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浙江杭州胡雪岩故居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浙江杭州胡雪岩故居概况
小桥流水—后花园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2001年1月20日,建于1872年的胡雪岩故居经过一年多的时间,杭州市投资二千九百万元,日前已正式对外开放。
  
  胡雪岩故居位于杭州市河坊街、大井巷历史文化保护区东部,建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建筑面积五千八百多平方米。胡雪岩故居从建筑到室内家具陈设,用料之考究,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古宅内有芝园、十三楼等亭台楼阁。故居内还有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的书法石刻作品,其中有两顶罕见的红木官轿值得一看。
胡雪岩,杭州人,祖籍安徽绩溪。少年时入杭州一钱庄当伙计,后在浙江巡抚王有龄扶持下,自办阜康钱庄。又因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在其鼎盛时,胡雪岩除经营钱庄外,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还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后又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成为富甲一时的红顶商人。

  故宅历史,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胡雪岩共耗资10万两白银在现在的元宝街建起巨宅,宅内有十三楼、芝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巧妙,砖雕、木雕、石雕、灰雕无品不精。其中芝园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宅内选用了大量的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等高档木材,用材之考察,堪称清末中国巨商第一宅。
  
  1903年胡雪岩子孙以将豪宅抵债给刑部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后又转让蒋家,此后日渐破败。
  
  后胡氏故居先后被一些工厂单位和居民占用,其内建筑受到严重破坏。   
                       






胡雪岩故居2
朱总理留影处
桥厅
厢房
胡雪岩故居
浙江 杭州 胡雪岩故居
胡雪岩故居简介
胡雪岩故居3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huliye(狐狸烨) 2006年11月5日 20点37分 评分:10
胡雪岩故居的正大门前有条石板街,他有着悠久的历史,元代省府宝藏库就设在这里因此有了一个街名叫“元宝街”。它是杭州现存唯一的一条石板古巷,与故居的古建筑风格融为一体,完整的展现了杭城古街的传统风貌
 
