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泰顺廊桥
出发地点:未关联 浙江 杭州 曲院风荷 游记 同行人数:0人
文章类型:游记 出游时间:未添加 人均费用:0元
出游类型:自助游 享受级别:体验生活,苦中带乐 爱自由旅游网自游人 (VIP) 提供
交通工具:火车为主 目的景点:浙江 杭州 温州 杭州乐园 堵王府 竹子博物馆 山前山遗址 楠溪江景区 泰顺廊桥 南山 曲院风荷 儿童公园 石门 丁步桥 石门 文兴桥 溪东桥 北涧桥 三条桥 永庆桥 刘宅桥
文章地址:    复制网址    搜索游记攻略    收藏    打印
寻访泰顺廊桥

(一)
夕阳衔山。

薄暮时分的杭州城终于有了一丝微风,不再象白日里那样溽热难耐。今夜,是如歌在杭州停留的最后一晚了。接连几天夜以继日的工作,使得如歌和她的同事们都已经疲惫不堪。所以,她们决定推掉所有的应酬,找一间可心的餐馆,只做三五人的小聚。

“去楼外楼吧?景致好,菜也做得地道。”有人说道。她的提议马上被其他人接纳。一行人直奔西湖湖畔的楼外楼而去。

由于避开了用餐的高峰时间,楼外楼显得有些清冷。不过这氛围倒正合了如歌等人的心意。她们寻了张临湖靠窗的桌子坐定,随口报了几道杭州名菜,又沏上一壶上好的西湖龙井,几个人边品茶,边聊天,说着不相干的闲话。如歌没有加入谈话的兴致,她在心里默默盘算着明天的去向。

“如歌,这趟出来有没有打算顺道去哪里玩呀?”酒饮三巡,菜过五味之后,有人问道。如歌点点头,说:“当然有啊。等明天的工作一做完,我就去温州,再转道去泰顺。”“泰顺?什么地方呀?”“浙江和福建交界处的一个县。你听说过廊桥吧?廊桥之乡就是指泰顺。”“哦?!原来是想廊桥寻梦啊!和谁一起去?”“没找到游伴,只好自己一个人去了。”说这句话时,如歌的语气里不免有些自怜。“一个人去?会很危险啊!”大家开始七嘴八舌地劝如歌放弃这次旅行。“我已经决定了,再说去温州的车票都买好了。总之,我路上会小心的。听说那里是山区,民风相对纯朴,应该不会有事的。”这一次,如歌说得很坚决。其他人见此,也不便再劝,只叮嘱她凡事多留意,特别是不要象上次在少林寺时那样,到处打抱不平。如歌笑笑,一一谢过她们的好意,而后转开话题,问道:“我们去湖边散散步吧?早上见到成片的荷花开了,不如就到曲院风荷去坐坐,闻荷得而品清茗,别有一番情趣呢。”大家连声赞好。于是逶迤而行,过了苏堤,便可隐隐辨出夜风中夹带的莲花的清香,沁入心脾,令人精神为之一振,十几日的劳顿也随之荡然无存了。

(二)
如歌是搭晚上十点的火车去温州。那天下午,便陆续有同事为她买来面包、饼干、火腿肠、巧克力、酸奶、矿泉水等等,搞得如歌大有“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慨。但盛情总是难却的,如歌将这些吃食装入行囊中,有备无患。她心里想着,在山区里要吃顿象样的饭菜可不大容易,万不得己时,这些东西倒可权当充饥之用了。

一切收拾完毕,如歌忽然想起还要备上蚊香,以求每晚能睡个好觉,便匆匆赶到最近的超市中买回一盒。以前出行是有同伴的,即使缺少了什么东西,互相借用也都不在话下。这次却大不相同了,一个人,又是去贫困地区,少了什么就算有钱都不见得买得到。念及此处,如歌又再次清点了一遍所带的必需品,确信万无一失后,才长长抒了一口气。

恰好在这时,同事打来电话,约她一起去吃“最后的晚餐”。如歌欣然答应了。这顿饭局设在“江南红楼”,算做为如歌饯行。席间有人打趣道:“这餐馆的名字听上去很暧昧啊。可能因为西湖历朝历代都以脂粉地著称的原故吧,杭州的餐饮业场所,差不多都取了风情万种的名字。比如,南山路上有家茶楼,叫做柳莺院。第一次路过时见到这个名字,着实起了绮念……”说到这里,所有人都哈哈大笑起来。如歌回想起春节时,携友同游西湖,晚上不胜寒意就是跑进柳莺院喝热茶取暖,还落得一个“爱上KT”的绰号……如今时隔半载重返西湖,物是人非,而气候也由极寒变为极暑,可见世事无常,不觉轻叹一声。本以为旁人不会注意,谁知旁边坐的丽莲耳朵尖,追问道:“如歌你叹什么气呀?明天不就休假了吗?”如歌不得己,将冬日的那次西湖之行约略道出,有个杭州本地的同事很八卦地插言道:“和朋友?男朋友?女朋友?”“女的。”如歌赶忙澄清,却不明白他为什么有此一问。那人接着说:“在我们杭州话里,只异性间的人才互称朋友,象你们几个女孩子间,要称做‘小姐妹’的呀。”“‘小姐妹’?”如歌跟着念了一遍,眨眨眼笑着说,“那我刚才的话岂不要改为:‘某年寒夜,窗外西风瑟瑟,如歌与几个小姐妹在柳莺院中百无聊赖……’,青楼的味道益发浓了!”引得大家又是一阵狂笑。如此笑闹着又过了一会,如歌看看时间,站起身告辞。泰格也跟着站起来,表示要送她去车站。如歌毅然决然地推辞掉,她说:“还是不要吧,我最受不了送别的场面。”泰格也不好再坚持,只帮她提上行李送到楼下。

等出租车时,丽莲风一样地跑过来,将几页纸塞进如歌手中,说:“我写的一个故事,你留到车上读吧,也好打发时间。千万要保重,回来给我看照片。”丽莲和如歌关系最好,她们曾多次作伴出游,这一次因为她另有事情脱不开身,不能同去,所以对如歌很是放心不下。她拉了拉如歌的手,将千言万语都放入这一握之中。

