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台湾台南安平古堡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台湾台南安平古堡概况
古炮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与赤嵌楼齐名,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是荷兰人在17世纪中叶所建,定名为“热兰遮城”,当地人称“红毛城”或“番仔城”,为台湾最早的一座古城,目前是国家一级古迹。



  公元1662年(清康熙元年),郑成功逼荷兰人投降,接收了该城,改名为“安平”,并将指挥部从赤嵌楼移至此城。1662年7月,郑成功病逝于城内。清同治年间古城被英舰大炮所摧,经整修后,虽不复旧观,但仍保持古朴典雅的风韵。古堡中,有一片红砖砌成的残壁城垒,就是300多年前古城仅存的遗迹。城垒上古榕枝干盘曲,显得格外苍劲古老。堡前空地上竖立着一座石碑,上书“安平古堡”4个大字。城堡脚下,树立郑成功铜像。在郑成功陈列馆中,陈列着荷兰侵略者占据时所建的热兰遮城的原始模型,以及郑成功的墨宝和有关史迹资料。古堡上有瞭望台,是光绪年间在城基上设置的灯塔。登高瞭望,唯见大海滔滔,渔船星点,一派浩瀚气魄!



  台湾的历史自台南始,台南的发迹自安平起。安平古堡是古堡原是明末崇祯年间由荷兰人开拓的与中国贸易的据点。   
                       






安平燈塔
磚瓦
古堡洋樓
安平古堡石碑
窗格見古堡
外城
台灣築城營房
安平燈塔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danni_pu(圣丹妮) 2005年8月18日 15点35分 评分:10
  安平古堡是台湾地区历史最悠久的城堡。它的命运和台湾历史息息相关,不但数度易主,建筑外貌和用途也几经变更。最初的“安平古堡”,其实就是荷兰人建造的“热兰遮城”,是荷兰殖民者在台湾最早建立的城堡,充作统治台湾和对外贸易的枢纽。

  郑成功收复台湾后,继续使用荷兰殖民时期的两大城堡——热兰遮城和普罗民遮城,并分别改名为“安平镇”及“承天府”;前者作为郑氏府第,后者作为全台政治中心。入清后,政治中心移至内地,本城改为军装局。

  同治十年(公元1873年),英国军舰来犯,船炮命中城内军火库引发爆炸,城墙随之而毁,之后遂成废墟。后来一度沦为居民修筑房舍、清廷建造“亿载金城”的砖石来源。日本占领时代,原有的城垣被铲平,改建成今日所见的日式海关宿舍与红砖平台,至此,荷式城堡的踪影荡然无存。

  光复后,改名“安平古堡”,经整修原来日式宿舍,开辟为古迹纪念馆。今日所见的安平古堡,虽已是历经多次整建后的模样,不复当年碉堡的宏伟壮丽,但是其所保存的丰富史料和所代表的文化意义,仍是非常值得一览的胜地。

  地址:安平区国胜路82号

  开放时间:9:00-17:00

  门票:新台币40元
 
→回复
lianghaifr(海阔天空) 2005年11月30日 10点46分 评分:10
位于台南市安平区国胜路82号,始建于明天启四年(公元1624年),是荷兰人治台的根据地,同时兼作拓展中国贸易的据点,荷人名之为“热兰遮城”,又俗称“红毛城”或番子城。为台湾最早的一座古堡,一级文物古迹。古堡所用红砖大多来自印度尼西亚的爪哇岛,荷人以糯米汁拌石灰做“红毛土”砌筑。此后在韶光中历经数劫,曾在同治年间,遭英军舰大炮的轰击,仅存一面残壁。上面的砖石又经常被搬移,故安平古堡不安平,遂变废墟。日本人于清朝时期重建,另筑一座长方形城楼,即今日的安平古堡。安平古堡现存明郑时代的遗迹,有位于古堡右方的古井,此为荷兰人统治台湾时期所筑的内城四眼井之一;外城则有南壁,在现在古堡对面永汉民艺馆旁,高10米多,墙上有古椿树根盘结,古意盎然。永汉民艺馆原为清税务司公馆遗址,目前陈列邱永汉捐赠的民俗及山地文物,其中有难得;见的乐器和明郑时期的火药壶。经过重建的安平古堡,虽已不复见古昔建筑的风格,但在热带情调的凤凰木点缀下,其古朴典雅的气质依旧吸引了无数游客。登上红砖石阶,首先看见的是郑成功纪念铜像和安平古堡纪念碑,其次为陈列馆,馆内陈列有“热兰遮城”的原始模型、郑成功墨宝及与郑氏有关的史迹资料。竖立在陈列馆旁的是瞭望塔,这座塔建于1975年,可于此眺望台湾海峡汹涌澎湃的海景;塔前尚保存有一座日本占领时期以红砖砌成的瞭望塔,不太高,视野较窄。榕林也是古堡的奇景之一,一株株叶繁茂、垂须挂绳的老榕,遒劲挺拔,为古堡平添几许古意。
 