→回复
huliye(狐狸烨) 2006年11月7日 21点59分 评分:10
江南繁华地 浙商第一宅
胡雪岩作为杭州晚清时期的富商大贾,被清政府加官晋爵至二品顶戴,所以人称"红顶商人"。胡雪岩于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在其原来的旧屋基础上动工兴建的这座江南豪宅,占地面积10.8亩,为当时杭州最大的私宅之一。
胡宅之马头墙
元宝街
正厅(百狮楼)
从1999年开始动议,杭州市政府下决心搬迁仍住在故居里的住户,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到完工共计耗资达6千万元。对一个晚清商人的故宅进行这样浩大的修复工程究竟有什么意义?
胡雪岩故居的存在意义不仅仅在于它是杭州当时最大的私宅之一。它在建筑园林上的特色,建筑工艺上的讲究和精湛,还有不少西风东渐的近代中国的"维新洋货",显示了那个特殊历史时期真实的社会信息,这些都使得这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
胡雪岩仅在此居住十年,胡家就走向破败。胡雪岩去世之后十七年,也就是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他的后人将此宅折合十万两白银抵债给尚书协办大学士文煜。经历数次战乱,到上世纪九十年代,昔日江南第一宅已经面目全非,里面挤着138家住户,一度还有过一座小工厂和一所学校。
国家文物局古建设专家组组长罗哲文在接受采访时说:"假如没有这次修复,这一重要古建设文物将会永远从人间消失。"
耗巨资将这样一所破败凋弊的晚清故宅依样完整复原,是为子孙后代保存更多的可据以感知历史文化的凭证。这也是作为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责无旁贷的责任。
修复后的胡雪岩故居,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是百余年前晚清时期的豪华府邸原貌。胡宅的布局上,既保持了官宦之家的中轴格律,又充满江南园林曲折变幻的空间韵味,还专有一个独立园林"芝园"。胡雪岩建此宅时正处于顶盛时期,家产四千万白银,是当时清庭年收入的一半,可谓富可敌国。建筑用材花钱如流水,极尽豪华穷奢,竟以铁犁木、楠木乃至红木等名贵材料做梁、柱及隔扇装饰,并施以工艺精巧的雕刻。其中不仅有木雕,还有砖雕、石雕、堆塑以及用砾石马赛克镶嵌图案的地面。就以芝园来说,虽属江南园林,但又和苏州园林的书卷之气不同,人工凿池,池上修桥,桥通假山,山上再修亭阁。建筑上还用了很多镂雕纹彩装饰,可以看到富丽的杭州地方风格和富贵享乐的南宋遗风,也可以看出胡雪岩不一般的个性。
在这里,十九世纪末那个特殊时代,杭州大户人家的生活气息仿佛触手可及。例如高墙之下,第府正门却不大,藏而不露。开在东南角,称作"撰位",撰位主文曲星旺,仕途发达。进门之后一个大的空间,就是所谓的"轿庭",出入宅邸的客人都是乘轿而来,在这里上轿下轿。轿厅正中匾额为皇帝御书,前后左右挂着"经商有道"、"乐善好施"等匾额楹联,正是胡雪岩标榜的为人处事准则。
故居建筑众多细节都是中西合壁的作品。当时的维新洋货-西洋彩色玻璃、大穿衣镜、水法流苏吊灯在这所古典建筑中随处可见。胡雪岩的书房,内里摆设琴棋书画,门外的穿廊则砌着五光十色的彩色玻璃;主人的各个房间则安装着当时最先进的短程通话设备--铜管传声筒。高念华说,这样奇异的建筑,只存在于十九世纪末的那几十年间,从前不会有,将来也不可能再有了。而它的文物价值也就在这里。我们不能只把地下挖出来的东西当文物,而偏偏看不到矗立在我们面前古建筑的文物价值,任其颓败消亡。
故居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40万人次。" 见雕樑砖刻,重楼叠嶂 ,极江南园林之妙,尽吴越文化之巧。富埒王侯,财倾半壁。古云富不过三代,以红顶商人之老谋深算,竟不过十载。骄奢淫靡,忘乎所以,有以致之。可不戒乎?"参观者留下的珍贵感言,就已经充分说明这一修复工程拥有的现实教育作用。
盖在老照片上的房子
修缮胡雪岩故居不是一次新的建筑设计,而是对历史文物的忠实临摹。然而,仅靠当时残存的建筑实体和故居地基,复原一座胡雪岩故居无异建一座空中楼阁。
故居花坛修复
红木厅
轿厅
芝圆桥亭
