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黑龙江牡丹江上京龙泉府故城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交通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黑龙江牡丹江上京龙泉府故城概况
殿内石柱的基石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位于镜泊湖东北牡丹江畔。渤海国是唐代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体建立的“海东盛国”,初称“震国”,后改称“渤海国”。



  渤海国共设“五京”。“上京”即为其都城。古城远处四面环山,近处三面濒临牡丹江。上京城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兴筑。其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成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内城和宫城(紫禁城)三部分,距今已有千年。外城周长约17.5公里,四面十门,城垣土石间筑,残高平均2米左右。内城在外城北部正中,周长约4.5公里,城垣石筑。宫城在内城北部正中,周长约2.5公里,城垣石筑,残垣平均高3米以上。宫殿在宫城中轴线上,今存五重殿基。宫城正南的午门,台基高近6米,其东西两边原为侧门。第二殿东侧有著名的八宝琉璃井。在宫城东侧有禁苑遗址,其南有一个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池塘,北侧原有两个东西相对的亭树,还保存着当年的础石。池塘东西两侧有人工堆砌的假山以及一些楼台殿阁建筑的遗址。建筑材料多用石料和砖瓦,有宝相花纹砖、文字瓦、莲花瓦当、各种釉瓦等。上京龙泉府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有一定的地位。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古城遗址内的兴隆寺,是在渤海庙地上修建的,为清代建筑,寺内的石灯憧、石龟跌和大石佛,都是渤海时代遗存至今的佛教石刻艺术品。古城遗址一带,还有渤海国墓葬、窑、桥等遗址。





    
                       






上京龙泉府的瓦当
上京龙泉府城门
上京龙泉府故城1-遗址
上京龙泉府故城3-遗址
上京龙泉府故城4-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遗物-石灯幢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冬日的雪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iubq(男宝) 2006年4月1日 03点07分 评分:10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 座落在距镜泊湖不足20公里的宁安市渤海镇。它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文献记载,渤海国是盛唐之时以革革族为主建立的封建地方政权。它的历史可追溯到1300余年前,史书上誉称"海东盛国"。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左绕卫大将军、渤海郡五、忽汗州都督称号,从此专称"渤海",与唐朝为臣属关系。公元755年,渤海国迁至渤海镇,建成首府"上京龙泉府",至公元926元为契丹族所灭,传国15世,历时229年。渤海国所辖疆域西起扶余、农安、开源、铁岭一带,北至黑龙江、松花江下游,南至新罗(今朝鲜),东至日本海。共设5京、15府、62州。契丹灭渤海改建为东丹,为镇压渤海人民的反抗,使其忘却故土,契丹曾把龙泉府及寺庙等古都著名建筑付之一炬。故国遗址可见城址、上京龙泉府遗址、故井址、禁苑址、街坛址、寺庙址、古墓、古桥址和兴隆寺。主要遗物有石灯幢、大石佛、舍利函、大石龟、文字瓦等。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2月28日 07点54分 评分:10
渤海国上京龙泉府遗址位于渤海镇内,北距宁安城40公里,距东京城火车站仅4公里。牡丹江去镜泊湖的必经之路。196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建有上京博物馆进行管理。
公元713年,唐玄宗册封其首领大祚荣为左绕卫大将军、渤海郡五、忽汗州都督称号,从此专称"渤海",与唐朝为臣属关系
渤海国上京故城,俗称东京城,又作忽汗城、火茸城、古大城、沙兰城、讷讷赫城、讷佛贺城等。故城地处今宁安市东京城盆地之中,四面环山、三面水绕,远山为屏,近水成堑,山河险固。故城所处之地平坦开阔,江河纵横,城沃山饶,宜于耕垦牧猎。根据考古发现,上京故城规模宏大,由外城(廓城)、内城(皇城)、宫城(紫禁城)及内苑等部分组成。俯视这近16平方千米的故都遗址,就像是一个巨大的舞台,满族的先民粟末革末革曷人曾经在这里演出229年。城内的残砖断瓦俯拾皆是,有的刻印着文字,有的琢磨着花纹,有的挂染着采釉,它们就像剧后遗失的道具,仿佛还在演奏着1000多年前的历史乐章。它是悉仿唐都长安模式设计营筑的大城,因此上京城可谓牡丹江畔的小“长安城”。外城呈长方形,东西宽,南北窄,与唐长安城形制基本相同。城垣以土筑为主,间有石筑,外城垣周长16千米,现已知有11门,南三北四,东西各二门。外城内的北部正中筑宫城、内城和内苑。外城区有5条大街与外城9门直接相通。其中有一条中心大街(朱雀大街)是全城的中轴线,经起内城南门(相当于长安城后城朱雀门),全长2100米,街宽110米,直通外城南门,把全城分为东西两城区。另外还有6条街道5条大街纵横交错,将城区分为若干区域,其内开辟里坊,外筑坊墙,内辟曲巷,修建院落。民居、寺院等建筑在坊区。据考古调查及文献资料考证,上京城约有82坊
宫城在故城北部成中,平面呈规整长方形,城垣周长2.5千米。宫城分东西中三区,中区有一座门址和五重殿址。宫城东侧有禁苑和离宫遗址。内城在宫城之南,由于建制、布局与唐长安城和洛阳城中的皇城十分相似,故称其为皇城。在故都遗址的周边还有渤海国时期的桥址、窑址;以及当时上京辖下的府、州城址和防御外敌的城墙址;还有由故都通向外城的驿站和道路遗址。
  
