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江镇,看岁月的颜色
出发地点:安徽 亳州 四川 洪雅 1日自助游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2005年10月29日-10月30日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杰里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四川 洪雅 柳江古镇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柳江镇,看岁月的颜色
发贴心情 
 
柳江镇的这天,已是深秋时节。在清晨,乘班车离开了故乡雨城,窗外是雾蒙蒙的周公河。柳江镇位于四川洪雅县南部,去那儿一般都先取道洪雅县城,随后南下,往瓦屋山的方向约30公里就到了。却还有另外一条路儿,只是简单的乡村公路,蜿蜒于山间,相伴于杨村河、周公河之旁,可以从雨城的晏场镇去到东面,也就是柳江镇了。

晨雾,如柔美的飘带披挂在四周,一切都是灰白色的,灰的山,白的水,再远一点就是辽阔的天际。故乡的山山水水,如梦想般浮现,是如此清新滋润。

乡间道路能让你回到山的怀抱,触摸到水的音符。乡间公路的特别之处,还能让你认识那儿的人们。小面包班车刚走到周公河边,司机却掉头往回开。正纳闷之时,那边又来了几个提着袋子的乡亲,见他们喜悦的笑容,急促的脚步,怎会有责怪之意呢?

我甚至还闻到乡间的味道了,清冽的山风混杂着泥土的气息,从车窗的缝隙中钻了进来,发出嗖嗖的声音。车内,更是烟雾缭绕,有点让人皱眉头。他们――乡亲们,开始“扯起龙门阵”。

大约九点,我到达晏场镇上,但去柳江的早班车八点钟就开走了。幸好有朋友的熟人在附近,我搭上小赵的顺风车继续旅程。小赵也似乎有数不清的话题,从如何查获那些偷运木料的车辆,到四处飞过的野生画眉鸟儿,无不娓娓道来。

离开晏场之后,外面的景色更为优美了,视野开阔了许多。河对面有连绵不断山壁,是青灰色的峡谷,近处片片竹林,宁静的田园风光。等到柳江镇出现在眼前的时候,也才上午十点钟呢!

天气仍然是阴阴的,雨一直飘落着,但细如丝,落无声,只偶尔微舔着你的肌肤。温和润湿的天气,是每个久居川西人所习惯的。这样的天气,站在杨村河桥上,见到的是一片空蒙,远处的山峰淡淡地从云雾中渗透出来,近处的河水也泛着淡淡的光泽,静静地流淌着,只有偶尔游过的鹅鸭划破了这片刻的沉静。

我所寻觅的古镇风光,该是在河的两侧了。只见古树参天,淡淡褐黄色的,是偶尔露出几角屋社房檐。于是,走下桥。

河边,新砌好的石板路正在向前延伸。不远处,枝桠细密之中分明掩映了一座古朴的院落。迈进褐黄色的门坎,里面有个小天井,树影婆娑之间还有些木楼,地上的青苔泛着光泽,我得小心翼翼地绕过它们。

真是幽静别致的住处呵!

这时候,旁边的屋内却走出人来,给我打招呼。真冒失,原来这院子并非住人家,而是镇的社区委员会所在地。尹老师便是在这里上班的。

不过尹老师并不惊讶我的来访,说后院还有些很旧的木楼可以看看。我便一个人上去。楼道都是年代久远的木板啊,走在上面,如同触摸到人的肌肤一样,绵软而富有弹性,并跟随我的脚步微微颤动。光线从旧式的隔成很小块的玻璃之间透过来,一片朦胧淡然的景色。我不由得想到儿时的那座教学楼,也是这样的楼道,可我只能依稀记得它的模样了。

还没有拍几张照片,尹老师就在楼下叫我了,他说,这儿还不是最好的房子,沿河那边还有个院子才叫好呢。

我听完后就急急地跑下来:“在哪里,哪里?”但尹老师又说那边一般都锁住的,不知道今天有没有人在。

出院子后,继续沿河边走,新的河坎路精致得紧。过了社区委员会,另外一个更大一些的院墙就可以看到了。透过门缝,幽幽的楼影下尽是暗暗的绿色。门户紧闭,敲了几下,只是没有回应。

今天是周四,诺大的河岸空寂无人,袭人的河风吹过来更加清冷了。我很意外地发现了对面河滩上还有挖掘机的出没,但愿它们和我一样只是这里的匆匆访客。我避开它们走回拐向岸边的小路。

远远地就见一人,骑着车慢慢地过来,我下意识地往一边让着。不过,单车却停在我面前。一抬头,见那人略瘦的脸庞,微有胡须,眼神中不乏精明,戴着圆圆的宽边帽,又甚是和蔼。

