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山西大同代王府九龙壁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山西大同代王府九龙壁概况
九龙壁基座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驰名中外的大同九龙壁,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座在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均建于清乾隆时代。较大同九龙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这座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筑物,即代王府端礼门前的照壁。

  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生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阴历七月十八日(《大同县志》)。他与蜀王朱椿皆为郭惠妃所生。代王妃为中山王徐达女,仁孝文皇后(朱棣后)之妹。虽然明王朝规定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政治,但由于上述特殊关系,同时又握有实力,所以实际上他是大同地区的小皇帝。朱桂家族终明一朝,虽然几经波澜,但始终地位显赫,经久不衰。据《明史·朱桂传》记载,自代王朱桂始,传至五世四王时,“封郡王者凡二十有三”。

  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抵御北元蒙古的犯扰,截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先后将皇子二十五人分藩于全国各地,以监督地方官吏的军、政、财、文。朱桂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阴历四月十三日改封为代王,成为九个塞王之一;次年十月就藩于大同。代王府正是为朱桂所建。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案此,代王府是在原府学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作为王府前的照壁——九龙壁,也当为此时所建。

  1649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反清兵败以后,在清军疯狂的“屠城”和“斩城”中,曾经显赫一时、权倾雁同的代王府被付之一炬,化为一片瓦砾之地,而王府前的照壁——九龙壁却免于劫难,有幸被保存下来,成为今天的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同九龙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显得十分巍峨壮观。较之北京北海九龙壁(长25.5米,高4.9米,厚1.42米)要高大将近三倍。

  此壁的建筑结构,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麒麟、狮、虎、鹿、飞马等,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由于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稳重雄健的感觉。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壁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两侧是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花朵以及游龙等,脊顶戗兽、脊兽、龙兽俱全,两端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

  整个壁身,下部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以蓝色的云雾和黄色的流云等为衬底。九条龙之间采用云雾、流云、波涛和山崖相隔与相联。壁面,特别是九条龙的龙体全为高浮雕制作,使每条龙一一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强了立体感。

  从九条龙的布局和形态看,正中心一条是坐龙,为正黄色。在明代,正黄色为主色,象征着尊贵,为帝王所专用。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代王府的端礼门。龙身向上卷曲,龙尾伸向后方,似在端坐静观。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是两条飞行中的龙,为淡黄色,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这组龙神情潇洒,大有怡然自得之态。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与第一对龙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对称的图案。第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其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两端的龙),呈黄绿色,恣态飞扬,气宇轩昂。

  壁前建有一长34.9米,宽4.38米,深约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围绕,中有一桥相贯,这在国内也不多见。每当阵阵微风吹过,满池碧水荡起层层涟漪,此时此刻,再看倒映于水中的九条巨龙,真象是翻腾于沧海碧空之间,更是气势磅礴,雄伟非凡。

  关于这个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九龙壁建成后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礼门的门楼上,扶栏欣赏。忽然雷雨交加,有两个霹雳飞向九龙壁,在龙壁前出现了一个大坑,在龙壁后不远的金泊仓巷内露出两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中,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其水一甜一苦。从此倒影池便成为九龙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九龙壁全景
九龙壁上其中一龙
代王府九龙壁
大同九龙壁
九龍壁
山西大同九龙壁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oma_lebonbon(ella) 2005年11月19日 19点29分 评分:10
    九龙壁位于城内大东街(和阳街)路南,座南朝北,建于洪武二十五年(1392)至二十九年(1396)。该壁东西长45.5米,高 8米,厚2.02米,是我国现存三座九龙壁中建筑年代最早、最高、最大、最巍峨壮观、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九龙壁结构整体使用孔雀蓝、绿、正黄、中黄、浅黄、紫等色,全壁由 426块特制烧造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弥须座的束腰部的75块琉璃砖上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象、狮、虎、鹿、飞马、麒麟、狻猊等形象。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 9条琉璃壁龙,整个壁身下部是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是蓝色的云雾和黄色流云。巨龙之间以云雾、流云、波涛、山崖和水草相隔相联,五彩斑斓,蔚然壮观。正中心是一条坐龙,为正黄色,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中心龙两侧的一对浅黄色龙,为飞行之龙,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神情潇洒,怡然自得。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飘逸,古朴大方。第三对龙为紫色,是对飞舞之龙,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呈黄绿色,神采飞扬,气宇轩昂。整个正面 9条巨龙伸爪抱珠,捕风弄雨,盘曲回绕,体态雄健,色彩绚丽,栩栩如生。

    壁顶为仿木构单檐五脊顶,由62组琉璃斗拱承托,正脊脊顶两侧有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莲花及游龙等图案,两端是龙吻、戗首,为龙首造型。飞椽、额枋均雕镂得细致、逼真。龙壁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壁前倒影池长34.9米,宽4.38米,深0.8米。由石栏围绕,中有一石桥相连。池水碧绿,龙影倒映,水波微兴,九龙似昂首奋爪畅游水中,气势磅薄壮观。九龙壁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回复
gyl20070227(小关) 2007年2月28日 15点32分 评分:0
驰名中外的大同九龙壁,在我国现存最享盛名的三座九龙壁中,是建筑年代最早、尺度最大、而又最富艺术魅力的一座。(另两座在北京,一座在北京北海公园,一座在北京故宫皇极门前,均建于清乾隆时代。较大同九龙壁要晚三百五十至四百年。)