→回复
xiaoxiaoqing(玫瑰花开) 2005年12月27日 16点08分 评分:10
安平古堡位于安平区效忠街、国胜路之间,为荷兰人在1624年所建,当时称为「热兰遮城」,俗名「红毛城」、「番仔城」或「王城」,是台湾最早的一座城池。旧热兰遮城分内外二部,城垣范围包括台湾最早的延平市街。清康熙後行政中心移至赤嵌,安平城因而没落倾颓,目前古堡西洋建筑为日据时代所建,其馀尚有古迹可循。
  附近设有史迹公园及陈列馆。并建有新式了望台,视野及佳,海岸景观尽入眼底。古堡正前方是永汉民艺馆,本为清税务司公馆遗址,现陈列邱永汉捐赠的民俗及山地文物,其中有难得一见的乐器汉明郑时的火药壶,值得一游。

 
→回复
chengjingzhou(锦州) 2006年1月5日 09点18分 评分:0

安平位于台南市西方5公里余,西临台湾海峡。昔日为台江门户,旧称一鲲鯓,早在汉人入垦之前,原是西拉雅平埔族台湾(大员)社聚居之处,相传正是“台湾”地名的肇始;明代渐有大陆沿海渔民到此捕鱼营生。

明天启4年(1624年)荷兰人入据安平,构筑热兰遮城,以此为行政中心,作为远东贸易的转运站,将安平推向国际舞台。是台湾近代第一个具都市形态的城镇,其中延平街为主要商业街,号称“开台第一街”。

咸丰8年(1858年),中央签订天津条约,安平正式开埠通商,外国商人与传教士纷沓而至,国外机关、商行、宣教所纷纷设立,安平商业活动迈向黄金时期,荣景维持数十年,直到日据后才渐趋没落,今日仅存德记、东兴二座旧构,供人凭吊。

宗教信仰

安平居民以金门及泉州府属移入者居多,清代商业中心区“市仔街”(即今延平街),周围聚落形成六部社,由于居民多半以海维生,生活常于不测之中,每一部社都设有主庙,将原乡所崇奉的观音菩萨、妈祖、保生大帝、城隍爷及王爷等信仰带到此地,形成三步一小庙、五步一大庙的景象,至今香火不绝;此外,早期由大陆漂至本岛的王船,往往被迎回庙中供奉,成为本地一大特色,目前妙寿宫、云济宫、文朱殿都有奉祀。

乡土风味

安平渔获容易取得,渔民出海前或入港后,喜欢来碗热腾腾的点心,所以发展出不少风味独具的小吃,安平的鱼丸汤、虾仁肉圆、蚵嗲、虾卷、蚵仔煎、传统豆花至今猶享盛名,其中周氏虾卷、古堡蚵仔煎、安平豆花、天从伯鱼丸汤、吴老太太的芋粿与虾仁肉圆,每逢假日总是食客盈门,美味传千里。

安平风景区以安平古堡为中心,呈棋盘状分布,可为分外围的古迹区与聚落古街巷弄的漫步二条路线。前者可以机车代步,由安北路沿途参观德记洋行(台湾开拓史料蜡像馆)、安平外商贸易纪念馆、安平小砲台,再转安平路途经天后宫、妙寿宫、观音亭,最后行经安亿桥进入安平旧港;后者可由安平古堡出发,向东走访隐于延平街、效忠街、中兴街、安北路等巷弄中的古井、百年老店、何氏古宅、海山馆、化善堂、梳妆楼遗址,及昔日部社的信仰中心,一探数百年来安平人的生活脉络。

当年街坊布局至今仍有脉络可寻,延平街于1995年间拓宽后,街貌迥然改观,现存永泰与蜜饯行、益生堂中药行两家百年老店,见证市坊的起落兴衰;效忠街、中兴街、安北路中曲折迂回的巷弄、斑驳古朴的砖木建筑、满布渍痕的石墙、丰富多元的山墙与脊饰、门额屋脊上辟邪镇煞的厌胜物、荒废的水井、老榕古木歇脚的小角落……,处处耐人寻味。

安平小炮台
安平小炮台列属三级古迹,为中英鸦片战争爆发后,台湾道台设置的海岸防卫之一,小炮台与四草炮台形成犄角,为府城对外重要的屏障。今貌包括绵延200多公尺的石堤与石炮台,小炮台以花岗石筑成圆弧台基,上有8座砖砌垛墙,墙面开有枪孔,周边池水环绕,城池形势完整。

安平古井
位于延平街入口,故称延平街古井;相传为荷据初期所凿,古井水质清澈甘美,为附近居民主要用水;日治后期井水为自来水取代,有住户以此孵育豆芽菜出售,鲜美质佳,“豆芽菜仔井”的称号随之传开。俟后水井退居洗涤用途,终至荒废。

交通风向标:
自台南火车站前搭15路市公车,于安平古堡站下车即抵。


 
→回复

邻近景点
野柳
太鲁阁公园
阿里山
澎湖列岛
雾峰林家花园
萧家花园
雪山坑
武陵农场
五福临门神木
文武庙
梧栖假日魚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