(三)
虽然夜已经深了,火车站里还是人来人往,熙熙攘攘。车站的工作人员大概因为又热又累地忙过一天,此刻仍要继续坚守岗位,所以心情明显地糟透,以致于言语上多半带着不屑与挖苦,动作上则略过粗鲁与蛮横,将那些衣着不甚光鲜的旅客们推来搡去。如歌暗自庆幸自己穿得还算体面,不至于被视为乡下人而遭冷遇。尽管这样,如歌拎着行李过安检时,提包还是被一个把守的保安用脚尖重重踢了一下,吆喝道:“这包也要过安检!”。如歌歪过头看着他,那人自觉理亏,换了一副口吻,放低音调说:“放那上面去。”同时伸手指了指供安全检查用的传输带。如歌冷冷地盯了他一眼,不置一辞地把行李放上去,顺利通过安检。当她准备向候车厅走去时,身后又响起那个保安厉声的吆喝,这次不知是哪位旅客没有按照要求放好行李,故而挨骂了。

候车厅里的空气污浊地令人窒息。等待检票进站的人们已经排起了长龙。其中绝大部分象是生意人,拎着大包小包,根本不管别人是否在有序地排队,自顾自地挤到前面,乱作一团。如歌不愿和这些人挤在一处,便找个椅子坐下来,等人走得差不多了,才到检票口进站。

火车很准时地开动。车轮滚过铁轨发了的轰隆声,使如歌意识到这次旅程才刚刚开始,明早她将在一个陌生的城市醒来,接下去会有什么样的际遇等待她,她全然不可知,也只有走一步算一步了。

车厢里熟悉的、不熟悉的人们三、五成堆地凑在一起聊天。他们讲着江浙方言,如歌听不懂也不想去听懂。突然,不远处传来一阵喧嚣,初时,她还以为是有人在吵架,抬头望去却是几个杭州本地的姑娘正聊到开心处。杭州话讲出来硬硬的,调高声尖,闲聊也象在争辩一般,难免令不明就里的人侧目而视。

如歌靠在铺位上,了无睡意,忽然想起临行前丽莲送给她的手稿,便拿出来开始看。丽莲在故事里写一个女孩独自一人游徽州,在旅途中偶然遇到一个也是独自出行的男孩,两人遂结伴而行,相处融洽。短短十天的旅行结束后,两人互道珍重,就此分别。这个结局有些出乎如歌的意料,但她转念一想,世间的爱情原本就如登山,到山顶后必要分手,才得以何留住曾经的美好的瞬间。

正自感叹着,丽莲发来一条短讯,说:“故事看过了吧?祝你此行有所艳遇。”如歌一笑了之。

(四)
离温州车站还有近一小时车程的时候,伴随着轻快的音乐,车厢内的灯亮起来。旅客们被突如其来的光亮惊醒,纷纷起身洗漱,收拾行李,吃早餐。车厢内又开始变得沸沸扬扬。如果两人相遇在走道上,要同时侧开身才可以通过。这其间还不时有列车员穿行在各节车厢间,叫卖毛巾、牙刷、牙膏等洗漱用品或是早餐盒饭。如歌等别人都收拾得差不多了才起床。反正她行李简单,不需要收拾。马马虎虎刷过牙洗过脸,火车正好进站。

如歌随着人流走出车站,直接叫了辆出租车去长途客运站。由于天色尚早,售票处虽然已经开始营业,但是排队购票的人寥寥无几。如歌按照预先计划好的目的地,准备买一张去到泗溪的车票。泰顺得以闻名的两座廊桥——溪东桥北涧桥——就座落在泗溪。

“到泗溪的票十点以后才卖,现在没车。”售票员通过扩音器说。这一意想不到的变化让如歌愣在原地。她抬头看了看钉在墙壁上的客运线路图,略一思忖,三魁可以算做是游览泰顺廊桥的一个中心地,便决定改变计划,先乘车去三魁,然后重新安排行程。

从温州到三魁镇大约要行驶三个半小时。因为车子是开到县城泰顺的,三魁只是它途经的一站,所以一上车,如歌就对跟车的售票员说:“我要去三魁,麻烦到站叫我。”售票员心不在焉地点点头,如歌觉得有些不可靠,生怕他忘记叫自己下车,便又对邻座的那人嘱托一遍,方才踏踏实实地闭目养神。

就这样不知过了多久,如歌感觉到有人轻轻推了推她,并听到一个声音说:“哎,你该下车了。”她猛地睁开眼睛,正是邻座那个人在提醒她。与此同时,售票员也朝着她喊道:“三魁到了!”如歌再次谢过两人,拎起行李下了车。

(五)
终于踏在桥乡的土地上了!如歌此刻的心情说不出是兴奋还是迷惘,或许两者兼而有之吧。她四处张望了一下,正前方隔条街有家“三魁饭店”——所谓“饭店”,就是指楼下吃饭楼上住宿的地方——看外观还比较干净,如歌决定就住在这里了。

老板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人很勤快,模样也还周正,脸上总挂着笑容。她领如歌看了房间,是顶楼的502号,唯有这一间房子屋内带有洗手间,所以虽然它不如楼下的那些房间凉爽,如歌还是决定就要这一间。同老板娘讲好房价,如歌又请她代找一部车。老板娘略想了想,说:“车站旁的欣荣旅店有车子租,你可以同他们谈谈。不过这里租车都好贵的哟,跳跳车(一种三轮摩托车)去远些的地方都要一百多呢。”如歌看了看地图,又问了问大致的距离,决定还是有必要租辆车。近处的几个镇子都通有中巴车,每隔半小时会有一班,交通还算便利,但远些的地方交通车不仅班次少,而且下午三点钟以后就停运了。何况她要去的洲岭和筱村,与三魁成斜三角形,中间隔着几百里山路,坐中巴车既费时又没有保证。

当下如歌不再犹豫,径直去了欣荣旅店打听租车的事情。欣荣的老板娘听完如歌说明来意,问:“你们几个人租车?”“就我一个人。”如歌照实回答。“就你一个人啊?!这样子的话,价钱可不好说哟。”旁边坐在沙发上的一个四十多岁的男子开口接道。如歌猜想他就是司机,同时也是这家店的老板,便转向他说:“多少钱你先讲来听听?不合适我不租,没所谓的。”那人眼珠转了转,拖长声调道:“本来嘛,如果三、四个人包车,我都要四、五百的。你一个人,怎么也要三百块。”“你开什么车?”如歌以进为退。“喏,就是外面那辆。”他说着,指了指停在门口的一辆黑色红旗车。“你有没有小面包车呀?我付不起这么多钱。”如歌摆出一副可怜相。“没有,就这一辆车。不然这样吧,二百八,再优惠你一点。”司机装出很大方的样子。如歌摇摇头,表示这个价钱她依旧不能接受。其实在如歌看来,价钱的高低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她只觉得和人讲价是件有趣的事情,特别是和以生意头脑精明著称的浙江人讲价,就更加有挑战性了。

