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北京东城故宫御花园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北京东城故宫御花园概况
御花园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御花园原名官后苑。在故宫坤宁宫北。该园建于明代,为皇家的宫廷花园。御花园布居紧凑,建筑富丽,小巧玲珑,古色古香,极为幽雅。



  正中有坤宁门和园内相通,东南、西南两隅设门,分称琼苑东门、琼苑西门,可通东西六宫。北有顺贞门(原名坤宁门),是宫墙北并列的3座琉璃门,门外为神武门。



  园东西长130米,南北宽90米,占地约1.17万平方米,为宫城总面积的1.7%左右。园内有20多座大小建筑物,结构精巧多样,间有山石树木、花池盆景和五色石子示道,是一处以建筑物为主体的宫廷式花园。殿堂建筑采用主次相辅、左右对称的格局,以布局紧凑、古雅富丽取胜。



  园景大致分三路,主体建筑为5间重檐的钦安殿,并依地形安置亭台楼阁,寓变化于严整之中。殿后左方为太湖石叠砌的假山,名堆秀山,上筑御景亭,每年重阳节帝后在此登高。殿后右方为延晖阁,与御景亭遥相对峙。其余搞藻堂、凝香亭、万春亭、绛雪轩、千秋亭等分布有致,增添庭园景色。



  御花园内共有十几棵连理树,多由松、柏培育而成,在天一门有一棵园里最著名的连理树。该树由两棵柏树主干连结一起,长得十分粗壮繁茂。



  关于连理树,还有一个会传说。相传战国时期,宋国君康王,霸占舍人韩平的爱妻合氏为妃,并强迫韩平去筑青陵台;台筑成后康王又杀韩平。合氏闻讯痛不欲生。当参加韩平的葬礼时,她毅然跳入墓中撞棺而亡。残暴的康王出于嫉妒恶意,便把韩平、合氏夫妻尸首分别埋于青陵台的左右两侧,不让将他们合葬一起。但第二年于韩平、合氏的坟头上,慢慢长出两棵参天大树,树干中部合在一起,紧紧连结着。于是后人便称此种合抱树为“连理树”,比喻夫妻之间坚贞不屈的纯洁爱情。   
                       






御花园
伪皇宫御花园
御花园
御花园-购票说明
御花园介绍牌
御花园
北京行——故宫御花园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angergigi(断翅的天使) 2005年11月19日 20点02分 评分:10
御 花 园 中国皇家赏石园——故宫御花园

明清两朝(14世纪中叶以后)是中国古代赏石文化从恢复到大发展的时期,同时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从实践到理论都已逐渐发展到成熟阶段,为此给北京园林建设奠定了基础。北京的颐和园、北海、恭王府花园、故宫御花园等等,从一定意义上讲就是赏石文化在当时社会生活与造园实践中的生动体现。

故宫(紫禁城)是明清两代的皇宫,皇宫内廷的御花园位于紫禁城中轴线的北端。它南北90 米,东西130米,占地1.2万平方米。约占故宫的1.7%。御花园明代为宫后苑,始建于明永乐15年(1417年),据《明宫史》载:“坤宁宫之后则宫后苑也,钦安殿在焉……”。清《国朝宫史》记为“坤宁宫之后北向正中为坤宁门,门外即御花园,左曰:琼苑东门,右曰:琼苑西门”,是明清皇帝后妃等人茶余饭后休憩之所。可供娱悦。奇花异草,山石、盆景赏心悦目。