修复前胡雪岩故居已经残破,现在的修复作为一项成功的科学抢救,而不是仿古的建筑,修复的依据在哪里呢?这正是他们在修复过程中花心血最大的地方工程队进驻时,所见的胡雪岩故居已是断壁残垣,残存建筑不足原建筑的一半,其中的芝园更是破坏殆尽,假山梁柱都被推倒,填在当年精心设计的池塘里,池塘也已经夷为一片平地。为了使胡雪岩宅邸能够作为历史的真实生活载体,重现在今天的世人面前,完整传递当时的真实信息,故居修复工作组召集了二十多次座谈会寻求线索,并向社会公开征集故居历史资料。他们的目的,是要做到一砖一木、一梁一雕都要事出有据由于胡宅盛极一时,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遭遇大规模破坏,民间保存了不少相关遗迹、遗物和各种老照片。高念华说,新修的胡雪岩故居可以说是盖在老照片上的房子,众多亭台楼阁,甚至一个扶栏,一片假山石,都是因为有了从民间收集来的几十张早年的旧照片,才得以以真面目示人。
在这些线索中,最为珍贵的要算从意大利建筑系学成归国的留学生沈理源于1920年绘制的胡宅平面实测图,沈理源是梁思成的同时代人,是最早用西洋的测绘法作建筑测量的人之一。有这样一张图并能在民间保留到今天,实在是胡雪岩故居的好运气。在这幅以英尺为单位的专业建筑图纸上,胡宅格局与尺寸比例一目了然。还有一本书在修复过程中帮了大忙,就是1903年出版的清人所著《胡雪岩外传》,几乎提及了胡宅每一处亭台楼榭。
1920年的一份建筑实测图,散轶民间的几十张老照片,再加上原址考古发掘所得资料数据,胡雪岩故居在建筑图纸上"复活"了。
例如在芝园一个平台周围有十二根柱子,许多老人都有记忆,一些书籍中也有提及,但是其真实的外形尺寸无处可考。文保所的工作人员在芝园原址的池塘清淤中发现一根残存柱子,这个宝贵的蓝本成了整个主楼柱子的依据。高念华说,文物修复是一项严肃的科学工作,容不得随意改造,因此,胡雪岩故居的每一件建筑实体,都遵循有实物参照原样复制,没有实物的根据数据资料放大的原则。一段"美人靠",一扇木窗花格,都是这样来的。
这次修复工作,也是一项严肃的文物考证工作。如胡雪岩有十二房姨太太,住在老七间,民间传说胡雪岩为了避免各房之间的矛盾,专门请人安了一门德律风(电话),拉了十二根电线到十二房姨太太居室中,便于他与姨太太之间的电话联系。这个传说也被记载在《胡雪岩外传》中。然而在原址的发掘中,高念华最终找到了所谓"德律风"的总控室和十三扇风门的走向和终端,经考证,这种新式通话工具其实相当于当时轮船上采用的铜管传声筒。而且是用来供姨太太们招呼下人办事所用。这次修复时在下房一侧找到两扇沉重木门的铜制门闩,原来只要晚上木门一闩,姨太太们就相对失去了自由,有事也只好通过传声筒叫下人。这一物件,向我们展示了胡宅日常生活深处的真相。高念华说,这是国内唯一保存完好的清代通话设备。
大胆创建有中国特色的东方古建筑保护方式由于学术界一直以来对如何修复古建筑有一些不同的看法,在胡雪岩故居的抢救修复工程中,修复的原则成了修复工程的最大困扰。他认为,东方的木结构古建筑,不可能像希腊罗马那样保存古建筑残址,哪怕让残柱露天。由于结构的特点,如要修复,也很难做到象西方那样,将新修的部分标明修缮的时间,与原物保持明显的分界,称之"留白"。木结构建筑不是西方的砖石建筑,让残柱露天很快就会墙倒屋塌,彻底毁掉了,也就谈不上保护了。所以木结构古建筑只能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修复。
冷香院
主持维修胡雪岩故居的杭州市历史博物馆馆长
这场争论涉及到国际上古建筑保护的权威纲领《威尼斯宪章》。高念华说,《威尼斯宪章》对文物建筑保护的积极作用是不容否认的。但是它忽略了东西方古建筑的差异,强调的原则更多的适合欧洲古代石构建筑的特点。当时不但没有中国代表参加制定此宪章,也没有以木结构建筑体系为主的东方国家参加。何况这个宪章已经出台多年,世界各国的实践也已经有很大的发展,所以我们并没有必要完全照办照抄宪章中的条款。
一些赶来参加《胡雪岩故居修复研究》一书首发式的专家,充分肯定了高念华在故居修复过程中针对东方古建筑保护的理论和实践所做的探索,也肯定了他对《威尼斯宪章》的质疑。著名古建筑专家、中国古建筑学会会长杨鸿勋,不但称赞胡雪岩故居是一个有中国特色的建筑文物修复工程的典范实例,而且认为由于严格遵守了科学考证的原则,称得上是一个优秀的科技成果。认为高念华为这一修复工程作出了突出贡献。文物考古专家、浙江省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委员会主任毛昭晰也高度称赞"修旧如旧"、"原状复原"的胡雪岩故居修复工程,由于它冲破了古建筑保护上的一些重大理论困扰,对中国乃至东亚的古建筑保护,都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他还提出大胆建议,可将胡雪岩故居和由胡雪岩创办的江南最有名的老字号中药店胡庆余堂一起,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据了解,杭州市作为历史文化名城,除了已经修复的胡雪岩故居,还在着手修复一批有价值的古建筑,如杭州碑林、清代乾隆年间的建筑梁宅、汪宅等,不久,这些藏在历史深处的明珠,就将一一向世人展示它们的独特价值和风貌。