“二百八真算给你低价了,这也就是看你是一个人,没多要。”老板娘插话道。如歌尚未答话,那司机在一旁不耐烦地说:“二百八!少了我还不愿去呢。跟你实说吧,就这价钱别人还不给你开呢。”如歌仍是不说话,老板娘见状,转圜道:“这样吧,二百六,送你去洲岭和筱村,再加上泗溪,已是最低价了。”司机嘟囔着说:“二百六,路这么远,连汽油钱都不够,还要陪你一天……”如歌在心里回说道:“哼,我还陪你一天呢!”随后付了定金,约好明天一早六点钟出发。

住和行这两大问题解决之后,如歌才开始她真正的游程。

(六)
三魁镇辖内有三座廊桥。其中两座在镇北,分别是薜宅桥和永庆桥,薜宅桥离如歌住的地方不远,坐人力三轮车就可以到,永庆桥则是再偏北些,要搭乘中巴车。另一座桥在镇南的刘宅村,桥随村名叫做刘宅桥,也是可以坐人力车去的。

如歌先去到薜宅桥。薜宅桥是座朴实无华的木拱桥。灰色的桥身,象虹一样弯弯地拱在锦溪之上。当地人把这种全木结构的拱桥称之为“蜈蚣桥”,大概是取其形似的缘故。如歌缓步踏上木桥,有种时光倒流回一个遥远年代的幻觉。她仿佛可以看到几个衣服打着补丁的挑夫,担着沉甸甸的担子,吱吱地走过木桥。他们为了生计,不惜辗转几百里的山路,到外面贩卖山货,换回钱来盖房子、娶老婆、养孩子。他们的背驼了、腰弯了,可是一代一代的青壮劳力,还是要沿着这同一条路走出去。无奈他们的辛苦,仍换不回财富,资源的匮乏使得泰顺跻身于中国贫困县之列,至今依然如此。

坐在中巴车上时,如歌还没有从这种忧郁的忆旧情绪中摆脱出来。直到她看到永庆桥,看到那份桥、水相依而存的恬静,才重又回到现实中来。永庆桥和薜宅桥的构造完全不同,它属于木平桥。桥身与水面平行,中间架有一个石墩,起到支撑作用。远远望去,永庆桥和它映在水中的倒影,写成一个“工”字。廊桥的凝重与溪水的澄澈相得益彰。只可惜桥头的凉亭被改用做冷饮店,虽然几乎没有生意,却仍挂着大大的招牌,颇有些煞风景。

如歌一面在心中感叹着文明对古老文化的冲击,一面依旧沿原路坐车回到三魁镇,然后雇辆人力车去刘宅村。车夫沿着弯弯转转的石径把如歌送到村口。“到了!你顺着这里走下去就看到桥了。”他接过车钱,指着一条蜿蜒的卵石路说。如歌依言而行。一开始时东瞧瞧西看看,对田地里沉甸甸的青色麦穗充满了好奇。可是走了很久之后也没有看到桥的影子,她心里不禁有些疑惑,怕是自己走错路了,便四下看看,恰好有个抱着孩子赶路的男人走过来,如歌问道:“请问去刘宅桥是走这条路吗?”男人点点头,说:“这里是村头,桥在水尾呢。我也要去桥那里的,跟我走吧。不过你要走快些哟。”如歌加快脚步跟在他后面。即使是这样,那男人的脚程还是快出如歌许多,他们之间始终保持着五、六米的距离。如此又走了几分钟,转过几道弯之后,如歌终于看到了刘宅桥——这座泰顺最古老的木平桥。

(七)
从外观上看,刘宅桥与永庆桥十分相似,只是刘宅桥的桥屋和两边厢房都建成二层楼屋。楼屋中设有神龛和刘氏祖宗的牌位,以及用面捏制成的塔状祭品。为如歌引路的那个男人把小孩放到地上,点燃一柱香,恭恭敬敬地在牌位前鞠了三个躬,口中默默有辞地祷祝着。

如歌转身走下楼。桥头外的空地上,三五成群的儿童在追逐嬉戏着,桥屋内的栏杆凳上,坐着几位上了年纪的人,看情形象是在商议着什么事情。他们见到如歌,不由停住话题,好奇地打量着她。如歌朝他们笑笑,打声招呼,本以为在这种地方,年纪稍长的人是不会讲普通话的,谁知其中一位老人竟用不甚标准的普通话问她:“你从哪里来?”如歌踌躇一下,答道:“从杭州来。”“从那么远的地方来哟,”老人叹着,又问,“来我们这里干什么呢?”“我特意来看廊桥的,因为听说这里的廊桥最美。”如歌说“这里”是泛指泰顺境内,但老人却误会成了她指的是刘宅桥,便不无自豪地说:“是啊!这种桥只有二十二座喽。这个有六百年的历史啦!最早还是明朝永乐年(永乐三年,1465年)造的,当时叫仙洞虹桥。后来历朝历代大修了三次,但每次都是在它原样的基础上修的,所以啊,六百年了,它除了名字变了,模样可是一点没改。你别看这桥现在破败了,没有公路那时候,它一直是泰顺到福鼎的必经之路呢。我们这附近还有一个清石桥(油车岭石板桥),是北宋年(北宋政和八年,1118年)建的,也是最古老的石头桥,比刘宅桥还老,有八百多岁喽。”老人越说越兴奋,普通话渐渐不大标准了,如歌只好凭猜测和老人的手势、语气来试着理解。老人又指着桥屋继续说:“你看这里,我们称为六间四十五柱,柱子的磉子全是木头做的。”所谓四十五柱,是说整座桥由四十五根柱子架起来,柱子脚下的柱础(磉子)是木质的,而不象其他桥柱是用石墩支撑的。至于什么是六间,如歌始终没有弄明白,大概是指桥屋被等距地分为六段,每段的两侧都设有栏杆凳,供村民或过客休息纳凉。

(八)
“对了,你要是有时间,可以到村中的祠堂看看。”老人把话题由桥转到了村子,“我找个人领你去。”边说边叫来一个正在一旁玩耍的小女孩,依旧用普通话交待她带如歌去祠堂。小女孩八、九岁年纪,很是伶俐,她高高兴兴地让如歌跟着她,走了几步后,她突然问道:“你是要去祠堂还是‘词’堂?”如歌没有听明白,小女孩进一步解释说:“‘词’堂就是吃饭的地方,祠堂就是我们这里的一座老宅子。”如歌笑了,答道:“我去祠堂,不是食堂。”女孩也笑了,带着她向右一转,来到一户人家的后院。她径自走了进去.如歌站在外面,看到几个妇女围着炉灶蒸制刚刚在楼屋里见过的那种祭品,心中不觉迟疑了一下,怕是小姑娘没搞清她的话,把她仍旧领到村中的食堂.小女孩见如歌愣在原地,转过身来招招手,示意她跟进来,“走过这里就到了。”她说。如歌这才放心地穿过后院,来到祠堂的正厅。小女孩见任务完成,又跑回去找小伙伴玩耍。