御花园在当时造园大师巧妙利用均衡、对比、点染、夸张的造园技巧,因势利导,因地制宜,按不同组合要求,灵活地植树,合宜地建造亭台楼阁。通过贯穿南北的中轴线,保持了建筑的基本对称,它既有幽静的园林风采,又有华贵端庄的宫廷气息。从而领先构成皇家至尊的气概园林风貌别具一格,独领风采。全园簇簇之石,都呈现典雅秀丽的气韵,意境深邃。而皇家园囿的石峰是此中的精华。全园石峰星罗棋布,具寸石生情之妙。大小独立的石峰有57座之多(配以汉白玉等为基座的有45座)真可谓“三步一石,五步一峰”而石种之多也是它的特色。主要石种有太湖石、英德石(英石)、灵壁石、雨花石、海浮石、钟乳石、彩陶石、木化石、晶体石、虎皮石、石英岩、沉积变质岩等等,古代四大名石皆在其中。那么为何这面积不大的御花园就有这么多的石峰和赏石盆景?其原因就是明代开国皇帝朱洪武对园林石峰就非常推崇,在建造御花园时就皆以石取胜,叠山立石为峰。清朝乾隆皇帝是历史最高统治中青睐奇石的一个典型代表。他多次外出巡视,每遇佳石。石之表态都和他的心境融融交感,产生共鸣,因而他将各地佳石运回皇城或置在皇家园林中,并为石峰命名题词颂诗。做为佳石的艺术魅力感染他心灵的记录,是中国赏石史上不可多见的篇章。这些名石 既为帝王的宠物,自然别于他处之石。超越了别处之石的艺术价值与尊贵的地位。

御花园的叠山

御花园的叠石为山分为两个区域,园中西南部有四组叠石山景,都是以自然山峦为蓝本。依园中位置与环境有正西组合的,有西南弯形和西北斜形组合而成。叠石参差错落有致,通过线与面的结合,高与低,曲与直,巧与拙,繁与简等等强烈对比形成极富变化有着统一与和诣的独特幽美形式。并构成了多个洋益着艺术氛围的园林小空间。山石陪衬与园林建筑嵯岈屈曲,叠石与花草树木相组合形成庭院式的园林,小巧玲珑,古雅别致。山石以“折粮石”南太湖石和产自北京房山的北太湖石为主巧妙配合,多孔多穴,波纹起伏,叠山成“数弓之地,深溪幽壑,势若天成”。

明代曾勉之在《吴风录》中提道“至今吴中富豪,竟以湖石筑峙奇峰阴洞,至诸贵占据名岛以凿凿而嵌空为妙绝,珍花异木,错映阑圃,虽阁阎下户亦饰小小盆岛为玩。”叠山境美是园林景观的灵魂。

御花园的赏石

(堆秀。 1 袖珍狮子林 2 诸葛拜北斗 3 木变石 4 海参石)

雨花石

在诸葛拜北斗石的南边,有一块英德石的“云盆”(属盆景类天然造型似盆状周边凸起内凹平)此云盆长一米、宽40、深20,盆内水中有中国四大名石之一的雨花石,它堪称国色天姿石皇后”。有姿有色,红颜常驻永不凋谢,养于清泉,令人心旷神怡。很受人们的青睐,它以纹理美取胜,和质地细腻而又温润莹澈 。明代开国皇帝喜雨花石,在他60大寿时,他的孙子朱允炆用雨花不拼成“万寿无疆”四个大字,连同一个形似寿桃的雨花石一起作为寿礼献给皇祖,朱元璋龙颜大悦后来就把皇帝位传给了朱允炆就是历史上的建文帝。清代乾隆皇帝也很喜爱雨花石,现故宫收藏乾隆皇帝赏玩过的雨花石,其中一枚呈现出苍龙图案“祥龙石”弥足珍贵。

虎皮石

在御花园西北靠北墙有一个小空间种植几丛翠竹,在丛竹间屹立着七块剑形虎皮石亦称“瓜子剑石” 、“石笋”。产于浙江常山地区和云南等地,形体修长如笋似剑。一般高为2米多,低的1米,置石时高低参差错落,为细砾和卵石等沉积而形成,一般的该石皆横卧于山土中,色有绿、灰、黑、赭、紫等,是我国园林常见石竹置景的佳品“剑石配翠竹”是历代文人墨客所青睐的几块笋石,几枝翠竹,给人们透出一股恬淡,清穆高洁的情调。笋石它如立柱般屹立,坚实雄浑 ,颇顶天立地的大丈夫气慨。是园林庭院独具特色的装饰。特别是清代著明书画家郑板桥写石画竹,独具神韵被传为佳话,他一生中创作的画卷大部是写石画竹,他笔下多种石头,千姿百态。板桥提倡在人生追求中,要象山野中的竹石那样经得起千磨万击炼就一身坚强的爱国爱民秉性。在他70岁时,创作了两幅痴爱竹石的国画,并分别在这两幅画上题诗云:

