   我得先说说我们这几个乌合之众的四成员。
  
  先说说红姐吧。红姐的重要性在于她是医生。有医生随行远赴青藏高原,无论如何都是我们的一枚“定心丸”。身为医院医务主任、一贯细心周到的红姐,这次便当值之无愧做了我们小小车游团的财务官。
  
   总是眯缝着小眼睛的阿伟被我戏称为“天没亮”。这位建筑公司的总经理办公室主任,有着近二十年驾车历史和维车经验,知识丰富,性格沉稳,足智多谋。他必定会在我们充满变数的西行跋涉中,担当起主驾驶的重任,并会在一路上理顺那些奇离拐弯的麻烦。
  
   离上次见到瘦猴黔哥不足两年, 我拍了拍他那付尽量挺拔着却遮不住瘦骨如柴的宽肩说,你家伙又受情感煎熬了?咋就不中年饱满呢?这家伙赶紧端起胳膊肘,左一下、右一下很专业地鼓了鼓他的肱二头肌,说,为了这次陪你西行,我一周三次上健美馆操拉力器,都坚持三月了呢!
   瞧这瘦猴!不愧为杂志社的主编,那话说得人多耐听!
  
   四人中的最后一个,我, 嘿嘿!就不多介绍了。这个在成都长大、如今在北京混“经济分析师”饭碗的了了貌似喜欢读书摄影,却大都有附庸风雅之嫌;假装喜欢旅行“采风”,一逮着机会周游就知道吃喝玩乐;偶尔也弄出点儿文字文章自娱,结果连自己都不爱看。汗呢!不提也罢。
  
   上述四个人都是“好耍客”。 “成都好耍客”类似“成都好吃嘴”,都是一样的声誉裴然。三个好吃嘴的好耍客都是老成都, 唯我是“少年离家老大回”的远方来客。四个人, 一辆车,这就乌合成众了。
  
   奔红原的路线行前与黔哥精心选就, 但人算不如天算。最后,我们的行程在途中改了又改,终于是:成都-都江堰—汶川(住)—米亚罗—红原(住)—若尔盖—卓克基(住)—四姑娘山—小金(住)—丹巴—康定(住)—泸定—雅安—成都。全程共六日,车行1940公里, 耗油6.06升/100公里,还挺经济。
   二. 网友迎客 国庆点炮
  
   让我们上路。
   第一天出师顺利。完全按照计划,30 号下午3点我们已经出城,向着都江堰奔驶。成灌高速很有档次,车在上面开起来就像在飞。从成都至都江堰全程46公里,只跑了20多分钟。老远就在公路旁见到了李冰高大的石雕塑像,脱帽致敬。一路奔汶川而去。
  
   当我们在傍晚抵达汶川县城时,有职业习惯的红姐和“天没亮”就开始担心起来:还找得到客房么?
  
   之前,黔哥跟他在汶川县委的网友“哈罗”了求助的意思。但那朋友此刻却在成都。几分钟后朋友回话说,妥了,你们去迎宾馆。
  
   眼下时兴说,“出门靠网友”。还真是!世界太大,只有网络才帮我们在五湖四海、天南地北找到各种各样的朋友——网友。
  
   在一字形的汶川县城最北头,我们找到了三星级的“迎宾馆”并免费停好了车。前台已为我们预留好两间宽大舒适的客房。不瞒你说,标价360元/标准间,只收了80元/间!我故意在不屑交网友的“天没亮”和红姐面前大声喊了句:“网友万岁!”他们瘪了瘪嘴,算自嘲了。
  
   我和红姐被体贴的俩男士谦让了靠河的南间。他们住对过北间。南窗外是一览无余的岷江,因地势在这里变得平缓,河面较宽,沿河的路灯洒在河面上,就看见波光鳞鳞,江水温柔。
  
   洗漱完一路风尘出去找晚餐。这一餐家常菜,腊肉韭菜、酸菜鸭血、干扁菜豆、番茄鸡蛋等六菜一汤,你猜共多少大洋?36元!看来只有我这个北京农民才会目瞠口呆,他们仨对此低价早已司空见惯了。
  
   饭后在只有一条街道的县城溜达。入夜的县城街道两边的商铺灯火明亮,这个小小的山城居然也有“阿迪达斯”、“耐克”、“七皮狼”等中外名牌的专卖店!不必去追究这些店牌是否冒牌货了,让很少出山、连温饱都是问题的山寨人知道这些名牌正在山外的世界流行,就已经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了。我们沿途看到不少写着“扶贫实验区”的标牌。文明的进步总是需要人用各种办法去推动并逐步完善的。
  