泰顺的村落多是血统村落,宗族祠堂相当于血缘关系的纽带,也是村落的礼制中心。刘氏宗祠亦是如此。厅堂前“祖德宏光“牌匾下,聚集了二三十人。堂前的空旷处,摆着几个卖货的摊位。所谓摊位,就是两条长凳支起一张木板,板上放有生肉、蔬菜、五谷杂粮之类的东西。那二、三十人有看的,有买的,买的人讨价还价,看的人跟在一旁搭腔,有帮买主说价高的,有帮卖主说货好的,一时间熙熙攘攘,人声鼎沸。如歌想起今天是周六,估计是村中赶集的日子,而祠堂在这一天就充作了市集。想来平日里除了阖村议事之外,这里该是个极清静的所在。

靠近正门的檐廊下,有个老者静静地写着楹联。看字体,祠堂内梁柱上的对联竟都是这位老人亲笔书写的。不一会儿,来了一个六、七岁的小男孩,坐在老人对面,照猫画虎地学着写字,一脸认真的样子。老人写好一副联,起身看看小男孩写的字,随口指点了几句,又坐回原处,继续写他的对联,而小男孩重又开始临摹。这一老一少两个人,仿佛对身后的喧嚣置若罔闻,于纷乱中保持着自有的宁静。

如歌出了刘氏宗祠,到村尾的公路边等中巴车去仕阳。为了确定自己的方向感没有错,如歌问蹲在路边等车的一个男子:“请问去仕阳是在这里等车吗?”那人说:“对!……哎,你运气好,车子来了!”边说边伸手招呼车子停下。

(九)
中巴车上尚无乘客。没等如歌坐稳,车子飞也似的开起来。途中遇有搭车的人,司机便猛踩刹车,待乘客一上来,又加大马力飞驰。碰到这么一位急脾气的司机,半小时的路程只走了二十分钟就到了。如歌下车前问售票员:“我要去(石丁)步桥,向哪个方向走?”售票员指指前方,说:“一直向前走。我们这车正好到前面转头,再搭你一段吧。”如歌连声道谢,坐着车子又行了二、三百米,方才下来。

仕水丁步桥位于仕阳镇溪东村的一排老屋后面。如歌问了好几次方向,才七转八弯地来到仕水河畔。从岸边望去,丁步绵绵延延地跨河而建,全长133米,由223块石齿一字排列,每块之间的距离约有30厘米。石齿表面平整,每一齿又分为高、低两级,相差有20厘米。据说高的石齿是供挑夫或是涨水时走,而低的石齿略宽,可供两人相向而行。因此,整条丁步可同时供三人并肩通过,并且能从容地避让对面行人。

如歌看到岸边立有十二块石碑,记载着仕水丁步的由来。碑文上说,丁步是桥梁的一种原始形式,属于堤梁式桥。因为山区里河床宽、水流缓,但是山洪来时水流量凶猛,如果建造木桥或石拱桥很容易被冲毁,故而发明了这种既不费时也不费工的丁步用以渡河。这一技艺始于唐宋时期,因为实用而一直得以流传下来。仕水丁步是清朝嘉庆年间架设的。选择丁步的石质十分讲究:高齿用白色花岗岩,低齿用青石深砌。这种石质和颜色的搭配,不仅使丁步外观优雅,更使赶夜路的人可以凭借星月的微光畅行无阻。即便遇到洪水初涨,人们也可以踏着高齿安然渡河。然而,建造者的匠心还不止于此,有文字表明其寓意:“石取其坚,计永年也;色取其白,昭利涉也。”修建丁步,关键是桥基稳定,为此,匠人们采用三种方法:一是睡木沉基法,即“木石牙错”。在旱季水浅时,用大松木在河滩上做成井字形,每隔八米横放一根松木,接头处用榫卯加固,然后在进字内砌上大鹅卵石。松木框架既可以防止砌石被水冲走,又由于松木具有柔韧性,可以消除夏冬两季热胀冷缩的影响,增强稳定性。第二种方法是将石齿根基埋深,在水下的部分是露出水面部分的三分之二,水上80厘米,水下则有150厘米。最后一种方法,就是将高低两级石齿并列,高齿位于水流上方,旁边附有一块三角形的小石头,其原理来自墩式桥梁的分水,可以缓解水流长年累月的冲击。

如歌第一次见到这种构造的桥,觉得十分有新意,忍不住踏上石齿,想数着石级过河。谁知走到河中央,听到脚下的水流声急促而清脆,不由得一阵头晕,再不敢向前迈步了。正当进退维谷之际,远处走来两个大男孩,两人说笑着经过如歌身边,走过几步之后,其中一个男孩转回身,走到如歌面前,问:“要不要扶你渡河?”如歌摇摇头,故作矜持地说:“不用!我自己可以过去。”那个男孩忍住笑意,伸出手来。如歌犹豫了一下,把手放在他手中,任由他牵着。有了别人做倚靠,如歌的脚步渐渐变得轻快了。男孩笑着说:“渡河时不要东张西望的,你就不会害怕了。”

回到岸上,男孩松开手,很礼貌地和如歌说声再见,便和他那个同伴一起继续向前走。如歌故意停在原地,等他们走远了,才回到镇上等车去雪溪。

(十)
雪溪乡之所以有名,是因为乡里的桥西村有座石门楼——胡氏老宅。老宅“七榴”(当地人把房屋的开间称作“榴”。七榴就是面阔七开间的房子)的正屋是清朝道光十二年(1833年)建成的。石门楼两侧的厢房和正屋,以中轴线为左右对称。院子分为两进,有上下两堂,上堂与下堂高度相差1.2米。正屋做为厅堂和祭祀祖先的地方,门楼内的梁柱都不施油漆,保持着原木本色。宅屋的屋顶是悬山式的双层檐,正脊中间有脊饰,两端有吻饰。屋檩用博风板封住,脊檩外面有悬鱼遮挡。

