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楠溪江
出发地点:未关联 浙江 溪口镇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浙江 岩头村 楠溪江景区 溪口镇 文昌阁 苍坡村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走进楠溪江

楠溪江是瓯江下游最大的北支流,古村落群散布在楠溪江中游两岸,目前尚存留有较完整的宋式村貌、明清建筑及其文化习俗。自唐末移民至楠溪江以来,许多村落的建立都经过完整的规划。村落建筑布局尽管体现了带有封建迷信色彩的“天人感应”和古代堪舆学说、“风水”思想,但都具有相当发达的环境意识。其建筑风格背后的文化心脉,凝结着历代文人学士、民间匠人独特的智慧和劳动。
一、江古村落的特色
1、村落数量众多。楠溪江流域由50多个村落组成古村落群,保持相对完整而绝对区于其他地区的古村落。其中最为典型的有苍坡、芙蓉、岩头、豫章、花坦、蓬溪等。这些古村落个个都是拥有民居、宗祠、亭台、池榭、书院和寨墙的功能齐全的传统小社会,几个村落选址可以同时因借山水而设置。这为国内村落建筑所罕见,如岩头、芙蓉、枫林等村落都因借芙蓉崖为背景。
2、建村主题明确。一个村一般都是一个姓氏,有一个在历史上有一定影响力的人物为祖宗,并以此为荣。许多村落都有一定的布局手法,主题思想鲜明。如苍坡村以“文房四宝”规划地景布局,把人文理想寓于地景之中,体现了楠溪江流域居民“耕读传家”的文化传承。
3、高度协调于环境。每个村落选址都源于一个美好的自然环境。其布局与体量凭借自然,与山水天然融合,表现出与时空的高度和谐和对生活环境艺术质量的重现。整个村落仿佛自然生成。如苍坡村依笔架山而建,芙蓉村傍芙蓉崖而居等。
4、突出公共空间。由于对自然的热爱,楠溪江的每个村落里都有公共空间。在盆地中央,离山离水远一点的村落里,一般都规划了大型的公共园林作为村落的休闲中心,如苍坡村、岩头村和溪口村等。这些公共空间,在村子里占着重要的位置,并且都创造出优美的建筑物和空间环境(如绿化),它不仅可作为村民休闲漫谈的场所,而且还有着社会文化交流、教化的作用。当然,各村还有一些没有经过规划,自发形成的公共空间。如一些避风向阳的巷子口等场所,可以成为满足几户人家以妇带幼,做针线活,拉家常,叙亲情的地方。
5、用材平易朴素。楠溪江古村落的建筑所用材料都是原木、蛮石,少量的砖和白灰。用原木、蛮石则取其天然本性、本色和本形,随弯就曲,不施斧凿,浑然天成。
6、建筑形式自由。楠溪江村落建筑大多不死守严格的类型化格式,依山就势,从不按部就班,连礼制建筑都不拘一格。它们随着环境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组合,很灵活,创造性很强。
7、建筑外向开放。楠溪江建筑很少有封闭的内院,连庙宇、祠堂也可设置美人靠等临水敞廊。住宅四面均设置门窗,隔墙只用薄板,几乎没有防卫性能。这也表达了楠溪江乡民们坦诚、率真、深厚的胸怀和乡土文人们崇尚自然的价值取向。
二、楠溪江古村落价值
1、历史文化研究价值。乡土建筑是中国建筑遗产中不可分割的部分,而楠溪江中游古村落是中国乡土建筑文化中最为突出、最为综合的代表。乡土建筑的存在方式是村落。每个楠溪江村落大体可说是一个完整的生活圈,村民的社会生活自成一个独立的系统。楠溪江村落建村古老。有建于晚唐的,如茗岙村、下园村;建于五代的有枫林、苍坡等;大量的是两宋时期所建。楠溪江建筑类型相当丰富,几乎包括了商品经济发展前农村里可能有的全部建筑类型。尤其是以文化建筑,如书院、读书楼、文昌阁、文庙和一些起教化作用的牌坊和亭阁为典型。楠溪江的历史文化可上溯至新石器时代及瓯越文化。东晋时中原士族南渡,改良了瓯越文化、直至“王谢风流,培养出楠溪浓厚的人文气息”。自隋唐特别是南宋以来,大量仕官南迁,使楠溪江文化达到高峰。楠溪江以村落建筑为代表的文化就是在这种历史背景下产生与出现的,是历史文化繁荣时期最高文化、最高政治、最高经济综合作用的必然结果,是中原发达文化与瓯越乡土文化相互渗透融合的结果。
