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中国吉林通化景区罗通山城概况
类别划分
概况
气候
住宿
交通
美食
精彩照片图片
旅游地图
居住在这里的会员
去过这里的会员
打算去这里的旅游计划
网友旅游游记和攻略
景区分布
邻近景区
经验分享
我去过这里
我想去这里
收藏此页
我要提问
吉林通化景区罗通山城概况
罗通山城
提供图片    更多图片

  罗通山城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北25公里罗通山中部主峰上,为高句丽绝奴部建于公元248年到291年,即中原的魏晋时期,是一处重要的战略性城堡。

  山城依山傍势,由紧密相连的东西两城组成,中间共用一段城墙相连,全城周长7.5公里。城垣为土石混筑结构,充分利用了自然山势。东西两城共有5门,形制略同,都是用石材砌筑成半圆形内瓮门。西城东北角、西北角有角楼台基。城内地势平缓开阔,有演兵场、点将台、兵营、烽火台、蓄水池、三清观、神清主瓮门等遗址。   
                       






罗通山城
     
       

 

经验分享/补充资料/网友评论

 
ssqkfcuiytb(ssqkfcuiytb) 2005年10月28日 22点20分 评分:0

位置: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北25公里罗通山中部

面积:全城周长7.5公里

景观:山城依山傍势,由紧密相连的东西两城组成,中间共用一段城墙相连,全城周长7.5公里。城垣为土石混筑结构,充分利用了自然山势。东西两城共有5门,形制略同,都是用石材砌筑成半圆形内瓮门。西城东北角、西北角有角楼台基。城内地势平缓开阔,有演兵场、点将台、兵营、烽火台、蓄水池、三清观、神清主瓮门等遗址。




 
 
→回复
ssqkfcuiytb(ssqkfcuiytb) 2005年10月28日 22点24分 评分:0

  任何一种文明都会由于多种原因而自我迷失。
  朦胧中,觉得每一处遗迹,都应该有一具粗犷而强悍的原形,有一个贯穿数千年的情结,有一些鲜为人知的秘密角落,有几句声调低沉的告白和遗嘱。

  我们没有理由对这些漠不关心。

  吉林,这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在不断的演变生息中,究竟掩藏着多少沉重的兴亡宿命,有着怎样的灼热苍凉,还有待我们一一叩问,一一求解。
  请随我们走这一遭吧,用镜头和文字追寻那一段段不为人所熟悉的历史,体味一番无数次毁灭与复兴的轮回中带出的平静。雄壮也好,苍凉也罢,总要远远近近地呐喊几声。
 罗通山城,东北最大的古山城,距今1700年,地处柳河、梅河、辉南三县交界,又是通化、白山、集安的门户,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为千百年来兵家必争之地,据清末修订的《柳河县志》记载:“柳河县城东北60里之遥,有罗通山,山上古城在焉。相传罗通扫北攻占此山,故名罗通山。”
  据出土的文物考证,罗通山城属汉代高句丽时期建造的古城,从汉代建立以后一直沿用到辽金,中间经历了1200余年,被称为“塞外小长城”。
  然而 “这么大的古城到底是谁修筑的?”“汉先民、肃慎先民以及高句丽民族在这里到底生活了多长时间?”种种疑问,却“史书阙如,资料匮乏”,今天的人们只能靠出土的文物来推断这几近没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文明。

  谁是古山城的主人?

  罗通山高大的城墙,防卫设施十分完善,有烽火台、t望台、点将台,这三台成一条直线。烽火台海拔1090米,处在古城的最高点。当发生战事时,士兵就马上点燃灌上蜡油的芦苇、红毛公草,再铺上狼粪,笔直粗重的狼烟就会直冲云霄……
  据传,大约1700年前,古扶余国的老国王与王子闹内讧,年轻的王子带领心腹南迁。他们以罗通山城为据,种田、生活、繁衍后代,但不到七八十年,中原来犯,王子只好带着部族弃城而走。
  还有传说,2000年前,汉代初期这座城就已经修筑。高句丽开国君王曾在罗通山古城落脚,后由于战乱而南迁,后高句丽的山上王又返回了罗通山城,大约400年后,唐朝罗通扫北时,攻占了此山,从此这里划归了唐朝的版图。直至13世纪元朝的“铁旋风”洗劫了罗通山城,至于是何原因突然荒废,则不得而知。
  罗通扫北“盘肠大战”在当地几乎家喻户晓。相传,罗通勇战高句丽女将骆驼女,被刺中软肋,肠子外流,罗通扯下战袍盘裹继续勇斗,终将骆驼女擒获。
  在当地的山民中,罗通山城流传下来的地名也多与战争硝烟有关,像点将台、t望台、古兵营、将军洞等。有的山民在古城耕作,常发现历代的兵器。在罗通山西城北门南侧土岗上,一处铁炉遗址,被称为“打箭炉”。炉边遗留着成堆烧过的炉渣,这里多次出土捆扎成束的箭头。也有山民在荒草里,发现了战死的兵士的尸骨,他们有的头骨带箭头,有的臂骨有刀痕。

  巨石城墙千年不塌?