在山多水多的泰顺,民宅的选择通常要按照风水术中“背山面水”的原则,即正房的朝向以依山背坡、面水向阳为准则。胡氏老宅也如此,背面靠山,屋前有雪溪流过。从正屋二层望出去,远山含黛,溪水蜿蜒,引得如歌大有“我见青山多妩媚”的感慨,一转头间,发现原来屋主也是性情中人,在门楼正反两侧的匾额上自题道:“山辉川媚”、“日拥祥云”。

不知不觉地天色暗下来。山区里就是这样,太阳稍稍西沉,便被高山挡住,再不见一丝光亮。如歌猛然意识到很久不曾有回三魁的中巴车经过了,如果错过了末班车,那么……如歌不敢再想下去了。她走到路边一户人家门外,询问是否还会有中巴车开过。屋主看看时间,说一定还会有车的。如歌一脸焦虑地说:“可是我等了很长时间了,为什么还没有车来呢?”那人笑着安慰她:“别着急,肯定有的。你去三魁?你住在那里啊?”如歌点点头。他又接着自言自语地说:“要是真的没有车子了,我负责帮你在这里找个住的地方……”他说得倒极是诚恳,还准备让如歌进到屋内去坐。

这时,远处传来汽车鸣笛的声音,眨眼间,一辆中巴车从山坳后面转出来。如歌高兴地差点跳起来,赶忙招手叫车停住,边谢过那个屋主边上了车。当她在座位上坐定之后,一颗悬着的心才得以安定。

(十一)
如歌回到三魁饭店时,天已经完全黑下来。老板娘正在门处的灶台旁忙着给客人做晚饭。她看到如歌走进来,笑着问:“怎么样?累不累?”如歌说不累,又顺便问她有没有菜单。老板娘说:“菜单是没有的。菜都在冰柜里,你想吃什么告诉我就行。”如歌看了看,想起泰顺有道特色小吃叫做炒粉干,便请老板娘帮着做一个尝尝。老板娘让她稍等一下,并问她是在房间里吃还是在楼下吃。如歌说她就在这里吃。

小店里只有三、四张餐桌,每张桌子上都是一片狼藉。如歌看到有人男人给客人送菜,便对他说:“麻烦帮我收拾一下那张桌子。”那人笑着看看如歌,说:“帮你收拾桌子?我……我也是来吃饭的。你让老板娘来收吧。”如歌慌忙道歉:“对不起啊,我见你在帮忙,以为你是这里的伙计……”这时,老板娘端着做好的饭菜过来,见此情景,也忍不住笑出声来。她把桌子擦干净,让如歌坐下吃饭。

炒粉干和如歌想象中完全不同。它看上去象是做的极细的米粉,但是吃起来十分油腻,所以,她只吃了几口便不想再吃了,起身回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决定早些休息,明天好早起赶路。不曾想到洗手间内的灯坏了,如歌又跑下楼去找老板娘,老板娘说今天晚了,找不到电工,要等明天才能修。如歌无奈,幸好随身带着手电,可以聊且充当照明之用。

这一夜如歌睡得很不安稳。房间里没有空调,电扇也起不到降温的作用,屋里的温度越来越高。如歌没办法,只好把窗户打开,让空气流通,才觉得稍为凉爽一些。但如此一来,她又开始担心会有人从窗户爬进来,便不敢睡得太沉,始终保持着警戒。半夜里下起了雨,稀稀沥沥地直到天亮才停。如歌至此才昏昏睡熟,再睁开眼睛时已经六点多钟了。她赶紧起床,约略收拾一番,跑到欣荣旅店去坐车。

(十二)
虽然比约定的时间晚了半个多小时,但包车的司机并没有埋怨如歌。他等如歌坐稳,便发动车子向洲岭方向驶去。

泰顺山路的崎岖,尤过于行蜀道的艰难。古人曾叹道:“遥闻前山相对语,跨绕溪谷数里程”。当如歌坐在车中,穿行于泰顺的群山峻岭时,她深深体会到了交通状况的恶劣。司机的车技极高,在蜿蜒崎岖的山道上左转右绕,游刃有余。有好几次,如歌眼见车前已经没有路了,司机轻轻一转方向盘,车子翩然绕过山坳,化险为夷。从闲聊中,如歌得知他以前做长途运输,经常驾驶大货车行走山路,所以不仅路况熟悉,行车技术也磨炼得炉火纯青。

车子爬上一段陡峭的斜坡,又向前走了十几分钟,才停在山崖边上。“从这里走下去就到三条桥了。”司机指着唯一的一条山路说。如歌背好背包,准备下山。“等等,”司机喊住她,“折枝毛竹再走。”他从路边的竹子上折下一枝,刚想递给如歌,旋即又改变了主意,说:“我带你下去吧。道上可能会有蛇。”说完,他在前面用竹枝开道,向谷底走去。

这条山路很长,走了许久之后,司机突然说:“看!桥就在那里了。”如歌闻声寻去,只见三条桥架在两山对峙的峡谷中,桥下的横溪溪水澄澈,水声淙淙。司机告诉如歌,他们站在洲岭乡这边,桥的那边是(土羊)溪乡。三条桥最早建于唐朝贞观年间,当时是用三条粗木跨溪搭成,所以取名为三条桥。现在看到的这座蜈蚣桥,是清朝道光年间(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重建的。整座桥长32米,宽4米,有11间桥屋。说着,他径自去到桥头的祭祀亭前燃香礼拜,留下如歌一个人在桥屋中辨认写在梁上的字迹。这些文字多是记录这座桥的历史,由谁主持建造的,又是由谁捐资修复的。一年年,一笔笔,记得极为详尽,只可惜很多处的墨迹已被岁月的风吹雨打磨得浅淡了,有些字甚至根本无法看清。历史是人书写出来的,史料却又是如此脆弱,仿佛寓示着人类永远不可能战胜自然。

如歌正打算招呼司机一起走回去,无意中目光落在桥栏板上,看到上面写有一阙词:“常忆五月,与君依依解笑趣。山青水碧,人面何处去?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如歌不由停住脚步,反复品味着。这阙“点绛唇”没有落款,但可以猜想一定是一个痴情的女子为等待恋人的归来而发出的慨叹。他们曾有过郎情妾意的悱恻缠绵,后来不知因何缘故,她的恋人出门远行,一去经年,杳无音信。她便日复一日地等在桥上,将满腹的相思说与流水听,却无奈落花有意,流水无情……

