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东城故宫养心殿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东城故宫养心殿概况
养心殿5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养心殿在故宫乾清宫墙外西南。建于明代。清雍正时(1723-1735)重修,改为皇帝居住和进行日常政务活动的地方。



  据说雍正为了表示给康熙守孝,故从乾清宫改居于养心殿。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处理政务的活动及寝宫均从乾清宫移至于此。正厅设有宝座、御案。宝座后设有书架,藏有历代皇帝有关“治国”经验、教训的著述,专为传给新皇帝阅读。一些官员在升迁之前常被领到这里觐见皇帝,这种仪式叫“引见”。西间是皇帝批阅奏折,以及同军机大臣策划军政活动的要地。



  该殿呈“工”字形,前朝后寝规制,中间以穿廊相连。前后殿来往十分便利。养心殿后殿设有皇帝寝宫五间,即正间、东西两次间及东西靠北墙的两稍间。帝后的龙凤床分设于两个稍间内。



  养心殿后殿东西两小院的排房,东院北侧的耳房名“体顺堂”,是皇后前来养心殿时临时坐卧休息之处。皇后主管后宫,但不得干预皇帝的私生活。西院北侧的耳房叫“燕禧堂”,是妃子被召幸御陪宿时的临时歇息之所。因为后妃们在宫中都有各自的住处,没有皇帝的旨意,是不得轻易来此的。清代顺治、乾隆、同治均死在养心殿内。



  设于养心殿的东暖阁,于同治光绪年间,成了慈禧(西太后)和慈安(东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每当召见大臣,策划军机要政之时,小皇帝坐于前座,慈禧和慈安坐于后座,两座之间挂一黄色纱帘,一切决策由帘后慈禧作出。慈禧在“垂帘听政”的名义下,统治中国长达四十八年之久。她推行“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的卖国政策,对内镇压人民起义,对外投降卖国,与帝国主义列强签定了一系列卖国条约。



  在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沉重打击下,1912年2月12日,隆裕皇太后(原光绪帝的皇后),被迫在此召开了最后一次内阁会议,代替幼小的宣统皇帝含泪决定并签署了清王朝退位诏书,从此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历史。但根据民国政府对清室的优待条件,清代末帝溥仪(宣统)仍在这里居住了13年,直至1924年才被冯玉祥驱逐出故宫。



  养心殿内的西套间原为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公元1746年,乾隆得到了王询《伯远帖》,连同他已有的王羲之《快雪时晴帖》以及王献之的《中秋帖》,被认为是三件稀世之宝,并作御批珍藏于此,所以称为“三希堂”。   
                       






养心殿2
养心殿
养心殿东暖阁
养心殿4
养心殿
养心殿大门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angergigi(断翅的天使) 2005年11月19日 19点12分 评分:10
养心殿

八个皇帝的寝宫 明代和清代初期.乾清宫是皇帝的寝宫。康熙皇帝死后,他的儿子雍正为了表示守孝,没有入住乾清宫,而是居住于养心殿。后来,雍正皇帝就把养心殿作为他的寝宫,没有再搬到乾清宫。从雍正皇朝开始到宣统皇朝为止,清代共有八个皇帝居住于养心殿。顺治、乾隆和同治三个皇帝死于养心殿。

清王朝最高权利中心 自雍正到清末的二百年间,皇帝多在这里进行日常活动,包括处理政务。
养心殿的前殿是皇帝处理政务、接见大臣、学习与休息的场所。正门设有宝座和御案,还有书 橱,内藏历代皇帝治国经验教训等记载与书籍等。清代皇帝经常在这里召见大臣,有时也在 这里接见外国使臣。康熙五十九年(1720年),康熙皇帝在这里接见过罗马教皇使臣嘉乐,亲自接过嘉乐所进的教皇表章,并赐给嘉乐若干衣物用具等。
养心殿外院的矮小房屋是太监值班的处所,官员们就在这里等候皇帝召见。
通过穿堂,即可进入皇帝居住的地方--后殿。