   一辆机动三轮拖拉机加大油门从街面“呼啸”而过,其实“呼啸”的是车上满载的年轻农家小伙子,他们恶作剧地沿途扔火炮,火炮炸在水泥路面上,吓着了路边散步和闲逛的人们,车上车下惊叫和欢呼折腾出一片欢腾。
  
   哦,国庆节到了!我突然想对这帮用恶作剧喜迎国庆的农家小帅哥们,还有他们插在拖拉机前的那面小国旗行个鞠躬礼。
  
   当晚0:30上床, 枕着岷江,一夜酣睡无梦。
   三. 神奇古朴的姚坪藏羌山寨
  
   清脆的铃声撩开了我的双眼。看表,6:30,红姐太负责任了也!是她给手机上了闹铃。
  
   出成都时, 我们还是长袖T恤,等到了汶川, 就感到气温下降了。大家都套上了毛衣。
  
   这是出行的第二天。7 点30分,我们的银色铁骑已经飞驰在山间柏油公路上了,一路经过理县到达桃坪羌寨
  
   桃坪羌寨位于岷江上游杂古脑河畔的阿坝州理县桃坪乡,距成都163公里。它是羌族建筑群落的典型代表,始建于公元前111年,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这片保存完好的泥石房屋依山而建,杂谷脑河水从寨前奔流而过。远远望去,一片黄褐色的石屋顺陡峭的山势依坡逐改上垒,或高或低错落有致,其间碉堡林立、气势不凡、不愧为“神秘的东方古堡”。
  
   桃坪最高大的建筑要数羌碉了,据说过去修筑羌碉主要用于防御敌人。我站在古碉下,就像蚂蚁望着巨人,仰头看高高的古碉如宝剑直插云霄,就感觉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震撼。
  
   走出姚坪羌寨不久,远远看见一座带尖顶的穹隆状白塔立在高高的山顶上,气势恢弘,俯视着沿山坡而起的一大片白白灰灰、红红绿绿的石块楼群。
  
   “开过去,看看。”后座的阿伟小眼睛睁得滴溜圆,来了兴致。待车开近山寨, 才看清了寨门口一块颇有雕塑感的巨石上,刻写着红红的一行汉藏双文大字:“甘堡屯”。
  
   这就是米亚罗姚坪藏族群居的“甘堡屯”?!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一群3、5岁的小家伙呼啦而上,唧唧咋咋地爬上巨石,好奇地望着我们。
   “来, 跟叔叔笑一个?” 阿伟拉住其中一个最小的娃娃。其余的小子就像顽皮的猴子,在巨石上爬上滑下,还不时伸手撩我们一下。
   呵呵!太可爱了!我赶紧摸出相机。对着我们的镜头,孩子们一脸的天真和好奇的傻笑,完全没有城市孩子脸上那种被超级教育过度污染的“狡诘”和与年龄不相符合的“成熟”。我抓拍了这一幕难得的童趣,那些纯真自然的笑脸便永远留在了我们的心底。
  
   同小家伙们挥手再见后,我们走进了甘堡屯。
   在寨口,一位看上去虚弱老迈的藏族老阿妈埋头弯腰迎面走来。简朴的藏袍下遮不住瘦骨如柴的身躯,弯曲的背上驮着刚刚割来、推得老高的青草。我还是看见了她的脸。那是一张尽显岁月与艰辛的苍老的脸,脸肤又黑又皱,像干瘪的茄子皮,嘴向颌里瘪着,牙已没剩几颗了,一条花白的辫子,与红红绿绿黄黄的头绳编织在一起,从她的头上滑下,在胸前晃荡着……不知何故,我心里有一丝隐隐的伤感。贫穷落后仍然是山寨人生活的主旋律,年老的阿玛辛劳一辈子了,什么时候她弯曲的腰背可以直起来不再负重累累?我抬眼望向远山上那尊白塔,心里替老阿妈祈求着早享晚年的福音。
  
   小卓玛站在灰色班驳的老石墙前,身上五彩的新藏裙就被对比得格外艳丽了。我上前搂着她的肩和她拉起话来。
   她汉名叫杨春花。今年9岁,上小学四年级。她指着旁边矮她一个头、穿汉服的小女孩说是妹妹,6岁。爸爸妈妈都是藏民。她有点儿腼腆, 汉话还行。
  