柳叔(后来知道他的名字)便问我是不是来拍照的。

我懊恼地说那个院子进不去,他微微一笑,说这就帮你找人。柳叔把车停好,拿出手机来给谁讲了几句。然后说,这样吧,反正今天工地这边没有什么事情,我带你去看看。便推着车带我过去。

我们从一条小街来到院子大门,门口已经有另外一个人等在那边了。柳叔介绍说这是许老师,没他可进不了这个院子,之前很多摄影者就错过了这里。他们也许不了解,很多着急的摄影者在绝望之后,都选择翻墙而入的方式,这是后来我才知道的了。

因为这就是最为出名的曾家园了。

据介绍:民国16年,清朝太子保曾壁光第三代后裔,曾艺澄、曾博如二兄弟共建原占地17621平方米,中西合璧的曾家园。如今尚有3270平方米,保护完好,空中俯瞰为寿字形,曾家园设计确实很为周全,亭台楼角式样各具特色,中间还现四台陛,四个天井各不同,三块台子各一方,中西样式传木构,走马转角绕一圈。

诗曰:构建荣华楼房屋,出制遵义草图作,田园产业家富豪,自然福禄寿绵长。

进门是一处院子,其实也是一处天井,四周都是两层楼的房间,墙面是青灰色的细砖,楼板仍然是木制的,楼梯口巧妙地隐藏在立柱的后面。二楼走廊上有个黑色的牌子刻着“曾家园”几个字,或许是唯一的旅游标志。

许老师给我介绍旁边凹进去的一处戏台子,四方桌上还放置着两副主席像。他站在戏台中央的时候,头上有一个白炽灯头,灯泡早不见了,只是悠悠地晃动着。

但我的眼光却很快被先前看到的,那些暗暗的绿色所吸引了。它们只是些墨绿色的青苔,还有比青苔还要绿的草儿。星星点点,泛着湿润的光泽。有的藏在墙角,有的紧贴于在瓦缝,还有摇曳在屋檐上,不过更多的在你的脚下四周,甚至埋没于水中的,呈现出黝黑的颜色。但是它们终究是绿色的,只要水分略为挥发,就透出原本那种绿意。它们也只能是暗暗的,困于深宅,一代代地延续在稀缺的阳光中,也竟如曾家园一般的深沉起来。

柳叔便和许老师坐在通道的竹椅子上,低声聊着什么。不过,我却变得越发活跃起来,如舞动着的精灵,拿着相机出没在楼道,厅室。有时候我的身影也掠过他们的身后左右,却没有引起什么注意,他们只是安静地坐着,似乎回到过去的时光。

整个院子静极了,若不是偶然我粗重的脚步踏在木板上“咚咚”的声响,恐怕只有细雨化作的水滴,从乌黑的瓦片滴落下来,发出的有节奏的嘀哒声。

一阵忙碌,一阵好拍,我终于兴奋地告诉柳叔差不多了。他却提醒道,那边还有一个院子你还没有看过呢。

“哦,那个小院子,看过了,”我曾经在二楼俯视过它。

但柳叔就有点严厉:“它可不小呢!”

实际上,曾家园的结构就是几个独立的四合院相连,当你在这个院子窗户望去,进入眼帘的往往是那个院子的屋檐,而这个被我忽略的院落更藏有一处小小的戏台子呢。本是普普通通的过道,略微凸起,加宽成一个梯形面,就是戏台了,上面的屋檐也跟着加了一层瓦梁。它的巧妙之处就在于紧凑协调,没有占用太多空间,也没有改变屋顶的斜面瓦梁的结构。而且,足不出院,隔壁院子的楼上也能观看戏台上的节目了。

不过,昔日的戏台已许久没有节目可演了,它对面的革命标语早在多年前就结束它的艺术生命。这些标语也在随着时光的推移在迅速地退色,也成了关注的的对象。

看到我的逐渐收获,柳叔终于露出满意的笑容。

这时候已经快中午了,可是传说中的吊角楼还没有看到,我打算告别柳叔去吊角楼看看。柳叔却说,他正好也回河对岸家中,顺路可以带我去。我们向许老师道谢后过桥,然后又沿河往上游走去。

柳叔一直推着车,却没有丝毫疲倦。沿路他不时给我讲讲路过的地方,有去往索桥的通道,还有是往老街的方向。两旁不断有人给他打招呼。

“柳师傅,今天你又当免费导游呵!”一个村里人笑着说道,弄得柳叔也不好意思,接连称是。

柳江镇最有观感的景点就是吊角楼了,还有它旁边的老榕树。柳叔说,吊角楼是柳江12景观之一,柳江多古树,沿河有71根古树,其中有上千年的榕树,几百年的麻柳树,千丈树,有奇特的共生树,夫妻树等等。

我就忍不住开始想拍点什么了,比如透视的,仰视的角度,全力地体现我所知道的构图方式。不过,他却有点叹息,说这不是最好的季节,初春的时候,整个榕树都是嫩绿色的叶儿,那才漂亮呢!我这才停下手来,想象那春意盎然的模样。

