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云南旅游民族风情彝族
类别划分
云南十八怪
民族风情
-彝族
-白族
-哈尼族
-壮族
-傣族
-苗族
-傈僳族
-回族
-拉祜族
-景颇族
-布朗族
-普米族
-怒族
-佤族
-纳西族
-瑶族
-藏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基诺族
-蒙古族
-布依族
-独龙族
-满族
-水族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娱乐
美食
购物
活动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云南 → 民族风情彝族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彝族是云南省人口最多,支系较多,分布地区较广的少数民族。人口416万余人。大部分居住在山区,部分居住在高寒山区,少数居住在平坝和河谷地带。

彝族服饰

  彝族支系繁多,各地服饰差异大,服饰区别近百种,琳琅满目,各具特色。妇女一般上身穿镶边或绣花的大襟右衽上衣,戴黑色包头、耳环,领口别有银排花。除小凉山的彝族穿裙子外,云南其他地区的彝妇女都穿长裤,许多支系的女子长裤脚上还绣有精致的花边,已婚妇女的衣襟袖口、领口也都绣有精美多采的花边,尤其是围腰上的刺绣更是光彩夺目。滇中,滇南的未婚女子多戴鲜艳的缀有红缨和珠料的鸡冠帽,鸡冠帽常用布壳剪成鸡冠形状,又以大小数十、数百乃至上千颗银泡镶绣而成。居住在山区的彝族,过去无论男女,都喜欢披一件“擦耳瓦"--羊皮披毡。它形似斗蓬,用羊毛织成,长至膝盖之下,下端缀有毛穗子,一般为深黑色。彝族少女15岁前,穿的是红白两色童裙,梳的是独辫,满15岁,有的地方就要举行一种叫“沙拉洛”的仪式,意即“换裙子、梳双辫、扯耳线”,标志着该少女已经长大成人,15岁以后,要穿中段是黑色的青年姑娘的拖地长裙,单辫梳成双辫,戴上绣满彩花的头帕,把童年时穿耳的旧线扯下换上银光闪闪的耳坠。

  彝族男子多穿黑色窄袖且镶有花边的右开襟上衣,下着多褶宽脚长裤。头顶留有约三寸长的头发一绺,汉语称为“天菩萨”,彝语称为“子尔”。这是彝族男子显示神灵的方式,千万不能触摸。外面裹以长达丈余的青或蓝、黑色包头,右前方扎成姆指粗的长椎形的“子尔”--汉语称“英雄髻”。男子以无须为美,利用闲暇把胡须一一拔光,耳朵上戴有缀红丝线串起的黄或红色耳珠,珠下缀有红色丝线。

彝族火把节

   农历六月二十四、五日,北斗星斗柄上指,彝语支的民族都要过火把节,火把节又叫星回节,俗有“星回于天而除夕”之说,相当于彝历的新年。火把节的主要活动在夜晚,人们或点燃火把照天祈年,除秽求吉,或烧起篝火,举行盛大的歌舞娱乐活动。火把节期间,还要举行传统的摔跤、斗牛、赛马等活动。这些活动,来源于一个有关英雄战胜魔王(或天神)的传说,这位英雄与魔王双脚摔跤、角力,还教人点燃火把烧杀恶灵所化的蝗虫,保护了拍村寨和庄稼。为纪念这一事件,每年火把节,就要象征性地复演传说中的故事,渐渐成为节日活动的主要内容。
 
彝族插花节

   农历二日八日,海拔3600米的大姚昙华山开满了山花。当地彝族摘采来各色鲜花,编扎成花团锦簇的牌坊、花棚,象征吉祥如意;在房前田间和牛羊头上插花,祈愿五谷丰收,六畜兴旺;人们也互相插花,寄托和顺安康,情长意远的祝福。林下花间,男女老少和着芦笙围成圆圈“打歌”,青年情侣则相偎而歌,欢声笑语。插花节的来历说法很多,流传广的是咪依鲁传说。相传咪依鲁是位聪明美丽的彝族姑娘,为使众姐妹免受凌辱,假意身许;在婚礼上与恶霸共饮放有马缨花的毒酒;牺牲自己,为民除害。为此,每年马缨花开花之时,昙华山彝族就要举行盛大的插花节,纪念美丽善良的眯依鲁。
 
彝族赛衣节

  大姚彝族赛衣节又叫服装节,每年农历三日二十八日举行,传说是纪念一位叫“米波龙”的彝族姑娘。她舍身除霸,死后变为美丽的小鸟。节日期间,当地彝族姑娘们身穿数套花衣,齐聚在三台区跳歌场,围成圆圈,撒上松毛,在小伙子的月琴、唢呐伴奏下挽手起舞。跳一会,退出跳舞场,换套新装,又来跳,以此比试姑娘的灵巧、富足和美丽。
 

礼仪及禁忌

1.日常主活中的礼仪及禁忌

  各地彝族的住宅不很相同。但屋内大多设一个火塘,塘火终年不熄,除用于取暖、照明、炖煮或烘烤食物外,亦是聚友会客的中心。火塘的锅庄石或三脚架,不能用脚去踩,严禁往火塘里吐唾沫。烧烤不洁之物,并禁忌在火塘边裸露身体。在长幼、男女、主客之间,彝族有严格的礼俗。途遇长辈,晚辈须待立一侧,让长者先行;长辈入室须让其上座,余再依次而坐;吃饭时,长辈坐上方(习称“上席”),下辈依次坐两旁和下方,并侍候长辈,为其添饭、夹菜、泡汤。不能摸成年人和老人的头。兄弟可与嫂嫂开玩笑,但兄长不能与弟媳开玩笑。客人入室让上座,主人坐在客人左边,小辈坐在客人对面。禁穿草鞋上火炕床;上楼要脱掉鞋子;禁裸体、半裸体成年人入家门;不能用脚踩门槛,或坐在门槛上;不能用筷子敲桌子和碗;禁在家中吹口哨、唱山歌、说粗话;妇女的衣裤不能晾晒在过路的地方和蜂窝旁边;禁止面对着太阳大小便。