   我问她,“知道今天是国庆节么?” 她点点头,指指身上的新藏袍。
   “哦,是为节日才穿的?” 她又点点头。
   我又问:“妹妹怎么没穿新藏裙呢?” 她看看旁边的妹妹没说话。
   “等长到你姐姐这么高了,就有新藏裙穿了。” 我摸着妹妹的头,心里有点儿莫名的难过。不过,在这么偏僻的山寨, 小姐妹也知道今天是国庆日,这又让我有点儿兴奋。真可爱啊!小卓玛俩姐妹红扑扑的小脸展现的都是高原山区常见的那种阳光肤色。
  
   我们问她,可否带我们参观山寨,她点点头,就往前头去了。小妹妹就跟在她的身后。
  
   清晨的阳光洒满山寨。成排的玉米整齐地堆砌积在藏家石头楼房的阳台上,垒起一堵堵金色的围墙,它们与藏式灰色班驳的石墙、五彩的窗棂和白色的窗框一起,在晨光中构成了一幅古朴沧桑却色彩斑斓的印象主义油画。
  
   这是一个新开辟的旅游景区。显然,这些涂红描白的色彩是为迎合游客观光新抹上去的。旅游经济的开发也许能够为这个贫穷的山寨带来一些财富。游客进寨也许能给古老沉闷的山寨带来一丝新兴的人文气息。想到这些,刚才的一丝忧郁的心境就随着这如画一样生动的山村景色,和着清晨的薄雾一点点舒展开了。
  
   甘堡屯,这个小小的藏民山寨,简陋的石垒窝,贫穷简单的生活,并没有让这里的人们怨天尤人,他们自有自己寻欢作乐的方式, 并在自给自足中获得他们能够享用到的“天伦之乐”。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与奢华无关的快乐,与富有无关的满足。
  
   看着爬坡爬得鼻尖都在冒汗的小姑娘,我在随身小包里翻着,想对她们的辛苦有点儿表示。旁边的黔哥和阿伟动作更快,从裤兜里掏出两枚硬币上前塞在俩小姑娘的手里, 姐妹俩惊喜地看看手心里那枚小小的一圆硬币,悄无声息地笑了。
   想起那句话:快乐不在于拥有得多,而在于要求的少。
  
   走出山寨,回头再望望这个依旧贫困、却保留着真实和淳朴的姚坪甘堡屯,心里做了个记号:我们还会再见的, 甘堡屯!希望下次看到你, 你们比现在富裕美丽!
  四. 迷人的五彩路——奔向米亚罗
  
   告别甘堡屯,我们沿岷江逆流而上,一路往北直取米亚罗。
  
   “米亚罗” 藏语译为“好玩的坝子”,它是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之一。
  
   此时江边公路变得蜿蜒和狭窄。公路的一边是山壁, 一边是随地势时而奔腾咆哮、时而温文缓流的岷江相伴而行。沿途有大大小小正在兴建的跨江大坝和水电站。放下两边的车窗玻璃,潮湿的晨风便带着山涧古柏和灌木的清新空气夹带泥土的芳香扑面而来,呵,米亚罗红叶风景区就在眼前!
  
   踏进米亚罗,就踏进了梦境。
   3688平方公里的米亚罗林海,比北京香山红叶景区大180余倍。三千三百道山沟,沟沟有泉涌溪流;三千三百道山梁,梁梁有松柏枫桦。
  
   我们来得比秋早。十月最早的那场秋霜铺地而来,此时正是米亚罗山林换季变化的时节,一百八十公里的红叶景区,碧水红岭,万树姹紫嫣红,争奇斗艳。杂谷脑河两岸的枫、桦等树海由浓淡的绿色渐变为金黄色、金红色,美如云霞,好一道秋意绵绵的梦幻走廊!
  
   在山岭的高处,我们下车驻足,留恋往返。看蒲溪海子倒映的羊角花,眺望雪龙山万年积雪,如果时间允许,还可以在水温达40℃---60℃的“仙山瑶池”古尔沟温泉尽享它舒心的温柔。
  
   也许是在城市里的钢筋混凝土的碉堡丛林中被禁闭得太久的缘故,我们这些行尸走肉的躯壳已经快要忘却四壁之外的大自然竟是如此的美妙与神奇!
  