已经午饭时间了,我不能再耽误别人了,便恳请柳叔先回去,自己再去老街看看。柳叔却盛情邀请我去他家吃午饭,说还有春天的老榕树照片可看呢,那可是他亲自拍摄的。

柳叔的家就在不远处的路边,是一座三层的楼房。在他的房间,柳叔翻出了一大叠照片,不过很多都是和施工有关。柳叔早年做生意,小有成绩,当上了县人大代表,现在镇里面请他来参加古镇开发的施工监督。这个开发计划预计会有上千万的投入,言谈之间,他显然对于古镇的历史和未来充满了解和期待,又拿出几篇正在编撰中的柳江古镇的介绍资料给我看。

过不久,柳婶上楼来说饭备好了。到了楼下,饭桌上一大锅肉丸连锅汤,配有碧绿的豆苗,脆嫩的泡萝卜。饥肠辘辘和寒冷顿时一扫而光。

饭后,我握住柳叔的手,向他再三道谢后离开。先前没有看过的老街,正好这时候去看看了。

实际上,老街并不远,从吊角楼往前走100米就到了。清冷的街道,很安静,偶有有狗儿跑过,少有人的影子。

她也曾有繁华,我走过紧密相连的银行、新华书店、供销社,但无一不是大门紧闭,鸦雀无声,墙上凸起的几个繁体字似乎在述说着过去的那段光景。这是怎样一条时光停滞的街道啊!

这又是何等孤寂的街道啊?我走过一处小小的铺面,一个老妇人在静静地踏着缝纫机,看见我的来访,她没有说什么,只是静静的打着花布,我也静静地坐在她旁边的小凳子上。时光,竟如细碎的花布一样流淌在手中的针车。

书店对面有家颇为老式的理发店,还在默默地开着。那椅子,直直的四方形,结实的木条早磨得油亮异常,不知道从哪找来残缺的石雕,也成了踏脚石。我在那儿坐了许久,岁月似乎永远刻画在那儿。

如果说曾家园是暗暗的绿色的话,这条老街就是一种淡淡的红色,无论是屋檐、地面、还是桌椅、用具,甚至于天空和行人的脸色,几乎都呈现出这样的颜色。人说“相爱使人容颜相近”,我却说岁月也使万物接近。谁也分不清这样的红色的最先来自何处,也许它来自我们脚底的泥土,或是街上的石板,兴许它还来自山后的竹林,甚至是某年人们的一次不经意的粉刷。

游历终于结束了,我再次路过那个吊角楼,从成都开来的一个大巴车停在附近。一大群摄影者正在围着它,她们看起来是艺术学校的,都用着同样的相机,后面有个男孩跑过来“走快点,快点,我们才走了100米呢!”

于是脚步逐渐散去,我抬头看着那棵榕树,不禁有了更多的认识。柳叔赠送我一张他拍摄的榕树,春天里,真是鲜嫩翠绿的样子。

然而我终究只看到暗暗的绿色了,连我都和它们一样,浸埋于工业文明的泥潭,黝黑无光,只有偶尔来到这村庄民居,才恢复一丝生机。我也只能是暗暗的绿色了,因为,又该是回程时候了。

实际上,位于川西青衣江流域的柳江古镇,和如今“面目一新”的上里古镇,以及少有人踏足的望鱼古镇一样,它们星罗棋布于当年茶马古道的起点附近,都记载了一段令人回味的往事。只不过在拂面而来的开发浪潮之下 ,都在悄然地更改着她们的模样。

“他不怕山高水险 他不怕狂风暴雨
只怕你 只怕你 把笑脸换成泪滴……”
(《茶马古道》插曲)

柳叔分别的时候多次讲到,下次来的时候,这里已经会更好了。可是,我没有告诉他平时自己距离柳江到底有多远,也没有告诉他有些东西,是距离也无法弥补的。

等车很久,天气却愈发冷起来,特别是每每一闪而过的挖掘机,风就显得更加刺骨。快四点的时候,一辆去严桥镇的班车终于停靠在面前,我和那些赶集归来的乡亲们一道挤上客车。狭窄的车内满是货物,还有刺鼻而又熟悉的烟味。但是,我却无比温暖地踏上了归程。
 
作者:磨坊工    来源于四川旅游论坛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izyguest(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2008年4月17日 14点32分 评分:10
谢谢你对柳江的赞美,但也许在柳江还有你没看到的美景。
 
→回复
 
更多文章列表
疯狂省钱峨眉山七日游
2009年8月四姑娘山游记
2008年10月九寨行
金秋再游喇叭河
东拉山彩林游
二郎山风景名胜区喇叭河森林公园一日游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