“走吧?”司机有些不耐烦地催促,他是无法理解如歌为什么会盯着栏板发呆的。如歌应了一声,跟在他后面沿原路走上山。可是她的心底却蒙上了一丝淡淡的忧郁,难以遣散。

(十三)
从洲岭到筱村的路,如歌足足走两个半小时。论距离,这段路只要一个小时便可以到,但是不巧碰到断路施工,还有一桩大货车的翻车事故,南来北往的车子堵在山的两边,依山路逶迤排开,动弹不得,场面倒很是壮观。如果在城市中遇到塞车,开车的人和乘车的人都会变得焦躁不安,但在这里则不同,人们不但不会烦虑,反而走下车子,聚在一起闲聊。如歌想,这些平日里山前山后隔相遥望的人们,一定在感谢道路的堵塞,为他们提供了绝好的当面交流的机会。

司机跳下车,兴奋地加入了谈话。如歌独自坐在车中,百无聊赖中忽地灵光一闪,开始盘算为泰顺设计四大工程之事。第一项工程,鉴于泰顺到处都是盘山路,可以考虑将其中最险的几段改建成驾校的练车道,这样培训出来的学员能轻松地应付各种路况。第二项工程,将县内各廊桥、老宅前面的电线改道,由架在空中变成埋入地下,方便广大摄影爱好者进行创作。第三项工程,在各个廊桥间开通观光专线车,以解除游客的奔波之苦。第四项工程,……

如歌的“第四项工程”还没来得及想出,便看到司机走回来。“可以走了。”他毫无表情的说了一句,重新发动车子,飞也似地奔向筱村。这段路没有去洲岭的路险,所以他开得比刚才还要快,似乎要把因为塞车耽误的时间弥补回来。

不久之后,一个村镇出现在眼前。山路变为了街巷,路上的行人和道边的小贩渐渐多了起来。车子穿过这个小镇,又向前行了几里路,停在一片树荫之下。司机指着对面一座农家小院说:“走过这个院子就可以看到桥了,很近的,我就不陪你去了。”如歌心里暗自高兴,本来她也不喜欢被这个司机跟在身边。

依照他指的路,如歌转到屋后,一座木平桥赫然出现在眼前,它的外形与构造同永庆桥如出一辙,但它要比永庆桥更为朴实一些。如歌见到桥头有几个小女孩在玩耍,随口问道:“这里是文兴桥吗?”“不是,不是!”女孩子们争着回答,“文兴桥在坑边村呢。”“那这里是什么桥呀?”如歌困惑地问。基中一个年纪稍长的女孩回答说:“我也不知道它的名字。不过你可以到桥上去看看,好象里面写着呢。”边说着,她们边拥着如歌一起上了桥,又一起帮助她在桥栏上找寻桥的名字。“在这里了!”有个女孩忽然兴奋地喊道,“叫做东(土羊)桥。”她把如歌拉到写有桥名的那块木板前,其他小伙伴也不约而同地跟过来。“我妈说过我的小姨就是从这里跳下去了……”不知是谁冒出这么一句,那个年纪大些的女孩赶忙制止她,道:“不许乱讲!妈说过不许再提这件事!”一时间,女孩子们都不再说话。如歌见状,和她们道别后,离开了东羊桥。

(十四)
司机正在一间小杂货店里吃泡面。他很奇怪如歌这次为什么只在桥上呆了短短的时间便回来了。如歌说:“这座桥不是我要去的文兴桥。”司机“哦”了一声,转而向店主打听文兴桥的方位。如歌则坐在门口逗弄店中的一只小猫。小猫很是喜欢如歌的抚摸,懒洋洋地躺在她脚边,还不时伸出舌头舔舔她的手。店主见到这情形,笑着问:“你喜欢这只小猫?送给你吧?”如歌无奈地答道:“可惜我带不走它啊。我家离这里很远呢。”小猫似乎听懂了他们的话,“蹭”地一下站起来,伸个懒腰,向屋内走去,大概它是舍不得离开这个它称之为“家”的地方。

等到司机吃过饭,如歌才重又回到车中,向文兴桥方向驶去。路上,如歌在心里暗自觉得这个司机一点都不厚道。很明显,文兴桥不在去泗溪方向的顺路上,所以他不愿绕道过去,便把自己带到一座不知名的桥边。

车子没走几分钟,车前突然冒起白烟,还伴随着一股呛人的橡胶味道。司机嘟囔着诅咒了一句,说:“车子熄火了。文兴桥不远,你走过去吧。我在这里修车。”如歌点点头,自己顺着田间的小道,一路询问着找到了文兴桥。

文兴桥建于清朝咸丰七年(1857年),也是座“蜈蚣桥”,桥长46.2米,宽5米,弯弯地跨溪而建。桥前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稻田,桥后是苍郁的群山掩映,山坡上向阳的一面,凿有许多半圆形的墓穴,想来这里是块风水宝地。

如歌跟随挑担的乡人走上木桥。桥内很凉爽,拱形的廊檐遮蔽住外面炎炎的烈日。桥屋内设有一个“灯火千秋”的神龛,供奉着桃园结义的三兄弟,微弱的香烛之光随着人影的移动而明暗扑朔。神龛前放着一个求签筒,桥栏上挂着解签的签文,过路的人可以在此占上一卦,然后自求自解。

挑夫走到桥头停下来,卸下肩上的担子,坐在栏杆凳上休息。如歌继续向前走,爬上岸边的小山坡,选择一个角度举起相机准备拍照。她还没有来得及按下快门,便从取景器中看到一个中年妇女从桥头凉亭中窜出,手中挥舞着一根木棍,嘴里大声地叫着。这时,桥旁一个小院中走出一个男子,把那妇人拉回院子。妇人进院前恶狠狠地把木棍向如歌抛过来,提高嗓音喊叫着,大意是责问如歌为什么用一个黑洞洞的家伙对着她。如歌真是哭笑不得,幸好那女人进屋后便不再出来,免去了向她解释的麻烦。

(十五)
如歌回到停车的地方时,司机正在打电话求援。他向如歌解释说:“车子发动不起来了,好象是什么地方短路,把线烧坏了。我没有零件修不了,要找个修理工来。”如歌也不好埋怨他什么,只盼望维修的人尽快赶来。

这一等等了两个小时,仍然没有见到人来。如歌有些不耐烦了,她问躺在后座上闭目养神的司机:“那个维修工什么时候会来?”司机答道:“我打电话时他正在吃饭,说是吃过饭才能来。他在县城里,到这里来也要一个小时呢。”碰到这种不敬业的人,如歌没办法,只好继续耐心等待下去。