   在美丽的川西高原,在米亚罗浓浓的秋色里,远山岭叠云涌,雪峰晶莹,山林斑斓的色彩与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编织了述不尽的秋意盎然。雪山,温泉,森林,红叶,神奇的藏羌文化……构成一幅生动的关于万物不息、生命不尽的恢弘画卷。
  
   走进米亚罗的秋天,你就会感动生命的灿烂。
  五. 大草原畅想曲
  
   10 月1日午后3 时。我们终于进入红原、若尔盖大草原了。
   红原、若尔盖大草原,群山连绵,宽广辽阔,水草丰茂,牛羊遍野,宜农宜牧,素有“川西北高原的绿洲”之称。
  
   应该感谢上天的恩赐。红原、若尔盖大草原无疑是一块经济资源丰厚的“金银滩”,地处川、青、甘结合部,它有着得天独厚的发展民族经济的区域优势。这里的草原牧民不负苍天恩赐,他们把这片有着1120万亩优质草场的绿洲还给了大草原。他们在这片绿洲上养育了青藏高原独有的麦洼牦牛、藏系绵羊40余万头,并建起了驰名中外的红原奶制品生产基地……随之而来的回报是一幢幢新建的三层砖石结构的藏式小楼, 红墙白框和五彩的雕花门窗以及弥漫在房屋四周的酥油茶香…..
  
   这里与著名的九寨沟、黄龙寺、米亚罗红叶风景区相毗邻,又是天然的旅游圣地。牧民就利用这里的旅游资源,发展起了草原旅游业,沿着公路的草原上, 到处都看得见供游客休息住宿的一座座白底蓝花图案的新藏包,比起理县姚坪藏羌人家,这里的牧民生活显然富裕多了。
  
   这里的龙日坝大草原上,孤立着长江、黃河上游支流的分水岭——查真梁子。梁子南面是长江流域,北面是黄河流域。就是这样一条绵延如巨龙的土丘,像“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勇夫,驻守在两大水系的楚河界上。两大水系自成母亲河,千百年来养育和滋润了两岸一代又一代有着不屈生命力的黄皮肤黑头发的儿女。
  
   我惊诧于大自然奇妙的控制力。一道查真梁子,这会儿就把南北两片天空的情绪一分为二——先前在长江流域还是阴雨绵绵、灰朦朦的天色, 这会儿在向北以后的黄河流域变得明朗起来。
  
   躲在灰色云层中的太阳,把它最后的一抹金光,透过云层的稀薄处,打在远山顶上,就像金色的极光。
  
   极目远处,远山缓缓起伏,山上没有高大的树木, 甚至连灌木也都低矮得像草丛。山麓缓坡到处是绿草茵茵,像铺上了一层绿绒绒的地毯,地毯上绣有黑色和白色的小点缀,星罗棋布,走近才知, 那些漫山遍布的黑点是麦洼牦牛,白色的是藏系绵羊,真正是一片“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诱人美景啊。
  
   人们赞美阿坝的大草原是“一方圣洁的雪域,一片神奇的土地,一幅绚丽的画卷,宛如镶嵌在川西北边界上瑰丽夺目的绿宝石”, 如今身处其境,才觉得这就是阿坝大草原带给你的那份感觉。
  
   我们生活的城市实在太拥挤了!在那里, 似乎每一寸土地上都挤满了行色匆匆讨生活的人群、车辆和钢筋混凝土的楼群; 每一寸空气中都充满了各种污秽的灰尘、唾沫和工业化废气。我们的脑袋里随时都涨满了各种时尚的和腐朽的名词、数据以及繁复的生活符号。
  
   而现在,站在这样辽阔静谧的草原上,张开双臂沐浴着清风深深地呼吸,你就会远离哪怕是一会儿的喧嚣与尘土,你会在大自然中暂时忘却一会儿自己是谁,忘却了尘世的种种烦恼与忧郁,不再耿耿于怀于人与人之间的区区误会与利益之争。你会把自己沉醉在这山这水这草原之中,完全融入淳朴与豁达的色彩和光的辉映下,天堂就在你的心中,你也身在天堂之中。也许,这就是我们憧憬的“天人合一”?
   花湖成梦境 康巴唱情歌
  
   从若尔盖出来经热尔大坝,到花湖有40 公里,这一带是青藏高原最大的高原湿地,花湖只是热尔大坝的草原湖泊中一个沼泽湖而已。每年八月,浅湖中绽开一片千姿百态、美丽动人的未名小花,花湖因此而得名。
  
   湖边生长着大片的芦苇丛,夏季翠绿,秋冬金黄。我向往芦苇荡已久,更莫说这里还是珍稀保护动物黑颈鹤的栖息地。秋天,大量的黑颈鹤会飞到芦苇荡来繁殖后代。
  
   湛蓝的花湖,美丽的黑颈鹤,金黄的芦苇,碧绿的牧场,奔驰的骏马,黑白的牛羊,所有这一切大地上的勃勃生机与远处的雪山,白云,蓝天构成了若尔盖这片湿地一派生动绝美的自然生态景象。
  