    考古的研究告诉我们,当年的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外交繁荣发达,充满神奇。神奇是因为渤海国没有留下一点直接的文史资料,所有已知的关于渤海国的记述都是间接,或者是由遗址中发掘得知的。因此有的史学家称渤海国为“迷踪王国”。在历史长河中渤海国的诞生、繁荣与消真有些像白山黑水间的海市蜃楼。
  
    渤海国的政治在一开始就“宪象中国”,奉行王权至上的君主专制政体,中央政权机构的建设几乎完全是当时唐朝中央官制的“移植”。渤海国也设三省六部。其中六部的建制竟直接以儒家的忠、仁、义、礼、智、信命名,这在整个中国的历史上(包括各地方民族政权、藩属政权)是独一无二的。在地方,经过建国初期的“开拓境宇”,三世文王着手“开置郡邑、厘定州界”,出现了“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百余县”的盛国局面。但渤海毕竟是氏部落的原始社会形态迅速升华为封建社会形态的,因而在远离都城的边境州县,原始氏族部落统治形式一定还有很大影响,这种影响一定会在中央王族统治集团内有反映。渤海国存世229年里有3次迁都,十五代王中有三代短命王都均不足1年。多次迁都和瞬间易位,这中间一定蕴藏着鲜为人知的生动而复杂的传奇故事。

渤海国的经济非常繁荣。当时农业、畜牧业、手工业、纺织业的产品都在中原很有名气。《新唐书·渤海传》中记录的渤海国名贵特产有“太白山之菟、南海之昆布、栅城之豉、扶余之鹿、莫阝颉之豕、率宾之马、显州之布、沃州之帛系,龙州之幺由、位城之铁、卢城之铁、卢城之稻、湄沱湖之鲫,果有凡都之李、乐游之梨。”日益繁荣的经济与当时铁在渤海国的普遍使用不无关系。近年出土的渤海国时期的铁器有铧、铲、镰、刀、凿、刨、矛、剑、镞、盔、甲片、锅、盒、函、香炉、风铃、剪、钉、锁、佛像、门饰、户枢、铁权等等。这些铁器或为生铁铸造,或为熟铁锻制,品种多、质地好、造型美。在故城寺庙遗址中出土的舍利函,工艺同超,足见当时渤海国手工业之发达。渤海的都城建设在当时可与唐朝王宫相媲美。从故城出土的建筑材料看,当时的建筑业十分发达,宝相花纹砖、三彩兽头和鸱吻堪称一绝,出土的完整饰件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列为国宝珍藏。

经济的发展必然带来繁荣的文化和生活习俗的变化。从现有的渤海文字看,当时渤海曾涌现出一大批才华横溢的文学家、诗人和书法家。渤海人的文字和书法曾被日本人誉为“笔下雕云”、“毫含松烟”流存下来的渤海读诗文不多,但体裁多样,有绝句、律诗、古风、七言、五言。渤海的诗曾得到晚唐诗词大家温庭筠的赞誉:“盛勋归旧国,佳名在中华”。出土的渤海国贞理贞孝二公主墓志铭,都是酷似唐代风格的骈文杰作。渤海的音乐和舞蹈也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据文献记载公元740年渤海国已珍蒙出访日本。就曾为日本宫迁演秦渤海乐,随后日本宫造成派内雄等人来渤海学习“音声”,并被吸收为日本宫迁乐。至渤海国灭亡后,其教坊一直为辽人所用。宋人王曾使辽时,曾在柳河馆一带,目睹渤海遗民载歌载舞的场面。他写到:“渤海俗,每岁时聚会作乐,先命善歌舞者数辈前行,仕女相随,更相唱和,回旋宛转,号曰踏锤”。我们从现今许多满族舞中都能看到这咱踏锤舞的影子。渤海人崇尚佛教,都城遗址中已发现寺庙址有11处,各种佛像无数。现存兴隆寺的最典型的佛教珍品“石灯幢”,制作之精美,造型之天成,堪称国宝。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7年3月4日 20点20分 评分:10
渤海国共设有五京,上京龙泉府为渤海首府,在今黑龙江省宁安县渤海镇,据镜泊湖约四十五华里 它是渤海三世文王大钦茂大兴十八年 公元七五五年 由吉林敦化敖东城迁都后建成的 因建在忽汗河 今牡丹江 畔,又近忽汗海 今镜泊湖 ,所以又称忽汗城 史书上称为 忽汗王城