  这座九龙壁原是明初代王朱桂府邸的建筑物,即代王府端礼门前的照壁。

  朱桂是朱元璋第十三子,生于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阴历七月十八日(《大同县志》)。他与蜀王朱椿皆为郭惠妃所生。代王妃为中山王徐达女,仁孝文皇后(朱棣后)之妹。虽然明王朝规定藩王不得干预地方政治,但由于上述特殊关系,同时又握有实力,所以实际上他是大同地区的小皇帝。朱桂家族终明一朝,虽然几经波澜,但始终地位显赫,经久不衰。据《明史·朱桂传》记载,自代王朱桂始,传至五世四王时,“封郡王者凡二十有三”。

  明初,朱元璋为了加强中央集权统治,抵御北元蒙古的犯扰,截至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先后将皇子二十五人分藩于全国各地,以监督地方官吏的军、政、财、文。朱桂于洪武十一年(公元1379年)受封为豫王,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阴历四月十三日改封为代王,成为九个塞王之一;次年十月就藩于大同。代王府正是为朱桂所建。据《大同府志》记载:“旧学府在府治东,……于明洪武八年(公元1376年),建为府学,二十九年(公元1396年)以府学为代藩府第,改云中驿为府学,即今学也。”案此,代王府是在原府学的基础上改造扩建而成的。作为王府前的照壁——九龙壁,也当为此时所建。

  1649年,大同总兵姜(王襄)反清兵败以后,在清军疯狂的“屠城”和“斩城”中,曾经显赫一时、权倾雁同的代王府被付之一炬,化为一片瓦砾之地,而王府前的照壁——九龙壁却免于劫难,有幸被保存下来,成为今天的一件珍贵的历史文物。

  大同九龙壁为坐南朝北的单面五彩琉璃照壁,长45.50米,高8米,厚2.09米。高出一般民房,显得十分巍峨壮观。较之北京北海九龙壁(长25.5米,高4.9米,厚1.42米)要高大将近三倍。

  此壁的建筑结构,全部使用黄、绿、蓝、紫、黑、白等色琉璃构件拼砌而成。壁体由三部分组成:底部为须弥座,中部为壁身,上部为壁顶。东西两端分别是旭日东升和明月当空的图案,并衬有江崖海水,流云纹饰。须弥座的束腰镶有两层琉璃兽:第一层是麒麟、狮、虎、鹿、飞马等,第二层是小型行龙。这些琉璃兽姿态各异,栩栩如生。须弥座上平托九龙琉璃壁身,由于比例恰到好处,给人以一种稳重雄健的感觉。壁身之上有仿木结构的琉璃斗拱六十二组,承托琉璃瓦壁顶。壁顶为单檐五脊,正脊两侧是高浮雕的多层花瓣的花朵以及游龙等,脊顶戗兽、脊兽、龙兽俱全,两端是雕刻手法细腻的龙吻。

  整个壁身,下部以青绿色的汹涌波涛、上部以蓝色的云雾和黄色的流云等为衬底。九条龙之间采用云雾、流云、波涛和山崖相隔与相联。壁面,特别是九条龙的龙体全为高浮雕制作,使每条龙一一突兀于壁上,大大增强了立体感。

  从九条龙的布局和形态看,正中心一条是坐龙,为正黄色。在明代,正黄色为主色,象征着尊贵,为帝王所专用。此龙正对着王府的中轴线,昂首向前,目光炯炯有神,注视着代王府的端礼门。龙身向上卷曲,龙尾伸向后方,似在端坐静观。中心龙两侧的第一对龙,是两条飞行中的龙,为淡黄色,龙头向东,龙尾伸向中心龙。这组龙神情潇洒,大有怡然自得之态。第二对龙为中黄色,头尾均向西。形态与第一对龙大致相同,形成了基本对称的图案。第三对龙为紫色。这是两条飞舞中的龙,其形态与前者大不相同,其神情凶猛暴怒,大有倒海翻江之势。第四对龙(两端的龙),呈黄绿色,恣态飞扬,气宇轩昂。

  壁前建有一长34.9米,宽4.38米,深约0.8米的倒影池,由石柱围绕,中有一桥相贯,这在国内也不多见。每当阵阵微风吹过,满池碧水荡起层层涟漪,此时此刻,再看倒映于水中的九条巨龙,真象是翻腾于沧海碧空之间,更是气势磅礴,雄伟非凡。

  关于这个倒影池的修建,在大同至今还流传着这样一个传说:九龙壁建成后的一天,代王站在端礼门的门楼上,扶栏欣赏。忽然雷雨交加,有两个霹雳飞向九龙壁,在龙壁前出现了一个大坑,在龙壁后不远的金泊仓巷内露出两眼深泉。清冽的泉水中分别腾起一黄一黑两条巨龙,昂首向龙壁前大坑中喷注清泉。远看坑中,似有九龙飞舞嬉戏,妙不可言。代王遂令将水坑修成倒影池,将二泉修成二井,其水一甜一苦。从此倒影池便成为九龙壁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
 
→回复

邻近景点
云冈石窟
晋祠
王家大院
代王府九龙壁
恒山
五台山景区
壶口瀑布
五老峰风景区
天龙山石窟
霍州署
常家大院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