   可惜的是,有关花湖的这一切都只能是我这次西行的幻象,我把它们记录在这里,多少弥补了我失约花湖的遗憾。
  
   失约的原因是:我们在到达若尔盖之后才知道, 由于下雨路烂的缘故,去向花湖的狭窄公路泥泞不堪,多处塌陷,交管人员以安全为由,劝阻所有的游客返回唐克或红原。
  
   当然也可以绕行奔赴花湖。 那要多出140 公里的行程,考虑到越往里走,高原反应也越强烈,“天没亮”阿伟当机立断:索性打道回红原,用节省出来的时间和精力另游佳处美景,也是一乐。
  
   看我沉默着有点遗憾的意思,一向心细并且善解人意的黔哥说话了:花湖去不了,那就转道去甘孜草原。了了回川一趟不容易,我们得让她在草原尽兴了先!
  
   黔哥总是能在一些细节上让人适当感动。我回报给他一个欣然接受并感激的微笑。
  
   阿伟和红姐也都是通情达理的人,而且大家正是游兴盎然时,于是我们临时改变路线,继续西行:从若尔盖直奔阿坝州府马尔康,然后南下丹巴“沾花惹草”;赴八美和塔公藏传佛教圣地“朝拜”之后,上跑马山唱《康定情歌》,跳康巴锅庄;在大渡河上回顾红军飞夺泸定桥的壮举;最后经茶马古道返回成都。
  
   “知道吗?丹巴出藏族美女哦!没准儿能搞定一个。嘿嘿!喜欢!”从围城里解放出来不久的黔哥说得色迷迷地。
  
    丹巴出美人,世所公认,特别是来自丹巴美人谷的美人特别多。丹巴之所以出美人,可能与其所处的地理环境及气候、水土、种族有一定的关系。现在,丹巴现在每年5月21日至23日都要举行选美节,又叫风情节。2001年就选出了一朵金花,二朵银花,五朵石榴花,还选出一朵康巴之花。她们个个似花胜花, 羞花闭月。
  
   “天没亮”阿伟的小眼此时也贼亮贼浪起来,嘴上却装斯文人:“丹巴是出美女。忠告你老兄:路边的野花不能摘哦!”
  
   “呵,黔哥,别广告啊,明知伟哥这会儿没自由,看你把他给嫉妒得!”我笑说道。
  
   “嗨!就不怕藏姐拿块酥油糌粑封你们俩的嘴啊?”红姐假一副正经脸, 也加入进来。
  
   哈!四个人笑得肚子生痛!捷达就趁我们笑得七倒八歪时稳稳地向西南奔去。
  
 雨夜留宿卓克基
  
   老天把一块灰色潮湿的天幕盖在我们头上。距马尔康还有7 公里,天色近黑,我们饥肠辘辘。
  
   天还在下着蒙蒙细雨。路边的一家小吃店透出温暖柔和的光亮。我们从车上下来,就有一位老大哥打着伞迎过来。跟着老大哥走进店来,碧绿的热茶已摆在我们面前。
  
   听说我们要找房留宿,老大哥说领我们去看看他家刚收拾一新的客房。
  
   这是一幢典型的嘉绒藏寨西索民居。三层的石块楼房。楼上两层里面从天花板、墙板到地板都是木板隔墙铺地。一层饲养牲畜, 二层是厨房、客厅和住宿及客房, 三层是经堂和杂物房。
  
   二楼有客房两间, 每间四张小床。床单被褥整洁柔软。这晚除了我们没别的来客,我们决定留住在朴实热情的老大哥家了。
  
   老大哥叫绒真,今年50岁,藏族人。路边的小吃店是他开的,请了个小伙子做大厨, 他自己和同岁的藏族妻子帮厨待客。有两个女儿, 一个念旅游中专, 一个正在县中复习准备高考。这是个宁静幸福的家庭。
  
   当晚,在绒真家描金锈红的客厅里,主人夫妇就亲自给我们摆上了香喷喷的酥油茶、用藏药泡制的药酒和干果点心一大堆吃食。
  
   终于品尝到真正的藏式酥油茶和青稞酒了!以前只能在美妙的藏歌声中跟着陶醉一回。对它们,我似乎有一种相约千年的神秘向往。
  
   在镏金细瓷茶碗里,放入混有芝麻花生一起碾成细粉后再炒熟的青稞面,再用鲜牛奶一边冲泡,一边不停地顺着一个方向搅拌,这就成了粘稠状的奶茶——酥油茶。我是第一次品尝这玩意儿,谨慎最初,仅尝一口,便被这个微甜浓香的酥油茶“引诱”得难以自拔,连着狂饮了几大碗,真香啊!
  