  彝族极喜饮酒。酒是彝胞表示礼节、遵守信义、联络感情不可缺少的饮料。无论在家里或街上,甚至路旁、河边,几位彝胞碰到了一起,便拿出酒来,席地而坐,围成一个圆圈,酒碗或酒瓶,不停地从一人手中传到另一人手中,依次轮饮,倾心叙家常,俗称喝“轮轮酒”。

  茶也是彝族的主要饮料,多喜欢烤茶。饮茶时,每次只斟浅浅半杯。在场者都可饮,但要按年长辈分依次轮饮。有的地方习俗,则谁烤制茶谁独饮,互不同饮一罐烤茶。客至时,每人发给一个小沙罐、一个茶杯,互不占用,意思是:饮别人饮过的茶不过瘾,同时也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和诚意。客人到家,必敬酒、传烟、递茶,这是云南彝族的传统习俗。若客人不会抽烟,或不能饮酒,不要拒绝主人的盛情,可收下而不抽不饮,以示对主人的尊重、感谢。

  彝族素有“打羊”“打牛”(杀羊杀牛)迎客的好客之风,客至,必须杀牲款待客人。杀牲之前,执活牲于客人面前让其过目,俗称“领牲”,以此表示对客人的诚意和敬意。宰杀后,自首至尾、四腿、肚杂一锅煮之,煮熟后—一摆于客人面前,称为“全席”。待客肉食以膘肥、肉厚为体面,切成大坨,拌入佐料,俗称“砣砣肉”。吃饭前,主人必先在火塘中烧羊肝、牛肝给客人吃,表示敬重。鸡头送给最尊贵或最年长的人吃。席间,主妇时刻关注客人碗里的饭,未等客人碗中饭吃光,便添饭给客人。彝族认为,客人碗里的饭吃光后才给他添饭是不礼貌的。

  石林、玉溪、富民等地彝族,有一种“拜干亲”(也称“撞名”习俗。意为孩子“找靠山”以“壮阳气”,避免夭亡。孩子在1周岁以前,若体弱气虚、多病多灾、经常夜哭,家长要择一吉日,带孩子等待在某条小路上,用树枝搭一座小桥在路中。有谁第一个经过这里,就拜谁为干爹、干妈;若碰到的第一个人也是孩子,则拜其爹、妈为干爹、干妈。当场举行拜亲仪式,设酒菜招待,干爹、干妈给孩子再取一个名字和送礼物(如当时身上确实拿不出可送之物,扯下自己一个衣扣也必须送)。过路人遇到此事要欣然接受,不能拒绝。拜过干亲,干亲抱着孩子走过路中小桥,要来回过三次,表示孩子从此摆脱病魔的缠扰。仪式结束,干亲要到孩子家中坐坐,认认家门,以便以后保持来往。

  大部分彝区有“喝喜酒”(也称为“结亲酒”)习俗。凡娶亲嫁女,在庭院里或者场坝上,用树枝叶搭起一个大棚,俗称“青棚”。棚内地上铺上一层厚厚的青松毛,象征吉祥,主要供客人闲坐、吃饭。吃饭时,围成一个个圆圈,席地而坐,一边倾心交谈,一边开怀畅饮。婚宴多为“八大碗”。饭前,先饮烤茶,后饮蜜糖水,象征“先苦后甜”。席间,破长辈和贵宾坐上方之例,由新郎、新娘坐上方。新郎、新娘要提酒端盘,—一向长辈、亲友、来宾敬酒。饭后,新娘端盘送瓜子、松子、花生、核桃和捏成小酒杯大小的圆形米花糖请客人食用,象征“多子多孙”。

2.节日与祭祀活动中的礼仪及禁忌

  彝族一年中有许多节日,如十月年(彝年)。二月八节、春节、火把节、密枝节等。彝族年节可分为两类,一是许多民族都共有的节日,如春节;一是本民族特有的节日,如十月年、二月八节、火把节、密枝节等。十月年时间在彝族历法十月,“过年日”5天(闰年为6天)。二月八节是云南西部地区彝族传统节日,一般欢度3天,即农历二月初八至初十日。密枝节是石林、弥勒彝族撒尼人、阿细人的传统节日,时在农历十一月鼠日,节期3天。火把节是彝族最普遍、最隆重的节日,节期在农历六月二十四、二十五日,有的地区节期为3天。节日期间举行传统的集会和文体活动,如耍龙、斗牛、赛马、赛球、摔跤、打秋千、打歌和物资交流。这些节日还是青年男女谈情说爱的好时机。上述节日期间有一些禁忌:大年初一禁食荤和香油,禁串门子;二月八节女子不能参加;女子不能参加过密枝节,节日期间不能出村串亲访友等。还约定俗成一些禁忌:不能爬、砍象征山神、土地、祖宗神的神树;禁爬坟头等。

3.婚丧、生育中的礼仪及禁忌

  彝族说生育是“喜事降临”。生育时,多在自家门头插以松枝、小布旗或挂上笠帽、小瓶等物,以示谢绝外人入内。生育时不许在室内饮酒、煎炒刺激物,不除圈粪挖地。产妇不满月,一般不出门,也不得走进别人家。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梅里雪山
虎跳峡风景区
丽江古城(大研镇)
玉龙雪山风景区
泸沽湖风景区
大理古城
独龙江河谷
瑞丽姐勒佛塔
瑞丽喊萨奘房
碧壤峡谷
曼典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