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陕西延安谢子长陵园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陕西延安谢子长陵园概况
谢子长陵园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谢子长,1896年生,陕西安定(今陕西子长)人。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曾领导清涧等地起义。1928年与刘志丹在渭华起义,成立西北革命军,任第二队队长,后任陕甘工农游击队总指挥。开辟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1932年任西北革命委员会主席。1934年在反围剿战争中负伤。次年逝世。

    谢子长陵园坐落在延安市下辖的子长县瓦窑堡东北部的走马梁山脚下。陵园四周环绕着白色的砖砌围墙,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宽的铁栅栏大门上,镶着象征革命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门顶横立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8个鲜亮的大字。大门两侧,有砖雕蓝底黄字对联: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大忠大勇堪称人民英雄。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土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

    陵园坐落在(陕北)延安子长县瓦窑堡东北部的走马梁山脚下。陵园四周环绕着白色的砖砌围墙,占地10O0多平方米。20多米宽的铁栅栏大门上,镶着象征革命的红五星和镰刀斧头。门顶横立着“谢子长烈士纪念馆”8个鲜亮的大字。大门两侧,有砖雕蓝底黄字对联:全心全意树立革命旗帜,矢忠智勇堪称人民英雄。

    “革命烈士纪念塔”在门内,有10多米高。塔身呈方形,四面正中各镶十块青色碑石。塔顶是虎殿式建筑,精巧秀美。塔顶和塔身之间有几何图纹,洁净朴素。塔后是宽敞的院子,院中有笔直的砖道。砖道两侧是陈列室。陈列室后边,松柏成林,百花放香,雅静肃穆。再向后,有7米高的台子。陵园的主要部分——纪念堂和灵墓,就建在高台上。纪念堂碧瓦红柱,古色古香,内立4块碑石,上面镌刻着毛泽东给谢子长烈土的题词:“民族英雄”、“虽死犹生”等。

    谢子长墓在纪念堂后边。灵堂高大,棺木上覆盖着红色棉被,灵堂挂有谢子长画像。谢子长,原名谢德元,号浩如。1897年1月生于(陕北)安定县(今子长县)枣树坪一个小康农家。少年时在家牧羊、种地。17岁人学,发愤读书,成绩名列全班第一,后在西北第一中学、榆林中学求学,没有毕业就回故乡安县教学。谢子长目睹陕西军阀横行霸道、鱼肉乡民的暴行,经想弃笔从戎,以谋反抗,1920年夏天,进人山西太原“学团”学习军事。1923年冬天毕业后到北京,见到陕西籍共党人李子洲、魏野畴,1924年加人中国共产党,同年回到定,先后在县民团和军阀并岳秀部队任连长。他在部队中秘密建立共产党支部,并且利用公开合法地位进行革命活动。在大革命时期,他积极发动农民运动,组织农民协会,反对土豪劣绅欺压百姓,反对高利贷剥削,被当地老百姓称为谢青天。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谢子长和唐澍等人先后组织领导清涧起义。1928年又和刘志丹一起领导起义。失败后,继续奔走于西北和华北各地。“九一八”事变后,谢子长受党的指示,与刘志丹共同建立了西北第一支人民武装反帝同盟军(后改为陕甘工农游击队,即红二十六军前身)。1933年赴哈尔滨参加抗日同盟军,失败后又回陕北领导游击战争,协助刘志丹创建了陕甘边区革命根据地。

    1934年在反“围剿”战争中,夜袭清涧县河口时,谢子长不幸负伤,于1935年2月21日逝世,时年38岁。为了纪念谢子长烈士,中共中央西北局1935年决定将谢子长的家乡安定县改为子长县。1946年,中共中央西北局和陕甘宁边区政府在瓦窑堡为子长同志修建陵园,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和公葬仪式。

    谢子长有一个模范的革命家庭;父亲谢彪鹏出钱出物支持儿孙们参加革命活动。大哥谢德惠,1928年加人中国共产党,是安定县地下党负责人之一。谢子长牺牲后,为避免敌人下毒手,他带全家进居外边,后因患病无钱医治而死。二哥谢占元,被敌人押进监狱进行严刑拷打,最后惨遭杀害。二侄儿谢福成,在甘泉县下寺湾战斗中英勇牺牲。三侄儿谢绍安,在榆林鱼河堡通过敌人封锁线时阵亡。全家先后有9人被敌人迫害致死(其中有5名共产党员)。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lwn801018(小韦) 2006年9月6日 18点36分 评分:10
谢子长,名德元,字子长,子长县(旧称安定县)李家岔镇枣树坪人,生于1897年1月。为陕甘、陕北两块革命根据地和中国工农红军第二十六军、第二十七军创始人之一,1922年在山西阎锡山开办的太原学兵团学习军事。1924年回安定县办县民团,任团总。翌年赴京津,于北京加入中国共产党。后返陕北开展兵运和农运工作。1927年发动清涧起义。清涧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后,由中国共产党直接领导的第三次起义,打响了陕北和西北人民武装反抗国民党统治的第一枪。次年,又参加领导了渭华起义。先后担任西北反帝同盟军总指挥、陕甘游击队总指挥、红二十六军四十二师政委、西北军事委员会主席等要职。1934年8月带领部队强攻清涧河口时,胸部中弹,带伤指挥,直至胜利,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对陕北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后伤势恶化,于次年2月21日逝世于安定县灯盏湾,时年39岁。同年5月,为纪念谢子长将军,中共西北工作委员会改安定县为子长县。
谢子长烈士陵园按地方特色修建, 园内矗立革命烈士纪念塔一座,通高11米、塔身三面刻有子长县为革命捐躯的300位烈士英名。塔后东西两侧分列两座展室。东西两亭的碑上镌刻着许多名人的题词。正中为谢子长将军大理石雕像,总高6米,烈士肩披大氅,身着戎装,发式中分,右腿前迈,呈动态,表现了烈士永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中央大碑亭内立有三通毛泽东题词石碑,分别书写:“民族英雄”、“虽死犹生”、“前仆后继打倒人民公敌”,和毛泽东1939年撰写的《谢子长烈士事略》石刻碑。墓堂位于后院,南壁正中横书“谢子长同志之墓”和谢子长同志生平事迹简介;正壁悬挂英雄遗像,门厅左右碑廊内矗立着邓小平、江泽民、李鹏、陈云、杨尚昆等20多位领导人题写的花岗岩石刻碑。谢子长在人民群众中享有很高威信,被群众称为“谢青天”,并编民歌来歌颂他。
谢子长烈士陵园坐落于子长县城内,始建于1942年,1947年被胡宗南部队严重毁坏。建国后,周恩来总理指示重新修建,并定名为子长烈士纪念馆,陵园总面积1.2万平方米。1989年,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第二批重点烈士纪念物保护单位。平日瞻仰和参观游人不断。

 
→回复

邻近景点
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
碑林
西安半坡遗址
陕西历史博物馆
华山
关中八景
南宫山
化觉巷清真大寺
华清池
大雁塔
黄河壶口瀑布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