   青稞酒就有点“骗”人了。一直以为藏民喝的青稞酒一定是很高酒精度的玩意儿,这才配合草原人天高地阔、大气磅礴的野性与豪爽。当看到用铜碗把它端上来的时候, 我轻轻打了一个颤——喝!到底是藏家,酒都是用碗盛的啊!待小心奕奕把清亮的青稞酒送到鼻下,没感到有惯常的浓酒所带有的醉晕,喝一小口,舌上沾满的竟是跟醪糟米酒一样的温柔与甘甜。那玩意儿就是喝下一坛也弄不倒我啊!
  
   主妇绒真大姐(我们就这么叫了)始终低头在屋里屋外忙碌着,我们跟她打招呼时,她也只是抿嘴笑笑,不多言语。
  
   当一大堆嘉绒藏袍、腰带、毡帽、佛珠摆在我的面前时,我傻了眼了!看来,这个沉默的绒真大姐心里什么都明白呢!她说,喜欢就试着穿穿,高兴。
  
   当然要啦!我兴奋起来。在绒真大姐的帮忙下,我和红姐把自己弄进这堆五颜六色的斑斓之中。
  
   很奇怪,穿上这身与舞台戏装一样的藏袍就想跳舞。在我们的要求下,生性爽朗的绒真大哥拉着我和红姐的手就跳开了欢乐的锅庄,两位笨手笨脚的傻哥也跟着手舞足蹈起来, 绒真大姐在一旁呵呵地笑开了……
  
   在放开心情畅饮欢笑中,在五彩缤纷的藏袍之下,恍惚间,我觉得自己前世一定与这山寨、与这民族有着不解之缘,或许,在某个岁月的黄昏,我也曾如一粒尘埃飘进这熟悉而又陌生的藏民老宅……
  
   有酒下肚,绒真大哥便唠开了家常。虽然目不识丁,但绒真知道的东西真多啊,他如数家珍般给我们唠开了关于卓克基孤独的土司夫人的故事,关于嘉绒藏族的“传说”。
  
   绒真大哥告诉我们,在寨旁小河对面的高楼群就是卓克基土司的官寨。土司在文革中去世,现在土司夫人尚在人世,是全国和地县的政协委员,但久已不住卓克基。土司官寨现在已充公,成了是文物旅游景点了。
  
   什么?这里就是卓克基土司官寨!我大吃一惊!在雨夜中忙着赶路竟不知道我们已经身在卓克基了!
  
   确实,这里正是阿莱的小说《尘埃落定》里麦其土司的原型索观瀛土司官寨。后来阿莱的《尘埃落定》被改拍成电视剧时, 这个官寨就是主要拍摄场景,卓克基土司官寨因此而闻名于世。
  
   阿莱那本《尘埃落定》都要被我翻烂了!我急不可待地想要亲自看一看阿莱笔下描绘的关于藏族土司官寨里的一切。要不是因为天下着雨,我会趁夜色慢慢观赏这座我曾经梦萦魂牵的神秘官寨。
  
   卓克基,我们终于找到你了!
  属于卓克基的感觉
  
   梭磨河畔,卓克基土司官寨依山而立,气势非凡。清澈的梭磨河从寨前奔流而过。
  
   官寨虽从1918年始建到1936年毁于大火,后在1939年重建至今,历经了87年的沧桑岁月,仍遮不住她昔日土司的威严,王者的气度。拂去落定的尘埃,这颗“东方建筑史上的明珠”再次展现出曾经的风采。
  
   清晨,裹着浓浓的薄雾,我们跨进了卓克基土司官寨那厚重的大雕花木门。
  
   这是一座藏汉两种不同风格结合的建筑,汉式四合院布局,坐东北向西南,通高21米。 墙体以天然石块、片石砌成,极为坚固;院内间有正方形天井,天井周围为宽大回廊,连接着官寨里大小房间100余间。
  
   官寨共五层。一层是厨房和一般佣人、杂工的住房与石墙隔开的马厩。第二层是比较高级的住房,还有储藏室。第三层是土司及其家眷的卧室和高级迎客厅和别致的书屋。第四层均是琳琅满目的佛堂神殿。第五层是备战的了望室外带炮眼。
  
