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东旅游新闻 → 山东旅游:山水圣人与黄金海岸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东旅游 → 新闻 → 山东旅游:山水圣人与黄金海岸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2006年8月8日 09:26
  ■本报记者李成刚郭玲玲侯美丽

  2001年,因为旅游业各项指标在全省均为倒数第一,滨州市市委书记、市长亲自动手,强化领导,狠抓旅游开发建设,先后投资16亿元,建成了一大批旅游项目,旅游迅速崛起。2005年,滨州市旅游总收入17.8亿元,同比增长39%,跃升至全省第12位,前进了5个位次,凸显出后发优势。



































  革命老区沂水县,通过大力发展旅游业,已吸纳1万余名农村剩余劳动力和下岗职工,其中有一半左右从贫困线以下跃升到小康水平,成为广受关注的“沂水现象”。

  青岛、烟台、威海等市的政府公务员,从某种程度讲都是当地旅游业的义务宣传员,在他们递给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名片上,分别印着当地的风光照片和名胜景点。使一张小小的名片亦成为当地一景。

  2006年1月19日,正在参加“两会”的山东省委副书记、省长韩寓群面对中外媒体的摄像镜头,大力推介山东旅游:“欢迎海内外朋友来山东旅游观光,亲自体会孔子的智慧、泰山的精神、大海的胸怀、黄河的文化,还有我们山东人的热情好客!”9200万人口的山东省省长亲自做旅游广告,成为当时的一条新闻。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山东采访时所了解到的诸如此类的信息都充分表明,作为继广东、江苏、北京、上海、浙江之后第六个旅游总收入过千亿元的省份,山东在迎来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正经历着一场对旅游业重新认识的过程。

  对此,山东省副省长孙守璞的表述是:“当前,发展旅游,正当其时。”他认为,从产业发展重点看,随着一产、二产的加快发展,山东省服务业正在蓄势待发;从资源禀赋看,山东省旅游资源的种类、规模、品位和布局均属上乘;从市场需求看,人们旅游的愿望一浪高过一浪;从产业支撑条件上看,山东省经济基础良好、配套设施完善、政策环境优良。“应该说,发展旅游业的机遇十分难得,我们必须大搞快搞旅游,搞就搞成个大市场,干就干成个大产业,绝不能让机遇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发展:年增200亿的“罕见速度”

  齐鲁大地,自然资源得天独厚,人文资源底蕴丰厚。

  根据山东省的调查,在全部68种旅游资源中,山东省占66种,其中,世界级资源两处(泰山和曲阜“三孔”),国家级资源94处。

  目前,山东省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的在建旅游大项目有130个,总投资550亿元,其中投资额10亿元以上的16个,加上拟建项目80多个,投资总规模将超过1000亿元。

  据统计,“十五”时期,山东旅游业取得突破性发展。五年来接待国内游客年均增长15%,2005年达1.4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年均增长20.3%,2005年达974.6亿元;接待海外游客年均增长16.5%,2005年达155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年均增长20.3%,2005年达7.93亿美元;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3%,2005年达1039亿元。这五项主要指标分别高于全国平均水平4.7个、9.6个、9个、8.1个和9.4个百分点,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高于山东省GDP增长4.2个百分点。

  山东省旅游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德明介绍说,新世纪的前3年(2000—2002年),山东旅游三年三大步,年旅游总收入从307亿元增长到610亿元,年均增长100亿元,3年增长的总量相当于前20年的总和。2003年,旅游业尽管受到“非典”重创,但总收入仍与上年大体持平,表现出强劲的生命力。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814亿元,比上年净增241亿元。2005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039亿元,比上年净增225亿元,连续两年年均净增200亿元以上。“这个增速是罕见的”,李德明说,现代旅游业对经济社会作出的突出贡献,已引起各界的普遍重视。

  资源:山水圣人与黄金海岸

  飞速发展的山东旅游业特色何在?山东人概括总结并着力推广的是八个字:“山水圣人、黄金海岸”。

  “山水圣人”,山东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泰山从这里崛起,孔子在这里诞生,黄河由这里入海。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山东历史上出现过一大批至今对中华文明产生重要影响的历史文化名人,文圣孔子、武圣孙子、科圣墨子、书圣王羲之、医圣扁鹊、工圣鲁班、农圣贾思勰、智圣诸葛亮等享誉海内外。

  “黄金海岸”,在山东东部沿海3000多公里的漫长海岸线上,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城市连成一片,成为中国独有、世界少见的海滨旅游城市群。“相约北京,扬帆青岛”,2008年奥运会海上项目的举办,将为山东黄金海岸再添新亮点。