 
→回复
huliye(狐狸烨) 2006年11月7日 22点00分 评分:10
相关报道——杭州胡雪岩故居全面修复
 
修葺一新的胡雪岩故居,现已成为杭州城一大新景观。

故居位于杭州河坊街,占地10.8亩,是中国明清庭院的一个典范,既保持了中国传统建筑格局,又融入了外来文化的精华。步入故居,中轴区为待客议事区,西侧是观赏游玩的园林区,东面则为家人生活区。13座楼宇、芝园、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选用了大量的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等高档木材;全宅仅铜铸件所用黄铜,就达10多吨;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更是无品不精……整个府第宛若一间民间工艺珍宝馆。

“芝园”是故居的花园,内有一楼称为“延碧堂”,全用红木建造,也称红木厅。厅前4根巨大立柱,都是整根红木,气宇轩昂;厅内花窗雕刻精细,摆设古色古香……厅前一个大露台,隔着一池清涟,对面有一座造型奇特的假山,山内隐藏着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内分“悬碧”、“皱青”、“滴翠”、“颦黛”,分别与“瘦、漏、皱、透”吻合。“悬碧”顶上一缝,极似灵隐一线天,洞内怪石凌空扑出,险伶伶似将坠落,正与壁立当空、孤侍无倚的“瘦”相吻;“皱青”洞壁表面肌理筋脉显露,凹凸不平,正合“皱”;“滴翠”则是一个奇壑擘成的大洞,四周峭壁嵌满碑迹,顶上石乳累累下坠,清泉从石乳中滴下,营造了“漏”的意韵;转过一条暗道,进入“颦黛”洞,一缕光亮从顶上透下,正应了石之“透”。假山内还有洗药池、岩石廊等景。董其昌、郑板桥、唐伯虎、文征明等名家书法石刻遍布假山……有人称“芝园”为“擘飞来峰之一支,似狮子林之缩本”,并不为过。

胡宅内设33间厅堂房室,有桌、椅、台、凳上千件,全部用上等红酸枝制成,有的简洁明了,线形流畅;有的工艺精巧,绚丽豪华,尽显明清两代家具的传统特色。楠木厅梁柱、窗棂、家具、雕饰俱用楠木,被称为旷世奇楼;和乐堂柱子用南洋杉,栏杆为紫檀木,格窗用花梨木、酸枝木、黄杨木制成。楼上是当年胡雪岩12位姨太太的住处,每间都有雕技绝伦的砖雕门洞,神仙人物、飞禽走兽、花草静物……应有尽有,其高浮雕、半圆雕的手法令人叹为观止。

胡雪岩故居建于清同治十一年,当时耗白银10万余两。胡雪岩后人日渐破败,终将故居卖掉……去年3月,杭州市按1920年故居实测图,斥资两千多万元,全面修复,今年春节对外开放。海内外参观者纷至沓来,“五一”长假更是高达2000人次。

我国文物建筑修复的成功范例 杭州胡雪岩故居修复一新对外开放
一处行将湮灭的古建筑经过杭州市的抢救得以再生——杭州红顶商人胡雪岩的故居经过杭州市园文局2年的整修,1月20日起对外开放。

  清代著名商人胡雪岩,富甲江南,因助左宗棠有功,受清廷嘉奖,有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之荣,人称红顶商人。胡雪岩主营钱庄,兼营粮食、房地产、典当、进出口军火、生丝等,其著名药号杭州胡庆余堂名动江南,历百余年而不衰。

  据有关专家介绍,胡雪岩故居属晚清建筑,原有建筑规模宏大,是不规则庭院组合的典范。解放后,这一建筑先后被学校工厂占用,面临湮灭的危险。在有识之士及文管部门的呼吁下,杭州市政府于1999年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

  据悉,修复工程方案以早年留学回国的建筑师沈理源1920年测绘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及相关图照、文献资料、杭州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对故居全部旧址作考古发掘为依据,并对现存的建筑物进行全面测绘。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组组长罗哲文、中国建筑史学会会长杨鸿勋等中国著名文物建筑专家担任这一工程的顾问。一批国内修复文物的能工巧匠参与了修复工程。

  步入故居,但见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明廊暗弄,建筑构思奇巧,好一座巨商豪宅。芝园假山有一处人工溶洞,据悉这是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该建筑选用了大量的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等高档木材,用材十分考究。

  1月4日,罗哲文、杨鸿勋以及东南大学著名古建筑教授刘叙杰、华南大学教授程建军等考察了修复后的胡雪岩故居,对修复的故居赞叹不已,认为该工程“非常了不起”,“这一工程拯救了一座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建筑,是全国文物建筑修复的成功范例”。

  专家们认为,此次修复从整体布局到建筑用材——砖雕、木雕、假山、叠石等施工工艺、园艺都十分忠实于原建筑风貌,该工程是再现杭州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专家著书细述胡雪岩故居修复内情
  号称晚清江南第一豪宅的胡雪岩故居修复后,已于2001年初与世人见面,有专家将此事和雷峰塔地宫发掘并称为杭州当年文化历史界两件大事。今天,由主持胡雪岩故居修复工程的杭州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高念华撰写的《胡雪岩故居修复研究》,在杭州举行首发式。该书详细记载了胡雪岩故居整个复原过程。

  被称作“红顶商人”、江南药王的胡雪岩,是晚清时期有名的富商大贾。他位于杭州元宝街占地面积10.8亩的故居,是江南晚清富豪宅邸的代表作,也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发展过程中现存为数不多的实物例证。因它在建筑园林上的特色,工艺上的极其讲究和精湛,同时还不少西风东渐的近代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维新洋货”,使得这座建筑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和建筑艺术价值。但经历数次战乱后,到上世纪九十年代,胡雪岩故居已经破败不堪。