   官寨右侧有一片石砌成的碉楼,碉呈四方锥体,顶高与官寨相等,系土司在紧急时储藏珍贵物品及藏身防御之所,也是土司至高无上的统治权利的象征。
  
   踩着吱吱作响的木楼梯,可以上到最高层的了望室。远眺对岸的西索嘉绒民居群落,整个村寨依山而建,错落有致,宁静安详。从三层的天井内再看官寨,曲折的回廊一座连着一座,形态各异的花格木窗一个连着一个……
  
   思绪像一具风筝,便透过木窗飘到了遥远的年代。
  
   这座土司的宫殿有过多少人来人往?那些格子窗后又发生过怎样的故事呢?土司官寨有过挥金如土的辉煌,也有过衰败破落的忧伤。末代土司在这里灰飞烟灭,土司制度在这里土崩瓦解,然而,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作为“东方建筑史上的一颗明珠”,作为红军长征时期中央领导同志曾经的居住地,作为矛盾文学奖作品《尘埃落定》的拍摄地,今日卓克基,焕发出异样的光彩。正如古诗赞曰:“丛峦叠嶂真无数,千崖万壑疆无度,故垒巍峨扼重关,卓采官寨冠诸夷”。
  
   抬眼再望,此时的卓克基披上了娇阳的金裘,正在久远的沉睡中醒来。我们记住了这个难忘的时辰,记住了这个动人心魄的山寨:阿坝州卓克基乡西索村,一个安宁祥和的加绒藏族村寨,位于马尔康以东7公里,地处海拔2700米的高原。
  
   那条叫梭磨的小河正从寨前流过,彩色的经幡在炊烟中飘扬,露台上的鲜花在风中颤动,一串串红透了的小辣椒挂在廊檐下和廊柱上摇摆,阳光照射在色彩斑斓的木窗上,朴实和善的嘉绒藏人又开始了简单和忙碌的一天……
  
   上午10点,又该上路了。我们依依不舍,与山寨挥手告别。
  五月豆寇,奔哥,没落,吊脚楼主,小蜗牛,安澜,云中飞鸿,景心,与山, 谢谢各位朋友!
  
  能与你们爱次分享和回味西行路上的锅庄舞点,我是那样的快乐!让我们上路!
  
  小蜗牛的建议很好,一路上拍了500多张照片, 本来是想配文字发的,但不知道天涯这里怎么上传?能吗?谁告诉我?
  
  据说高原反应在海拔2500~3000米就有了。等我们到了红原, 确实尝到了高原反应的难受滋味。不过, 如果连高原反应是啥滋味都不曾品尝的话, 我们肯定会以为自己没有真正倒过青藏高原呢!
  
  这是我的《红原日记》中关于高原反应的一段, 帖在这里,备朋友们下次去的时候当心。
  
  高原的压力梦
  
   出来前就听说过,一般内地人在超过海拔2500—3000米就会有高原反应了。红原可是海拔3800多米啊。为了养精蓄锐,以对抗可能即将而来的高原反应,我们当晚早早上床歇息了。临睡前,红姐嘱咐我们最好吃点安神药,同时备好去痛片之类。
  
   一阵胸闷头疼袭来,我跳起来,发现自己坐在床上,气喘艰难。这是午夜三点。
  
   之前,记得是在什么大会的讲台上,看着台下黑压压张望我的人头,却忘了讲稿内容;似乎又像是在什么考场上,离终考仅剩5分钟, 却还有好几道难题解不出来……
  
   一连串的有关各种压力的恶梦搅得我不得安睡,又吞下两片舒乐安定和去痛片再睡过去,接下来还是继续做着各式稀奇古怪的压力梦,然后再惊醒, 就这样在床上翻来覆去,只盼望着东方拂晓。
  第二天,跟两位帅哥和红姐诉苦,结果大家无一例外都是一样的,整夜反复做压力梦的苦差。
  
   唉,这就是高原反应?那“反应”的还不都是平时间平原下的苦日子?看来,平时的压力并不比高原上的压力温柔多少啊! 我打诨插科胡乱调侃。这白天的高原反应就好对付多了。
  
   纯净美味的黄河鱼
  
   赶在夕阳落山以前, 我们终于抵达红原县城。
  
   红原南距成都450公里,北距兰州640公里。境域分属长江、黃河两大水系。平均海拨在3600米以上,面积8400多平方公里,总人口3.8万人,其中藏族占总人口的74%。 他们逐水草而居,以游牧为生,喜围篝火而聚;喝酒聊天,跳锅庄、骑马术是他们的绝活。
  
   我们奔红原来,除了领略草原风光藏族文化之外,顺便感觉一下地区经济发展,还有一个目的,那是想想就会垂涎欲滴的——品尝红原的正宗“黄河鱼”,也不枉值了这个“成都好吃嘴”的名副其实嘛!
  