  ——可以说,“山水圣人”是传统文化的象征,是山东旅游发展的立足之本;“黄金海岸”是现代文明的体现,是山东旅游发展的后劲所在。这是山东的特色,是山东旅游的主题形象,也是今后显著提升山东省旅游核心竞争力的着力点。

  除了上述这两条主线,齐国故都淄博、“世界风筝都”潍坊、“北方水城”聊城、“黄河入海口”东营、“水浒故地”梁山,以及沂蒙山、鲁西南等革命老区的“红色旅游”,正成为新的旅游热点。此外,以大型旅游节庆活动为代表的专项旅游,也构成山东旅游的一大特色。

  山东不缺少旅游资源,但一个不可否认的现实是,这些世界级的资源尚未达到世界级的开发建设水准;山东也不缺少特色,但山东缺少对特色资源的发掘手段和展现办法。

  作为“注意力”经济的旅游产业,一个好的“点子”往往可以“点石成金”。近年来,山东一些地方已经初尝甜头:旅游资源相对匮乏的滨州市“无中生有”,开发建设航母娱乐城,创造了良好的效益;横穿潍坊市区的张面河、虞河原来都是脏乱不堪的臭水沟,但经过精心策划和整治,如今,臭水沟已变为城市的风景线,步行河岸,处处皆景。

  据介绍,目前,山东省正围绕“黄金海岸”、“山水圣人”两大主线,推出一批有特色、有规模、有效益、有后劲的高端旅游产品。例如,通过《山东海滨度假旅游规划》,重点开发海滨休闲度假旅游项目,积极推进青岛仰口、日照太阳城、烟台海阳、威海天鹅湖海滨度假区开发和青岛游轮码头、极地海洋世界、威海国际游艇度假中心等项目建设,打造中国著名、世界知名的海滨度假旅游胜地。

  同时,抓紧编制出台《山水圣人旅游规划》,充分发挥齐鲁人文资源优势,大力开发游客参与性强、停留时间长、适应现代市场需求的大而特、小而精的新项目。

  困局:

  制约旅游业发展的六个因素

  借助“山水圣人”与“黄金海岸”的资源,山东旅游业在“十五”期间的快速增长令人惊讶,但同时不得不承认,旅游业这一新兴产业在山东的大发展,还存在着许多缺陷和不足。

  对山东省旅游业发展的不足,山东省旅游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梁文生从数字上进行了分析:旅游总收入在GDP中占的比重,山东省是5.6%,而广东、江苏、上海、北京、浙江分别是8.7%、10.2%、17.5%、23.4%、10.3%;全国4A级景区,山东省有28家,而广东、江苏、浙江、河北、辽宁分别有33家、55家、54家、41家、41家;旅游发达国家旅游商品收入占旅游总收入比重达40%以上,有的高达60%,而山东旅游购物收入仅占全省旅游总收入的19.3%,低于全国21.8%的水平。

  究竟有哪些因素影响了山东旅游业的发展?对此,山东省曾组织了专门的队伍进行调研,他们将这些不利因素总结为六点:

  一是山东省的旅游资源具有一定的客观局限性。山东虽是旅游资源大省,但旅游资源多而不优;旅游景区景点数量虽然不少,但“满天星星,缺少月亮”,缺乏精品、极品、绝品。2005年底该省A级以上景区139家,其中4A级景区26家,仅占全国的3.9%。同时,由于山东省所处的地理位置,造成每年旅游淡季时间长达6个月,旅游业发展受季节制约明显。加之区域性环境污染还很严重,给旅游环境造成影响。

  二是思想观念滞后。调查表明,山东省相当一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观念还远远不适应旅游产业大发展的要求,对旅游业的产业属性、产业特点、产业作用、产业规律知之甚少。加之现行的考核体系不够完善和科学,导致很多政府领导同志片面认为,抓工业、抓城建、抓招商是硬任务,抓旅游是软任务,工业上不去不行,城建变化小不行,旅游产业发展快慢则无所谓。其次,山东省老百姓旅游消费意识较差。2005年,山东省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是10744.8元,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251.8元,但该省城乡居民出游率仅为68.1%,比全国低24.6个百分点。