两点半的时候,维修工终于坐着跳跳车来了。他大约二十三、四岁,一下车便拿出工具包里的电压表,煞有介事地检测起来。如歌看他一副蛮专业的样子,以为很快车就可以修好,没料到不知是因为他技术有限还是车子坏得太厉害,一个小时过去了,车子仍然没有能发动起来的迹象。

天色渐渐暗了。大朵大朵的乌云遮住了太阳,遮住了蓝天。如歌暗暗着急,照此下去,即使赶到泗溪,光线这么暗,也无法拍到满意的照片了。维修工似乎看出如歌的心事,加快了手下的动作。四点钟的时候,他终于宣布车子能发动了,但车窗无法关闭,空调也无法启用。天空中飘起小雨,司机此时大概也不想再等下去了,他让如歌和维修工都上车,并对如歌交待说:“我们顺道把他搭到县城。”

维修工坐到后面,开始和如歌闲聊起来。他得知如歌专为看廊桥而来泰顺之后,惊讶地叹道:“这廊桥有什么好看的呢?我们天天在这里,不觉得有什么可看的。而且,老人们说桥上会闹鬼的,很多人吓得都不敢走呢。”

当他从县城下车后,如歌还在心里思忖着他的这番话。廊桥上会闹鬼,是什么样的鬼魅呢?一定是冤死的魂灵,徘徊着不肯离去。为什么是冤死呢?因为她不是心甘情愿地死去的。如歌耳边又响起东羊桥上小女孩的话:“我小姨就是从这里跳下去了……”还有三条桥上那首哀婉的词:“人自多情,吟吟水边立。千万缕,溪水难寄,任是东流去。”一个悲情的故事渐渐在如歌心中酝酿成形。

沉思了许久,如歌抬眼向车窗外望去,发现她们回到了三魁镇。“不去泗溪了吗?”如歌问。“我这车去不了了,我给你换辆车。”司机说着把车停在欣荣旅店门前,又打电话找来一辆车,付给那人五十元钱,让他送如歌去泗溪。

此时的如歌,已经顾不上和欣荣的那个司机理论关于车坏而耽误时间的事情。她迅速上了另一辆车,请求司机尽快赶路,她希望在天暗下来之前,看到泗溪的溪东桥北涧桥——两座中国最美的姐妹廊桥。

司机说他尽量开快,但是去泗溪的路有一段没铺设好,很难走,最快也要有四十分钟才能到。如歌计算了一下时间,到泗溪大约要五点半左右,依据昨天在雪溪胡氏老宅前候车时的经验,山区的天空在这个时候会完全变暗。看来就算去了泗溪,看到了廊桥,若想拍出照片是不大可能了。

(十六)
如歌有个很大的优点,就是对于求之不得的东西,她会选择“放下”,不做无谓的争取。面临此种境地,如歌自然而然地开始调整原有的计划,决定今天先去看看,如果拍不到照片,明天上午再到泗溪,把后面去永嘉的行程缩短。这个主意一打定,如歌反倒神闲气定了。

或许世事就是故意与人作对,在如歌对自己的旅行重新做出安排之后,雨停了,天色虽没有放晴,但已经变亮了,并且一时间没有再变暗的趋势。如歌得偿所愿地拍下了溪东桥和北涧桥。

这两座桥的外观和结构相似,都是蜈蚣形的木拱桥。因为两桥距离近,而且是由师徒两人分别建造的(北涧桥是师傅所建,溪东桥是徒弟所建),所以当地人把它们称为“姊妹桥”。又因为它们分别位于河的上游和下游,所以溪东桥又叫做“上桥”,北涧桥又叫做“下桥”。

如歌先到了溪东桥。溪东桥横跨在东溪之上。溪水流经桥后,转个弯从桥南侧流过。桥的另一侧有两座高山——狮子峰和将军峰。廊桥、溪流、山峰,组成了“将军逗狮”的风水模式。三者相依相映,红色的廊桥益发娇艳,清澈的溪流益发澄静,青翠的山峰益发苍劲。桥身中央的藻井上,记有“清乾隆十年建造”几个字。桥的入口处有三块石碑,记载着此桥于清朝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由百姓捐资重修。

在溪东桥未建之前,北涧桥是当地唯一的木桥,两岸逐渐形成村镇,沿桥头还形成一条窄窄的店铺街,楼屋底层是商铺,二层供主人居住。桥前有两株大樟树,每株树都有上千年的树龄。最粗的那株樟树,直径有两米多。桥下几个小孩在溪水中嬉戏笑闹。灰瓦红身的廊桥半遮半掩在古樟的树荫中,与青山碧水相映,汇集了天地的灵蕴,比溪东桥显得更加端静古雅。如此,古老的廊桥与溪水、古樟树勾勒出一幅古韵盎然的宋意山水画。

如歌在北涧桥头遇见一位老人。他说自己是退休教师,以前在村镇的中学教书,退休后在桥边办了个廊桥展室,专门向过往的游人介绍泰顺廊桥的历史和发展。他边指点着边给如歌讲了北涧桥的构造。桥身走势呈“八”字形,桥面上四列方柱,屋顶由青瓦覆盖,两端山花为歇山造型。桥的中央冠有重屋,也是歇山顶。斜脊起翘很高,因而显得轻盈飘逸。

等如歌拍完照片,老人拉着她坐在古樟树下,如数家珍般地将廊桥的历史娓娓道来。泰顺廊桥曾经拥有两个中国虹桥之最,一个是叶树阳桥——历史最悠久的虹桥——建于明朝景泰五年(1454年),这座桥在1965年修公路时被拆除;另一个是三滩桥——虹桥结构中跨度最大的桥——拱跨42米,比赵州石桥净跨还要宽5米,这座桥在1950年被洪水冲垮。诸如此类由于天灾人祸而被毁的廊桥还有许多……

直到天色完全暗下来,老人才不无遗憾地说:“可惜天晚了,不然再多给你介绍些廊桥的故事。下次你有机会来,我一定领你好好看看。”如歌为老人谦和的气质所打动,若不是有司机等在一旁,她真想与老人促膝长谈,将廊桥的古今轶事记录下来,使廊桥得以被更多世人所瞩目。

(十七)
与老人道别之后,如歌坐上车沿着来时的路返回。走不多久,车子就被拦住了。司机告诉如歌,前面路段有滑坡,他们要绕道而行,多走十几里山路。如歌看他车子很新,车内又干净,便问他是否和早上的那个刘司机一样,做包车的生意。他摇摇头说:“不是,我和他一样,都是自备车。但我只拉熟悉的客人。刚才他打电话给我时,我就先问他是什么样的客人,他保证说不会是个劫车的,我才来的……”说到这里,他自觉失言,便憨憨地笑了,如歌也笑着道:“是呀,你看我可是手无缚鸡之力啊。”但说笑归说笑,这个司机始终没有给如歌留下他的联系电话。如歌心想,他若不是被人劫过,就是属于过份谨慎的人,便也不再强求,转开话题,聊起泰顺的方言,回到三魁镇。