   贯穿红原、若尔盖原全境的白河(属黃河水系)由于地势平坦,水流舒缓,适宜高原无鳞黃河魚的繁殖。据说黄河鱼也是有等级,分无鳞和有鳞两种,口感不同,无鳞鱼的味道更好。
  
   在县城南头的“红军宾馆”安营扎寨,然后急不可耐地向店老板打听哪家的“黄河鱼”比较地道。老板说你们放心,这里都是正宗的黄河鱼,顺便指指宾馆旁边的一家餐厅。
  
   店老板叫人把刚网上来的黄河鱼送我们过目,好让我们放心。说实话,自从西行上路,一路上跟朴素的藏民打交道,没什么需要特别戒备和疑虑的,感觉很放松。“小心被骗” 搁在都市里是一个随时必备的“提醒”,这道提醒搞得人本来就疲惫的精神更加疲惫。而现在, 蓝天下似乎一切都变得豁达清明,草原上似乎一切都显得朴素简单。这里有让人可以放松的清新空气和淳朴少诈的人文环境。
  
   头一回品尝黄河鱼。这里餐馆通常的烧法是红烧麻辣味黃河魚,鱼身长,刺很多。但肉质滑口,焦香酥嫩,味美纯正,令人食而忘忧。
  
   当一大脸盆热气腾腾、货真价实的黄河鱼端上桌来的时候,我就再也分不出来醉倒我的是质地细嫩的黄河鱼,还是红原藏民的朴实与热情,是它们混融烹就的“黄河鱼”给我留下了回味无穷的醇美记忆。
  
  黄河九曲第一弯
  
   10月2 日。早上起来直奔若尔盖。去若尔盖的目的是去观赏黄河九曲第一弯的壮景,还有距若尔盖40 公里的花湖。
  
   从红原到若尔盖一路风景目不暇接。除了一望无际的草原绿坡牛羊成群,还有牧民骑马赶着的牦牛驮队;成片的牦牛群在公路上与我们的捷达形成互不相让的对峙,其情其景蔚为壮观;然后是肃穆庄严的瓦切佛教塔林。过了唐克镇,就可以直奔黄河九曲第一弯了……
  
   黄河九曲第一弯的形成原理如同地质学上说的牛厄湖的形成。黄河之水蜿蜒来到了四川、青海、甘肃三省交界处的若尔盖境内,由于地势开阔,水势渐渐地平缓下来,最初河道依草原地貌呈曲形分布,后来因流速改变,水流带来的泥沙在河道凹处沉积并持续堆积,久而久之河道便呈S字状分布,银带一样河流七拐八弯,就把碧绿的草原分割开来形成了无数块绿洲。
  
   川流不息的黄河,在绿洲中返转穿行,就像一条飘逸的银蛇,蜿蜒曲折,姿态妖娆。她缓缓流经索格藏寺山脚下,与来自东南方的白河在若尔盖境内汇合后,转身向西北方的青海省悠然而去。
  
   想要欣赏到黄河九曲第一弯的全景,就得稍微费点力气,攀上索格藏寺后方山头的观景点。索格藏寺海拔高度已超过3000公尺,空气稀薄。登山观景的人并不多。
  
   由于要继续赶路, 我们没有到达索格藏寺。途中在公路上遇到一大群牦牛群和藏绵羊群,他们根本不理会我们的汽车喇叭一阵乱叫, 站在公路上,态度漠然地与我们形成了好长时间的对峙。我们坐在车里面,没谁敢开车窗。最后还是骑马前来的牧民用长鞭把它们的头领赶下公路后, 它们才心不甘情不愿地跟着它们的头领慢慢离开公路,继续他们的迁徒。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aiyou1970(爱游) 2005年12月16日 09点30分 评分:10
好羡慕作者有那么多好朋友,又那么有知识。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2008年10月九寨行
金秋再游喇叭河
东拉山彩林游
二郎山风景名胜区喇叭河森林公园一日游
香格里拉梅里雪山仙境之游(一)
川滇高原旅游攻略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