  三是入境旅游发展滞后。2005年,山东省入境旅游收入占旅游总收入的比重为6.2%,不仅低于广东、江苏、浙江、福建等先进省份,而且低于全国水平25.1个百分点。

  四是体制、机制还不适应旅游业快速发展的要求。旅游管理体制不顺,条块分割严重,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体制性障碍突出,已经严重影响到山东旅游产业发展。目前,在山东省全部县(市、区)中,实行旅游与文物、文化、风景、宗教、林业等主体旅游资源合一管理体制的只有23家,仅占16%。计划经济的影响在旅游行业中仍然相当突出。旅游景区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改革进展缓慢,国有旅游企业改革步履艰难,旅游企业机制不活,普遍处于“小、弱、散、差”状态。

  五是旅游交通特别是旅游航空仍然滞后。截至2005年底,济南、青岛、烟台、威海四个国际机场仅有入境航线20条,且都为日本、韩国、新加坡、香港等地的区域性航线,有的还飞飞停停,洲际航线至今仍是空白,远远不能满足国内外游客日益增长的需要,与山东经济大省的地位极不相适应。

  六是旅游发展存在被边缘化的潜在危险。山东省在大行政区划中属于华东区,但是由于风俗习惯不同,与华东区的交流合作不够深入;山东的生活习俗和环渤海地区接近,但是由于传统区划的影响,与这些区域的旅游合作才刚刚起步。据统计,北京、河北、天津游客仅占山东省接待国内游客的5.55%、4.69%、1.48%,与上海、江苏、浙江相互接待比例超过20%相比,山东省国内旅游市场分化严重。

  增长点:重新认识旅游业

  旅游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部分,具有很强的关联性和带动性,是极具发展潜力的朝阳产业。

  对此,山东省委书记张高丽曾多次强调,并有完整的论述。前不久,他带领山东各市的领导到南方几省市考察,这位被山东的干部评价为“喜欢开现场会、经常现场办公”的省委书记要让他的部下们学习的,正是南方省市的服务业、旅游业经验。

  张高丽认为,第一,发展旅游业是拉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有效途径。旅游是重要的消费方式,旅游业收入每增加1元,可带动相关行业收入增加4.3元,对国民经济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力和贡献度。第二,发展旅游业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现实选择。作为农业大省、工业大省,山东的一、二产业在全国具有总体比较优势,但是第三产业明显滞后。2005年,山东省三次产业比重为10.4∶57.5∶32.1,服务业增加值分别低于江苏、广东、浙江2.7个、4.6个、6.8个百分点。大力发展旅游业,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服务业的比重,而且可以发挥旅游业在整个服务业中的综合、关联和拉动作用,促进全省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第三,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载体。现在,每年来山东省的境外游客已达155万人次。大力发展旅游产业,有利于提高山东省的国际知名度,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参与区域经济合作,有利于形成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增强经济活力。第四,发展旅游业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客观需要。旅游业生产成本低、资源消耗少、产出效益高,是一种资源节约型产业。加快旅游产业发展,有利于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生产和消费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第五,发展旅游业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渠道。旅游业是劳动密集型行业,涉及文化、餐饮、宾馆、零售等相关劳动密集产业。加快旅游业发展,既可以直接增加就业,也可以通过相关产业发展,多方面解决就业问题。第六,发展旅游业是增加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旅游提供的税收是地方税收的重要增长点,对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有重要作用。

  “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的战略高度,山东省将充分认识建设旅游经济强省的重大意义,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最广泛地动员全社会力量,抓住机遇,乘势而上,千方百计加快旅游产业的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张高丽说。

  按照规划,预计到2010年,山东省将接待国内游客2.4亿人次,年均增长11%,国内旅游收入将达2000亿元,年均增长16%;将接待海外游客280万人次,年均增长15%,旅游外汇收入将达15亿美元,年均增长17%。旅游总收入再翻一番。

  为确保实现这一目标,山东省提出,要着力把握好“十三个更加注重”,即:从注重立足旅游、炼好内功到更加注重借助大势、服务大局;从注重产业规模数量到更加注重提升产业素质;从注重资源开发到更加注重开发与保护并重;从注重资源一般利用到更加注重文化内涵的深入挖掘;从注重硬件建设到更加注重软件、硬件并举;从注重市场开发到更加注重品牌发展战略;从注重维护旅游者的权益到更加注重人文关怀;从注重市场治理整顿到更加注重诚信旅游建设;从注重改善旅游服务到更加注重建设和谐旅游;从注重旅游当前发展到更加注重可持续发展;从注重发展产业型旅游到更加注重发展创新型旅游;从注重经济效益到更加注重经济、社会效益并举;从注重旅游自我加压、拼搏奋进到更加注重产业融合、联合推进。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泰山
孔林
孔庙
孔府
趵突泉
成山头风景区
第一海水浴场
刘公岛
大明湖
蓬莱阁
千佛山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