七十老人画竹石,石更崚嶒竹更直。

乃知此老笔非凡,挺挺千寻之壁立。(现扬州博物馆藏)

又诗云:

竹石相交万万年,两家节介本天然。

请看十月清霜后,一种苍苍笼碧烟。(现北京荣宝斋藏)

英石

御花园中布满全园,星罗棋布的就是英石,有27块之多,体量大的高2米,最小的仅70公分,每块英石依石型和大小都配以汉白玉石座,周围雕刻海浪或盛开的莲花、蛟龙、云海等花纹图案,原则上是高石低座,小石高座造型各异的台座。参差相配卧者为嵩,立者为华,坐者衡而行者岱。靠植花木其际宛若天成。英石产于广东省英德县,是古代四大名石之一。据《云林石谱》记载“英州含光真阳县之间石产于溪水中……采之人就水中度奇巧处錾取之……”。又据《清稗类钞》中说“石匠上山,择其形势运用者凿之以归……均以皱、瘦、透、漏,四者具备为良”。《素园石谱》等均有英石记载。英石多为黑色质素,有的间白色的通脉,质地坚硬,敲之有悦耳铜声。它长期受自然界各种侵蚀,因而外表锋梭突兀,凹凸嵯峨,形状雄奇,色象苍古,使人百看不大厌,回味无穷。倍受乾隆皇帝的青睐。成了进贡到御花园中最多的石种。园中最小最奇特一块英石,与在绛雪轩木变石为邻,该石似“龙腾”嶙峋折皱的石纹似起伏的龙鳞,其势犹如昂首甩尾腾空飞的虬龙,飞动又略带拙朴感的雄强之姿。是一块难得造型独特的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盘旋如涡,既怪又秀。明清两朝是文人山水画靡时期,现上海博物馆收藏的明《牡丹蕉石图》轴,其下立就是英石,据自题诗句“焦墨英山石”知是产于广东英德的“英石”图中之石纯用水墨泼出,淋浑沌属于“舍形而悦影”的写意之法。染浓淡墨色,通过交叠渗化,又自然凹凸起伏,隐现出“英石”嶙峋折皱之状,形简析赅,可谓神来之笔,可见文人名士对“英石”痴迷和诸多审美意趣。

太湖石

太湖石它给中国园林和赏石文化带为了声誉,太湖石历史悠久,列为古代四大名石之首。中国传统园林的特色就是“无石园林不秀”即园林寸石生情之妙,太湖石自身存在着崇高美,震惊美,石型苍劲圆润,雄浑有力,粗旷简洁。石峰能达到“一峰而蕰千岩之秀的神效”。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云:“远望老嵯峨,近观怪嵚崟,才高八九尺,势若千万寻”。就是对太湖石最美的概括。

御花园有太湖石叠山外,立石为峰的有太湖石有五座。其中耸立于狮子林正西处,有座太湖石独峰,高达三米多,清秀挺拔,连贯通透,石表凹凸,皱纹遍布,孔窍涡洞均衡,是“花石纲”的遗物。确有“妍巧甲于天下”。在京城皇家园林中为中型太湖石中的独秀。它婷婷玉立,石呈青黝色,可四面观赏,论石峰有三面入画即为佳品,此峰四面透巧,八面玲珑。“多为一面或三面,若四面全者,即是从土中生起,凡数百之中无一二”。(见《云林石谱》)在树阴下静从不同角度来欣赏这座太湖石,可以启迪人的心灵,调动人的想象,使之情感入禅,清心脱俗,增德添寿。白居易与姚合的奇石不就是“烟翠三秋色,波涛万古痕”,“晓雾常纷罗,碧光入四邻”么?这些诗句都道出了湖石的“奇美”所在。
上为嵌空石峰,下是汉白玉八角形盘石底座,雕刻古朴典雅。周围为精雕石栏杆,峰座相配,宛若天成。每逢初夏,有几枝爬山虎(地绵)覆在石边。苔藓斑驳,翠绿欲滴,更加秀丽状观