古都位于丹江中游开阔平原地带,四周岗峦起伏,山环水抱,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是都城兴建的理想之地

上京龙泉府,系指帝王所在或帝王出于此之意 上京城建制和规模完全仿唐都长安城,略呈长方形,且城中套城,分外城 内城和宫城 紫禁城 三部分 皇城区规模宏大雄伟 据古书记载:上京址型略长方,由内城 外城和紫禁城三大部分组成 外城最大,中括内城,内城北侧又设紫禁城 城外北垣长十一华里,南垣十华里,东西各长七华里,周长为三十四华里 四面共十座城门,南北各三座,东西各两座,与长安城仿同

由内城正南门到外城正南门,有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街,称为朱雀大街 唐都长安亦称朱雀大街 ,宽为八十八米 东西南北主要大街四条,各宽五十米 以朱雀大街分为东西两区 上京内城 皇城 建在外城北部中间,周长九华里 紫禁城 亦称宫城 在内城北部中间,周长五华里 城墙系玄武岩筑成,今遗留残垣平均高达三米 宫城东侧禁苑址 亦称御花园 ,在内城东垣以西,宫城东垣以东,周长约三华里 禁苑内有池塘遗址,面积二万平方米,尚有假山 八角亭榭 殿台遗址等

宫城正南门,亦称午门 往北二百米处可见排列五重殿址:金銮殿 二层殿 三层殿 东宫和后宫,均在一条曲线上 金銮殿以条石砌筑台基,现高二米,上有原址排列的大型圆形基石四十个,可显示出当年红漆圆柱之高大 五殿两侧和后侧均有建筑物,有基石可证 二层殿是五殿中面积最大的一个,东西长八十八米,南北二十八米 五殿址两侧有回廊与宫殿相通 东侧回廊基石至今仍在 近年来古城已向国内外旅游者开放,各地游人可以从中领略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与才智

上京城建于公元八世纪,距今已千年,解放后,被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从现在地面保留下来的遗址还可辨认出当时上京城高大华丽的门楼 官邸 寺刹等,可以想象当年的繁华景象 古城址内的兴隆寺 南大庙 ,是在渤海庙地上修建的清代建筑,寺内的石灯幢 石龟趺和大石佛都是渤海时代的珍贵文物 石灯幢是许多大块玄武熔岩雕砌而成,古朴壮观,是渤海时期最典型的佛教石刻艺术品 古城遗址附近,还有渤海国的墓葬 窑址 桥址等

英灵寺

宫城正门位于南垣中间 城门楼址今仍残存五米高的台基 清末在台基上建有 英灵寺 ,通呼 五凤楼 门楼两侧还设有便门 从门楼进庭院,可见一泉井 此井系隋时僧侣饮水之井,至今尚好无损

英灵寺 ,现在已几经人工整理修葺,寺壁上精工雕塑的各种图案均重新描绘,焕然一新 上嵌筒瓦在阳光下熠熠生 ,光彩夺目

八宝琉璃井

紫禁城内第二殿东侧二十余米处,有一水井,俗称: 八宝琉璃井 八宝 即 八角 据清记载,在第二殿西侧亦有井一口,即所谓 左右石井二,白石秋砌,形八角 根据国务院关于文物保护单位的规定,依专家考据所得资料于一九六三年将八宝琉璃井按原样重建 由六根朱漆圆柱撑起的八角亭台,古朴幽雅 其建筑方式以锁套扣成,工艺精细,未有一钉之庇 井口由青石台阶环绕四周,井下系用锥形白石似砖砌法叠成,井壁至今未损 井水清澈甘凉,孟夏雨季井水四溢,行人相饮解暑,井水终年不冻


 
→回复

邻近景点
索菲亚广场
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
扎龙自然保护区
五大连池
中央大街
漠河
三江自然保护区
亚布力滑雪旅游度假区
镜泊湖景区
龙珠二龙山景区
儿童公园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