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江苏太仓郑和纪念馆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江苏太仓郑和纪念馆概况
郑和纪念馆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坐落于太仓浏河镇。纪念馆为古色古香的砖木结构房子,朱红色的门面十分气派,院子中柏树成行,清幽肃静。屋内陈列有介绍郑和出海事迹的重要历史文物。



  郑和是我国明代伟大的航海家。郑和,本姓马,小字三保,云南昆阳(今昆明市晋宁县)人。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明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完成了下西洋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郑和七次下西洋都是从太仓浏家港起锚,为中国古代经济、文化的对外交流作出杰出的贡献的同时,也使太仓扬名天下。郑和本人是一个伊斯兰教徒。明洪武四年(1731年),郑和出生。那时,元朝已被推翻,可是云南仍处在元朝所封的梁王的统治之下。就在郑和出生的那一年,明朝收复四川,明升(当时割据四川的夏国国主)投降,云南的政治局势即刻紧张起来。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里,郑和一家共有兄弟姐妹六人,其生活困难的程度,是可想而知的。



  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明军以博友德、蓝玉、沐英为首领,开始进入云南。次年,明军平定了云南。正在这一年,郑和的父亲病故,这时他才十二岁。由于地方上新经战争,创伤未复;加上它的家庭又遭大变,生活更加艰难困苦。在这种境况下,郑和被送到北平,成为北平燕王朱棣家的一名奴隶,做了宦官。



  在封建统治下,宦官是被人鄙视的。郑和在做宦官期间,因为学习刻苦、聪明伶俐、才智过人、勤劳谨慎,取得了燕王的信任。此时,明朝皇室内发生了一场争夺皇位的斗争。从1399年八月燕王朱棣起兵到1402年六月攻破南京,史称“靖难之役”。在朱元璋死后,朱允文即位。他一心想要巩固自己的皇位,接连削废了五个藩王。面临削藩威胁的燕王朱棣,靠自己拥有的一支强大军队,以“靖难”为名,兴师南下,渡淮河、夸长江,双方经过激烈交战。朱棣攻取了南京,王宫起火,建文帝下落不明。



  在“靖难之役”期间,郑和跟燕王朱棣南征北战,建立了不少战功。因此,朱棣登上皇位(明成祖)以后对郑和愈加信任。永乐二年(1404年)初,朱棣亲笔写了一个“郑”字,赐他为姓,并提升为内宫兼太监。由于郑和小字“三保”,所以人们也叫他“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



  郑和的原祖是从西域来到云南的,祖父和父亲都曾航海到伊斯兰教的圣地麦加去朝过圣。由于受到家庭的影响,郑和希望长大了也能出海远航。后来他替燕王效力,航海的愿望却一直埋在心中。当时印度洋沿岸各国都信伊斯兰教,南亚许多国家则信仰佛教。由于郑和信奉两个宗教,懂一些航海知识而且又担任管理宫廷事务的大太监,因此成祖选拔他担任正使,率领船队去完成这一光荣又艰巨的任务。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youer110(忧儿) 2006年3月31日 13点07分 评分:10
为纪念郑和航海580周年,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南京市和白下区人民政府共同投资,在郑和公园东南角兴建了郑和纪念馆。纪念馆于1985年落成,叶飞为纪念馆题写了馆名。该馆是一组建筑面积为734.2平方米的仿明建筑群。主体是一幢两层楼的展览厅,附设有仿古平房(内设郑和学术研讨馆)及六角凉亭各一,其间紫藤成荫,翠竹掩映,绕以回廊、花墙,具有江南园林之趣。穿过纪念馆大门门厅,只见院内曲径通幽,花木繁茂,其中有郑和从西洋携回的珍贵品种——五谷树和西府海棠。
郑和纪念馆内的基本陈列以郑和下西洋的航海活动为主线,展现了伟大航海家郑和的生平和业绩。馆内展品除大量实物外,还有模型、图表、照片、文献等170余件,囊括目前国内已发现的有关文物和遗迹。在序厅迎面的黑色大理石基座上,安放着一尊手执诏书的郑和半身石雕像。雕像背面是一幕巨幅油画:万里浩淼、波涛汹涌的海面上,浩浩荡荡的郑和舟师正鼓足风帆,乘风破浪,际天而行。墙壁上有郑和航海年表及电动的郑和航海总图,以生动直观的形式使观众在参观伊始便对郑和的形象及其事迹有一个概括的认识和了解。
序厅后的第一展室,介绍了我国秦汉至宋元以来的航海科技成就、航海活动以及明代封建统一国家的建立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揭示了郑和大规模航海活动的时代背景。在众多展现郑和生平家世的陈列品中,最引人注目的要数目1983年在兴建纪郑和念馆时出土的大批明初瓷片,其中以具“马”字墨书的瓷片尤为珍贵,因为它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该纪念馆就是建立在南京郑和府邸遗址上的。
楼上第二展室的陈列内容以“郑和下西洋是15世纪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为主题,分发达的造船业、庞大的船队、先进的航海技术、遥远的航程四个单元,突出介绍了郑和历次下西洋的光辉业绩。这里的展品极为丰富,既有郑和下西洋的出发地——南京龙江宝船厂遗址出土11.07米长的大舵杆和巨型绞关木、铁锚、石臼等,也有按原物复制的郑和第七次出洋前夕与同为正使太监的王景弘等在福建“发心铸造”的一口铜钟(原物现存福建省南平市博物馆),还有按1:85的比例精制的郑和所乘大 宝船模型,足以让人领略到明初造船业的发达。
此外,呈“一”字展开式陈放的明代《郑和航海图》(复制)也颇为引人注目。全图从南京下关沿江的天妃宫、静海寺等地绘起,经太仓刘家港,过长江口至福建闽江五虎门出洋,沿海岸抵占城国(今越南中南部),然后一直向前经南洋群岛、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直抵波斯湾、非洲东海岸诸国。所记沿途地名540多个,其中约300个是外国地名,包括城市、岛屿、航标、河道、山脉等。可以说,这幅航海图是郑和船队数十年航海经验的知识总结,反映了15世纪时中国的航海水平。
附设在学术研讨馆内的第三展室,以“郑和下西洋进出口货物明细表”, 泥国王“托葬中华”的照片及其他实物标本展示了郑和下西洋的伟大成就和深远影响。郑和下西洋,开辟新航线,不仅扩大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对世界的伟大贡献。正因为如此,郑和本人至今仍受到亚非各国人民及南洋华侨的敬仰和怀念,展室中的图片资料,大都是对郑和在这些国家的遗迹的客观反映。值得一提的是,照片反映的庙塔等纪念性建筑物,有不少是当地人民出于对郑和的怀念自发建成的。
整个展览的结束语中引用了邓小平的一段话,强调“开放,国运昌隆;闭关,国势积弱”,纪念郑和的现实意义即在于此,发人深思。
郑和墓位于南京南郊牛首山南麓,近年由文物部门重新修建,墓圹全由白石砌成,四周饰以端云、香草、莲花图案及阿拉伯文字,藻饰浮雕,古朴美观。墓圹下铺设28级台阶,每隔7级设置一处平台,分为4段,象征着郑和航海28年七下西洋。郑和墓里埋葬的是这位伟大航海家的真体亦或衣冠,现尚难确证。
 
→回复

邻近景点
连岛旅游度假区
灵山大佛
周庄镇
同里
沙溪古镇
沧浪亭
狮子林
大明寺
孔望山
甪直
拙政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