2、规划研究价值。楠溪江许多村都经过统一、综合的规划,并且村落选址、布局合理,规划思想鲜明,规划主题明确,规划手法流畅,每个村落都是一部难得的规划作品。尽管带有古代堪舆说和风水论,但也体现出其规划的科学性。以文房四宝布局的苍坡村为例:以村西侧和南侧的两个笔架山为环境总格调,对整个村的路网、水系、居住、公共园林、主入口处理及建村主题思想全部科学的展现出来。建村思想:由笔架而产生文房四宝,村体平面为纸。直指笔架山的东西中心街为笔街,东南水池为砚,池边的长条石便为墨碇了。建村主题:耕可致富,读可荣身。整个村落(文房四宝寓意为读)与大片田野(体现为耕)默契形成中国典型的耕读文化精神。
3、建筑美学价值。楠溪江古村落建筑形式简朴,用材自然,轮廓线亲和,构造合理,功能分明。建筑富于个性,格式化程度低,变化灵活,但也不失建筑开间的尺度定数,与国内各地常见的内向院落式大不相同。与中、西南地区外向开敞的木构建筑相比较,其更具完整严谨的规划和浓厚的文化内涵。其较高的美学价值,首先表现在楠溪江人对山水审美与利用追求。这种追求的启蒙代表人物便是王羲之、谢灵运等。楠溪江四时风景如画,古往今来,引得多少文人流连忘返,是中国山水诗及山水文化的摇篮和发源地,同时也培育了楠溪江人的山水情怀,千百年来默化着楠溪江天然清新的乡土文化。这种在优美的山水间养成又经过千百年陶冶的文化气质深深地渗透在村落的规划和建筑中。其次是表现在将人们对美的敏锐的鉴赏力,对自然的亲和感以及最平实的人际关系,显现在楠溪建筑的形式和风格上。第三是每个古村落入口设置与周围空间环境、建筑之间立面的处理均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
4、社会学研究价值。从汉代起沿袭了一千年的门阀制度到宋代彻底消失。宗族组织起而代之,成为社会的组织力量。宗族社会的代表建筑是祠堂,各村内设有大小不等的祠堂若干。中间一个为宗祠,为纪念建村的始祖而建。其余为第二代或第三代以后各房祠堂。宗祠是全村大型活动中心,除祭祀活动外还有红白喜事以及重大问题的议事处理。戏台则是“宗族社会”形态的村寨中最为高级的文化设施。楠溪江几乎村村都有戏台,大小格局相似。
5、民俗研究价值。楠溪江流域的文化发达深化较早,东汉以来,地方官为师重于为吏成为一个传统。自六朝以来,任永嘉太守的先后有王羲之、裴松之、谢灵运等名流,他们以“助人伦,成教化”作为施政的最高追求。教育的目的,首先在全面培养年轻人的素质,通过读书,影响整个民风乡俗。尽管在宋末元兵的大烧杀后的楠溪江文化与经济受到严重的破坏,六朝两宋的盛况不能再现,但数百年的人伦教化仍然存在。楠溪江的民俗活动有很深的文化底蕴,一般都有明确的主题与一整套严格的规范程序和仪式要求,如划龙舟、舞鱼灯、红白喜事等。楠溪江村落有很多种小品建筑,如牌坊、溪门、过街门、廊桥、亭子等。其中以亭子为多,它们有的是纪念性建筑,但绝大多数为普通的乡民服务,是公益性建筑,最富有浓郁的乡土人情味,如“孝子亭”、“且息亭”、“望兄亭”、“送弟阁”等。

作者:xzx195889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在东吴山庄 悠悠地品味莫干山
嘉兴南湖初夏游
“海天佛国”普陀游
温州渔寮东海渔村渔家乐
三天畅游影视城
省钱九天游走温州那几个地(雁荡山、楠溪江、泰顺、洞头)和福建太姥山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