慈禧垂帘听政之处 养心殿前殿的东暖阁,曾是西太后(慈禧太后)和东太后(慈安太后)垂帘听政的地方。清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死后,西太后施展计谋除掉了辅政八大臣,从而得以控制皇权。在同治和光绪皇帝年幼时,西太后和东太后就在这里垂帘听政。东太后于光绪七年即1881年去世,此后西太后独揽大权。
现在这里的陈设,就是光绪皇帝年幼时期,西太后垂帘听政时的场景。当时小皇帝坐于前座,西太后坐于后座,两座之间由一道黄色纱帘隔开。所有的决策就由黄色纱帘后的西太后作出。西太后以"垂帘听政"的方式,统治中国达四十八年之久。

三希堂 养心殿的西套间原是皇帝读书和休息的地方。清朝乾隆皇帝得到了王珣的"泊远帖";连同他已经得到的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和王献之的"中秋帖",并称为三件稀世珍宝。这处珍藏三件稀世珍宝的地方就被称为三希堂。


 
→回复
rabbit520(妍妍) 2006年7月20日 22点40分 评分:10
雍正时期,皇帝的寝宫由乾清宫移到了养心殿。养心殿是工字形建筑,分为前朝和后寝,中间以穿堂相连。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 养心殿后殿分为五间,其中东西两端的两间有两张龙床,东头的床精致,据说是皇帝与皇后使用的,西边的略微俭朴,是皇帝与妃嫔使用的。 养心殿的西暖阁有著名的三希堂,由三幅字帖而闻名海内。他们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王献之的《中秋帖》和王珣的《伯远帖》。三帖中《快雪时晴帖》在台北,另两帖,现藏于故宫。 养心殿、西六宫、西五所组成了内西路,在这路建筑的西边还有一路建筑,称为外西路,皇太后所居住的慈宁宫就位于此地。但这一路建筑是不对外开放的,好在太上皇所居住的外东路已经对外开放,也多少能减轻我们的遗憾。

 
→回复
wowo1314(绵羊) 2006年11月25日 20点14分 评分:10
前殿三间,中间一间为皇帝召见大臣处理政务的地方,东间就是“垂帘听政”的场所;西间,有雍正皇帝手书“勤政亲贤”匾,是皇帝召见军机大臣的地方。 养心殿后殿分为五间,其中东西两端的两间有两张龙床,东头的床精致,据说是皇帝与皇后使用的,西边的略微俭朴,是皇帝与妃嫔使用的。
 
→回复
gflong(龙卷风) 2006年12月20日 14点55分 评分:10
养心殿,
明代嘉靖年建,位于内廷乾清宫西侧。清初顺治皇帝病逝于此地。康熙年间,这里曾经作为宫中造办处的作坊,专门制作宫廷御用物品。自雍正皇帝居住养心殿后,造办处的各作坊遂逐渐迁出内廷,这里就一直作为清代皇帝的寝宫,至乾隆年加以改造、添建,成为一组集召见群臣、处理政务、皇帝读书、学习及居住为一体的多功能建筑群。一直到溥仪出宫,清代有八位皇帝先后居住在养心殿。

  养心殿为工字形殿,前殿面阔三间,通面阔36m,进深3间,通进深12m。黄琉璃瓦歇山式顶,明间、西次间接卷棚抱厦。前檐檐柱位,每间各加方柱两根,外观似9间。皇帝的宝座设在明间正中,上悬雍正御笔“中正仁和”匾。明间东侧的“东暖阁”内设宝座,向西,这里曾经是慈禧、慈安两太后垂帘听政处。明间西侧的西暖阁则分隔为数室,有皇帝看阅奏折、与大臣秘谈的小室,曰“勤政亲贤”,有乾隆皇帝的读书处三希堂,还有小佛堂、梅坞,是专为皇帝供佛、休息的地方。养心殿的后殿是皇帝的寝宫,共有五间,东西稍间为寝室,各设有床,皇帝可随意居住。后殿两侧各有耳房五间,东五间为皇后随居之处,西五间为贵妃等人居住。同治年间两宫皇太后垂帘听政时,慈安住在东侧的“体顺堂”,慈禧住在西侧的“燕禧堂”,随时登临前堂,处理政务,确是十分方便。寝宫两侧各设有围房十余间,房间矮小,陈设简单,是供妃嫔等人随侍时临时居住的地方。

  养心殿前有琉璃门,曰“养心门”,门外有一东西狭长的院落,乾隆十五年(1750年)在此添建连房三座,房高不过墙,进深不足4m,为宫中太监、侍卫及值班官员的值宿之所。

  现为宫廷原状陈列。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