老板娘象昨天一样在店内忙着。她抽空和如歌寒喧几句,又问她晚上想吃些什么。如歌想了想,问道:“你会做蛋炒饭吗?”见她点点头,如歌接着说:“那就帮我炒一盘蛋炒饭吧。不要放葱蒜什么的,汕也一定少放些。”老板娘爽快地答应下来,然后说:“你稍等一下,我把那几桌客人的饭做好就帮你炒。”如歌不想让她觉得有压力,便告诉她不用急,自己先上楼休息,一会再下来吃饭。

如歌回到房间,第一件事就是检查洗手间的灯有没有修好。当她发现一切还都是原样,根本没有人来修时,忍不住跑下楼去找老板娘“投诉”。老板娘有些歉然地解释说镇上的电工一直没在家,所以没法叫过来检修。刚说到这里,她突然提高嗓音喊道:“哎,老徐!可不可以帮个忙?”如歌顺着她的目光转头看去,那个被她称呼为“老徐”的人,就是自己昨天误当成店里帮工的那个男人。没等老徐回答,老板娘自顾自地吩咐道:“你去502房帮她看看卫生间的灯为什么不亮。”老徐欣然领命而去。如歌好奇地问道:“这人是谁呀?我昨天看他在店里忙里忙外的,还当他是你们的伙计呢。”老板娘说:“他是个常住这里的客人,从罗阳来,做药材生意。我们很熟的了。”很快,老徐下楼来说是灯管坏了,不关线路的事。老板娘便让他去对面店铺里买回一支新的灯管换上。如歌看着他安装好之后,才放心地下楼吃饭。

此时店里已经没有食客,所以如歌便和老板娘坐在一起,边吃饭边看电视转播奥运会的乒乓球女单决赛。她们象两个孩子一样兴奋,看到紧张的时刻,也顾不上吃饭,拼命地为张怡宁加油。等到电视里宣布中国夺得了奥运第一百枚金牌时,两人不约而同地相视而笑,仿佛是自己获胜了一样。

颁奖仪式结束后,如歌回到自己房间准备休息。她开亮洗手间的灯的那一瞬间,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只趴在屋顶的角落里的巨大的毛茸茸的蜘蛛。

(十八)
如歌下意识地退后一步。她看到蜘蛛没有任何进攻的反应,便拾起扔在地上的装灯管的硬纸套,壮起胆量去捅大蜘蛛,想把它吓到窗外去。蜘蛛懒懒地挪动了两步,就不肯再走了。如歌没办法,只好又下楼去找老板娘寻求帮助。

不巧的是店里刚好来了六、七个停车吃饭的长途货运司机。老板娘正忙着招呼他们,另外她可能也是觉得如歌有些小题大作,所以她头也不抬地说:“你去找老徐帮你吧,他就住在你楼下,403房。他人很好,肯定会帮忙的。”如歌说声“好吧”,重又回到楼上。

老徐正在房间里看电视,听到如歌求他帮忙赶蜘蛛,马上趿上拖鞋,边走边笑着说:“一只蜘蛛?呵呵……”言下之意颇不以为然,大概也是认为如歌过份大惊小怪了。于是,如歌一本正经地补充道:“可不是一般的蜘蛛,它象螃蟹那样大呢。”老徐还是笑,却不再说什么。

等到他真正亲眼看见那只蜘蛛时,脸上的笑意没有了。他犹豫了一下,搬来一张凳子,接过如歌递给他的硬纸套,正准备拍向蜘蛛时,想了想又觉得不妥,把纸套扔掉,脱下鞋狠狠向蜘蛛砸去,一击而中,蜘蛛应声落下。老徐这才长长呼出一口气,用纸套夹着将它抛出窗外,然后叮嘱说:“这蜘蛛很毒的,等下你记得用水把它喷出的毒液冲掉。”

老徐走后,如歌依言把地面冲洗干净后,准备洗澡。她关上洗手间的门,便愣在了原地。那门后面的墙上,也趴着一只同样的大蜘蛛,体型比死掉的那只略小些,想来应该是只公蜘蛛。如歌第一反应就是再去找老徐,但考虑到此时自己已是衣冠不整的,便不大好意思出门,只得硬起头皮,学着老徐方才的样子,脱掉拖鞋,深深吸一口气,“叭”地拍住蜘蛛,接着又使足劲连拍几下,看到蜘蛛的长腿纷纷落下才停手。

经过这两次惊吓,如歌变得有些神经兮兮,她在房中各处检查了一遍,又频频看向门后墙角等地方,确信没有这对蜘蛛的兄弟姐妹、子子孙孙或是亲朋好友之后,才渐渐安心。

对如歌来说,这又是一个半睡半醒的夜晚,担心着再有毒蜘蛛爬出来,担心着会有人从窗户跳进来,担心着会有人破门而入……她把手伸向枕头下,那里触手可及的有一把锋利的短刀。唯有握住刀柄,她才能说服自己闭目养神,同时保持着警觉。

第二天天刚蒙蒙亮,如歌便起来收拾好行囊,搭乘六点钟的早班长途车返回温州。到那里之后,她将转道去永嘉,准备在楠溪江游山玩水,放松身心。

至此,如歌的泰顺廊桥之行算是有惊无险地结束了,她却不知道,在永嘉,还有更凶险的事件等待着她。

作者:66789203

附加信息:

是否接受网友咨询: 否
是否已聘请导游: 否
是否已向旅行社询问跟团价格: 否

相关图片:

版权说明:

本文章版权仍属原作者或已经支付稿酬的合作媒体所有,如传统媒体需要转载发表,请直接与相关版权持有人联系。本文章由网友提交或转载,页面刊出的作者与原作者的一致性无法确认,如果原作者不愿意将作品在本栏目刊出,或发现有与原作不一致的偏误,请联系我们,我们会尽快将您的版权信息添加到本文章中,或给予其他的处理。非常感谢您的支持和理解,谢谢!

 
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更多文章列表
在东吴山庄 悠悠地品味莫干山
嘉兴南湖初夏游
“海天佛国”普陀游
温州渔寮东海渔村渔家乐
三天畅游影视城
省钱九天游走温州那几个地(雁荡山、楠溪江、泰顺、洞头)和福建太姥山

目的地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