灵壁石

四大名石中的灵壁石是久负盛名的石种,更是御花园中不可缺少的观赏品。灵壁石早在战国时期就作为贡品。宋代诗人赞美灵壁石“灵壁一石天下奇,声如青铜,色碧玉,秀润四时岚岚翠,宝落世间何巍巍”。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奇石”,对灵壁石如此高的赞美,实在是不无道理。该石种产于安微灵壁县,开发和利用历史较早并引起许多历代名人的喜爱。石质结构致密的碳酸盐岩石,风化而形成,大者高数丈,可置于园林庭院中的石峰,小者尺许或盈寸置于文房几案。视之山岱五岳,百仞一拳,千里一瞬鉴目,得之、思之,犹如置身于大自然之中。扣之金声“此声只应磬石有,人间地石几回闻”之妙,“自然富贵天出姿,不待金盘荐华屋”。它美在自然,美在含蓄。特别是美在独特的石肤美。即嶙峋折皱的石纹美,灵壁石肤巉岩嶙峋,沟壑交错,窦穴参差,粗犷雄浑,气韵苍古,石皮表常见的纹理有胡桃纹,鸡爪纹,树皮裂,黾纹,裙折,水道,以及通孔半穴,交错缠结,孔洞委宛,即有原始风霜味,又有音乐韵律感,一块石头上的纹理有山有峰有穴有峭壁,更有色彩搭配巧妙构成一幅幅生动鲜明的图案。有像桃花盛开者,花满枝头春常在。有像荷花的高雅气度,有人物有鸟兽跃然石上,温润细腻,滑如凝脂,充分体现了大自然鬼斧神工的造化之美。

御花园——中国赏石文化的范本,留给后人的不仅是一份珍贵遗产更是一笔精神财富。


 
→回复
angergigi(断翅的天使) 2005年11月19日 20点07分 评分:10
 

御道上900种图案按摩“皇足”  

御花园是参观故宫必去之处,里面叠翠的假山、参天的古木、玲珑的亭阁都十分抢眼。然而游人却往往忽略脚下的花石子路,其实这些曲曲弯弯的石子路几乎是与御花园同时诞生的,并且经历代皇帝对其进行修整和补充,才达到了今天所见的规模——一共有900多种不同图案点缀着全园的“御道”。据介绍,这是当年为皇帝按摩脚而铺设的特殊的路。在封建社会都是男尊女卑,无论什么时候都是男人走中间,女人走两边。但是来到御花园就成为女人走中间,男人走两边了。这是因为清朝的满族女性是穿着花盆底鞋的,在“按摩石”上走不稳;又不能脱了鞋子边走边按摩脚,所以只能走在没有“按摩石”的路中间了。

御花园中为皇帝按摩脚的石子路上有900种图案。

记者看到这些花石子路同全园既是一个整体,每幅图案又有独立的内容,不仅有方形、菱形、圆形的“七巧图”,有以苹果、石榴的形状为边框的“什样锦”,有古玩、盆景、字画状的“博古图”;还有几幅画面构成连续性故事的“带形画”。据介绍,古代的工匠把精选的瓦条细细打磨,雕镂成各种形状以应不同画面之需。又拣来河边各色卵石,打磨成圆形或椭圆形,或刻人脸,或刻花草,或刻什物,最后将打磨雕刻好的瓦条和颗粒大小不一,红、绿、黄、褐色泽深浅不同的卵石,精心嵌砌构成一幅幅画面。  在御花园千秋亭东侧有一组“小火车和火车站”的石子路画面最为壮观,在画面的开头,步行的、拉洋车的、骑自行车的人,行色匆匆;一座岗亭样的建筑之后,一段铁轨延伸而去,沿着铁轨向后看去,一列火车正缓缓驶入车站;站台带有西洋建筑风格,站台下有铁轨,有路基,仿佛可以听见火车正拉着汽笛呼啸而来。 
 
→回复

邻近景点
故宫
颐和园
八达岭长城
香山公园
天安门
天安门广场
人民大会堂
中南海
箭扣长城
司马台长城
毛主席纪念堂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