  1999年开始,杭州市政府耗资6000万元,对故居进行了抢救性的修复,使得胡雪岩故居以完整的历史风貌,成为杭州这个历史文化名城的又一颗明珠。故居开放至今已接待参观者40万人次。

  高念华在《胡雪岩故居修复研究》一书中,用大量图片和细节描述,表现了这座建筑的历史文化内涵。无论是宅邸园林布局,还是砖雕、石雕龙、木雕、堆塑的细部处理,都是他们通过这座宅院尚存的部分、从民间收集的老照片、20世纪国内最早的极为难得的以现代测绘方式留存下来图样做依据,并经几十次座谈会的核实,是严格的复原,而不是一般的修复。

  这本书还对故居修复的原则、故居修复过程中遇到的种种疑难问题,及研究、解决过程作了理性阐述,因而被专家认为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胡雪岩故居寻觅
一座深宅大院演绎了“红顶商人”喜极悲绝的人生变故,给后人留下了“中国第一豪宅”,也留下了中国近代史那阵风云际会。

我踏着杭州城东南角元宝街的青石板,依着那江南罕见的基石高墙,走进豪华的宅第,走进幽深的历史。

高达10米多的黛顶粉墙,仰望一片天。或许当年胡雪岩抬头时会想到天有多高,心有多高。

轿厅,门阔五开间,如此高大空敞,如此华贵气派,让任何一个进入宅门的人都先矮了一截。轿厅一角,置放八抬大轿。轿厅门楣,高悬金字大匾:“经商有道”,“承天恩赐”,“奉扬仁风”,“乐助好施”。我的眼前晃动着那些头戴花翎、胸挂朝珠、身穿官服的朗笑谄笑奸笑涎笑。他们来此拜会“胡财神”,朝野闻名的“红顶商人”。当时连浙江巡抚也要在大门外下轿。谁都知道,胡雪岩力助左宗棠有功,受朝廷嘉奖,封布政使衔,赐红顶戴,紫禁城骑马,赏穿黄马褂。这在清代是绝无仅有的呀!

胡雪岩故居管理办公室副主任金平说,这轿厅整体梁架结构全用古银杏木制成,比故宫用材还讲究。胡雪岩当年真是富甲天下、富可敌国,连皇帝没能享用的东西他都敢享用。

“传家有道惟存厚,处世无奇但率真。”穿过这楹联,令人置身于一个大迷宫。明廊暗弄,庭院天井,亭台楼阁,朱扉紫牖,雕门镂窗,假山叠石,小桥流水。百狮楼、融冬院、怡夏院、延碧堂、载福堂、和乐堂、清雅堂无处不奇。砖雕、木雕、石雕、灰塑无品不精。紫檀、酸枝、楠木、银杏、南洋杉、中国榉无材不珍。

清同治十一年(公元1872年),胡雪岩的资产已达2000万银两以上,田地万亩。他耗巨资,占地10.8亩,开始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安居工程。《清代七百名人传·胡光墉传》记载:胡雪岩修建“第宅园囿,所置松石花木,备极奇珍。姬妾成群,筑十三楼以贮之。”还有史料说他“大起园林,纵情声色,起居豪奢,过于王侯,骄奢淫逸,大改本性。”

我缓步登上延碧堂楼梯,心想胡雪岩当年一步步踏上来,该是何等得意和惬意。这座楼俗称红木厅,门窗梁柱廊壁全由珍贵的鸡翅木构成。一楼是会客厅,二楼是胡雪岩卧室。据说他那张八宝床极尽奢侈,胜过皇帝的龙榻。 我坐在胡雪岩当年的卧室悠然品茶,品味胡雪岩的一生。生于清道光三年(公元1823年)的胡雪岩,“家素贫,年弱冠,入钱肆习贾事,以诚谨闻。”在钱庄当学徒出身的他,办事勤快,能言善道。后经营生丝、茶叶、开办典当铺,开设阜康钱庄,创办胡庆余堂国药号。他还经营粮食、房地产,甚至进出口军火。他为人忠厚,人情通达,眼光敏锐,手腕圆活,富有人情味和豪侠气。 当时丝茶贸易为洋商所操纵,中国商人受排挤,而蚕农受到严重的伤害。胡雪岩有感于此,便出资2000万两银四处收购生丝。最后竞争失败,胡雪岩损失利银1000万两,折本银800万两。光绪九年(公元1883年),胡雪岩因经营失败,钱庄倒闭,家资罄尽,负债累累,被革去道员职衔。之后一年多,他便忧愤而死。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写完长达180多万字的洋洋巨著《胡雪岩全传》,感叹道:胡雪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当英国瓦特发明蒸汽机,导致工业革命后,手工业之将没落只是时间的问题。胡雪岩为了维持江南农村养蚕人家的生计,不甘屈服于西洋资本主义国家雄厚的经济力量之下,因而在反垄断的孤军奋斗之下,导致了周转不灵的困境。他的失败,可说是时代的悲剧。 斯人已逝,其物犹存。胡雪岩故居几易其主,历经沧桑。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先后被学校、工厂占用,并有135户居民入住。长年失修,建筑物毁损严重。1999年初,杭州市政府决定重修胡雪岩故居,总投资5500万元,居民动迁,专家到场,于是有了一个新的传奇。

