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西藏拉萨药王山药王山摩崖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西藏拉萨药王山药王山摩崖概况
摩崖石刻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药王山山南面的崖壁造像,是造像比较精彩、集中的地方。山南南崖壁长约一千米;高约二十五至五十米。在这块崖壁上,雕刻着大大小小的各种造像近四万千尊。题材以佛像为主,十一面观音次之,一般菩萨像较少,有各类护法神、马头金刚、供养人、莲花生、宗喀巴等造像,造像的下端有些刻有六字真言。这些造像不仅在题材、内容方面丰富多彩,并且在技法、形式上不拘一格,它打破佛、菩萨在严格的宗教绘画,造像上那种严格按照《画像量度经》、《造像量度经》的规范和桎梏。佛像上出现了手镯、缨络;而菩萨像又出现了佛的坐式和手势。



  一些造像风格还可隐约地看出曼陀罗艺术影子,具有突出的"三道弯"式造像风格。雕刻技法又高浮雕、浅浮雕和单线勾勒三种。从崖壁上我们还可看到一些造像和六字真言因崖石剥落而模糊不清,说明历代民间艺匠、流浪画师、信徒们都在这艺术大堂里一展过身手。 在这山南面崖西端的一面壁长约五十米、最高处约二十七米粉的崖壁,象是一幅巨大无比的绘画大作向人们炫耀着雪域的达·芬奇、毕加索、凡高的天才以及他们的表现欲。在这块崖壁上刻有坐佛像、释迦像、阿弥陀佛像、八臂三面观音像、八臂十一面观音菩萨像、十一面千手观音菩萨像。在这块崖壁的中央,一个聪明与顽皮的俗家弟子的形象又向人们透视出宗教与世俗的融合。



  由山南南崖壁西端向东上斜坡小道,便是南面崖壁的东端造像。造像全在半山腰的小路上。崖壁呈台级状,不象其他崖壁那样陡峭,造像也较分散,东部造像因取石而毁,所存者大都经后人投释设色,且单线勾勒较多。有供养人形象,莲花生像、八臂十一面观音像、一佛二供养人像、护法神像、释迦像等。 走过山南面崖壁的造像群,按顺时针方向探圣,就会见到"角布日"东山头的崖造像群。山头北崖造像题材以千佛像为主,其它均为零散的佛、观音菩萨、护法神像等。千佛像大都为浅浮雕、保存也较好。根据造像大小、服饰的不同,可分两种,第一种千佛像一般高十一到二十五厘米,头皆戴两层塔式高冠、著袒右袈裟;左手持钵本或金刚,右手作指地印、结跏跌坐。第二种千佛像一般较高大,高二十九至九十二厘米,头皆戴五花高宝冠,上身袒露,下着裙,腰间系带,两肩披帛,帛从腋下后绕,由腿部伸出。手势有三,一是双上下相迭持钵作禅定印;二是左手置胸前,右手作金刚于胸前,有椭圆形头光和背光。全部结跏跌坐于台上。 千佛像西端,有两尊高大的摩崖造像,为浅浮雕。第一尊为十三面观音像,高二百四十厘米;第二尊是菩萨像,高一百五十二厘米。千佛像下端的崖壁上,有几组造像,除此之处还有浅浮雕灵塔,六字真言。



  在雪域高原这块佛国净土上,药王山的石窟和崖壁造像,作为西藏艺术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以其独特的艺术类型丰富了我国的石窟,石刻艺术内容。对药王山上众多造像的艺术研究,不但能发掘出西藏艺术发展的历史轨迹,也能从中折射出宗教发展,演变的历史。 药王山摩崖造像是西藏摩崖造像数量最多,内容最丰富的地点。究其起始时代,据《西藏王臣记》记载:松赞干布来到红山,"亲眼看见那里有自然现起的六字真言(嗡嘛呢叭咪哞",当沐浴净身虔诚祈祷!感到从自然现起的六字真言放出五色灿烂的彩虹,辉映到对面岩石上自然现起的观世菩萨、救度母、马头金刚等佛像上面。观世等佛像复放出光明射照到六字真言上面。……松赞干布请来尼泊尔的一些技艺精巧的造像艺人,依照自然现出的佛像的庄严神采,精细雕出很清晰的身之所依--佛菩萨像,及语之所依--六字真言等。这里的"对面岩石"即指药王山。可见药王山摩崖造像,最晚也应始于吐蕃时期,至今已近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了。



  也许《西藏王臣记》上的记载仅为传说,听起来也有点玄妙,但似乎松赞干布从雅砻河谷造都"沃塘"(拉萨)时,为了借助佛教的力量达到政治上的目的,请来尼泊尔工匠在药王山上始凿造像,并编撰一些传说,使吐蕃百姓崇信佛法,归顺藏王恐怕可谓之史实吧!历史的滚滚红尘已隐没了往日灵光,我们至今已无法从药王山众多的石刻造像中寻觅出到底哪一尊造像为滥觞,但千余年来,虔诚的信教徒,民间艺匠、流浪画师却用自己的双手、智慧的灵光不断为这座艺术殿堂增添其艺术杰作。时至今日,药王山的造像们生生不息,人们仍在承继着历史给后人遗留下来的传统。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目前,没有 网友评论 等信息,您可以成为第一个对它发表评论的人

邻近景点
珠穆朗玛峰
布达拉宫
甘丹寺
大昭寺
聂拉木县
卡若遗址
绒布冰川
罗布林卡
纳木错
哲蚌寺
羊卓雍湖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