档案馆尘封多年的一沓图纸,救活了历史。早年留学意大利回国的杭州籍建筑师沈理源,在1920年测绘的胡雪岩故居平面图和相关图照,成为当今修复的依据和指南。一一按图纸,敲出了被封死的圆洞门,凿出了被封存的砖雕,挖出了被填平的池塘,撬出了被泥掩的青石板。全面考古发掘,地面都打开。调集文献资料,梳理历史疑难。聘请罗哲文、杨鸿勋,郭黛妲3位国内著名文物建筑专家为高级顾问。

最绝的是和乐堂那隔墙上的两扇徽州砖雕。外面用厚厚的陈年石灰封着,什么也看不出,躲过了战乱,避过了“破四旧”。根据图纸和史料,这墙内有宝贝。如何让它重见天日?可难啦,不能敲,不能挖,不能刮。有人急中生智,用缝被子的大号钢针,往墙上的老石灰里扎,松软的就扎进去,坚硬的就手下留情。就这样一针一针又一针,硬是在粉末里一点点地露出庐山真面目。 文物专家细看过后,说这两扇徽雕非常稀罕,且保存完好,艺术价值和文物价值极高。

我见这两扇徽雕,构图饱满,造型生动,线条流畅。这画面,有松柏,有官人,几只蝙蝠附着祥云,展翅朝人而来。我知道这寓意“福从天降”。这画面,前有一马,侧立两童子,一人持瓶,一人上鞍。我明白这寓意“平安出行”。

芝园,胡雪岩故居中的山水华章。碑廊,石栏,曲桥,碧池,水中亭,影怜院,御风楼,步步为景,处处显胜。

那怪石嶙峋的假山,为国内现存最大的人工溶洞。洞口镌碧绿的“悬碧”二字,弯腰进去,岩壁高高低低嵌31块石碑,均为原物。那口炼丹井,深不可测,奥妙无穷。当年胡雪岩为造这假山竟花了10万银两,从京城亲王府请来治假山石的顶尖高手,专程到灵隐飞来峰住了7天,才有了这假山的造型,意在西湖山水的浓缩,化天下景为家中景。

阁外平池,池中鸳鸯,池上红桥,池畔重柳。远处楼阁,近处回廊,都挂着寿庆的灯彩,倒影入池。镜中有镜,影中有影,疑真疑幻,全不分明了。

史书记载的芝园胜景,如今重现人间。

2001年春节,胡雪岩故居对外开放。专家们一致认为,胡雪岩故居的修复遵循了对历史文物的保护原则,拯救了一座具有重要价值的文物建筑,是全国文物建筑修复的成功范例,也是展示杭州历史文化的经典之作。

我走进当年满楼脂粉的和乐堂,看着地下一级级台阶深下去的地窖。大前年修复时发现这个地下藏金库,里面早已空无一物。我想起史料记载,胡雪岩被朝廷革职,将被查抄之际,罗四太太主张将各个姨太太房里的现款、金条、珠宝等约二三十万两银子,趁天不亮交人带出去。胡雪岩却认为此举有欠光明磊落,不能同意,他对罗四太太说:钱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于是所有的财产被那些红顶戴一扫而光。
站立着是一个英雄,倒下去也是一条好汉。有人这样赞叹胡雪岩的品格和骨气。
在胡雪岩故居的窗光灯影里,我寻觅着,捡拾到许许多多……


 
→回复

邻近景点
西湖风景区
雷峰塔
杭州宋城
杭州乐园
南浔水乡古镇旅游区
雁荡山景区
乌镇水乡古镇旅游区
西塘水乡风情旅游区
临海江南长城
普陀山
朱家尖岛

相关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