  罗通山城有东、西、南、北四座城门。古城墙沿着山脊的走向修筑,与自然的天险有机结合,把罗通山连成了一个固若金汤的城池。
  据悉,修筑城墙的巨形条石有的长三四米,高半米,重达数十吨,并且每块都打磨得光滑平整,一些看过古城墙的建筑专家称,按当时的生产力水平,修筑周长8公里、高四五米的土石混筑城墙,需要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历经几代。
  近年,考古工作者在罗通山西城北城墙附近古采石场内,发现了东汉末期的铁镢,用生铁铸造,形状漫圆,刃口较短,重量超过5公斤,适于开山劈石。罗通山城城墙所用的条石,多依赖铁镢的力量开凿。
  据称,当时我们的先民相当智慧,修筑城墙的石头,都是就地取材,并且选择的石场都分布在所砌城墙的高处。那时的人们挥舞着5公斤多重的大镐,断山劈石,然后用铁器将条石打凿平整,小块的肩扛人抬,大块的用杠杆、滚木,向低处搬运。而且直接把连山石作为根基,一层层均匀叠压垒砌起来,最后垒成三四米高的城墙。
  在罗通山古城,考古工作者还发现了滚木实物,长大约20—30厘米,它除了作为运输工具,另一个用途是守城的武器,当敌人来犯时,守城的将士就会将滚木像石头一样,高高举过头顶,扔下山坡。
  有专家预测,如此浩大的工程,即使今天的生产力水平,数千人也要修筑十几年。1993年,柳河县政府炸平拦路石,仅铺设三四千块的花岗岩,几百民工就耗了一年的时光。烽火台残高仅有3米,在复原6米高的烽火台时,20多工匠花费的时间长达半年。然而对这个浩大的山城,历史史料却没有“只言片语”记录。

  千年石碑长出榆树?

  踏着山城东墙石阶,向海拔1090米陡峭的罗通山主峰处烽火台行进的途中,一块宽2米多、高10余米的天然独石,挺拔在岩崖之上。
  据当地乡土志记载,这块天然独石是金太祖完颜阿骨打为自己开凿设立的无字碑,这也是我国古代仅有的3块无字碑中的一块,其余两块,一块在泰山,是汉武帝所立;一块在陕西乾陵,是武则天所立。
  在这块无字碑接近顶端的一条小石缝中,生长着一棵石榆,长一,粗如手指,已分丫抽枝。这棵点缀无字碑的石榆,“寸土没粘,滴水没存”,但却在石头上生长下来,其顽强的生命何尝不是一个谜。65岁的向导高占一老人,与这颗一长的石榆一起相伴了56个岁月。高老不满10岁时候,跟着他的老师上山,偶然在这块无字碑的缝隙里,发现了这棵“香头”大小的石榆,刚刚五六片树叶。经历了半个世纪,这棵石榆长到20厘米,还是一个“婴儿”,可与罗通山为伴的高老却成了白发老人。

  千年老井至今不干?

  山有多高,水有多长。罗通山西城海拔900多米的古战场盆地中,有一老井。相传这口老井也叫罗通井,当时罗通扫北攻入西城,与敌人鏖战时,将士饥渴,难寻水源。一老兵进言,“两山夹一嘴,必定有泉水。两山夹一沟,准有泉水流”。按此计挖掘,果出清泉。
  这老井井深10多米,井水清澈见底,井壁成六边形,石榆木围做的井帮,经过千年浸泡,早已成了木化石。
  据疏浚这口老井时打捞上来的陶罐、铁锚、古钱等文物推断,这是汉代修造的老井,唐宋一直沿用,至今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有专家预言,如果保护得当,还可饮用几百年,甚至上千年。这口井水源充沛,当夏季来临时,井水常从井口溢出。可供几百人饮用,当井水见底时,不到10多分钟,就恢复了原来的水平面。
  在东北地区,有据可查的老井,经过了1000多年,至今仍在饮用的,只剩下了罗通山城的这口千年老井。人们从老井打捞上来的有汉代的五铢钱,宋代的开元通宝古铜钱,也证实了我们的先民把水当做了生命之源,逢年过节他们把钱币投掷井下,以表对水神的崇拜.

  “罗通墓”土遁失踪?

  罗通山下已故老牛倌吴崇全曾讲过,他十几岁时,常到罗通山西城的西瓮圈,东城的东瓮圈放牛,有时坐在像“炕那样”的石棺盖上,石棺用青石板做帮,有的高达1米左右,并且不是一两个,而是成群。
  一些考古者多次到吴崇全老人提到的地方寻找古墓群,但都没有收获。但他们一直认为,罗通山城存在着巨大的古墓群,只不过被千百年的枯枝落叶蒿草埋在了地下。
  在龙潭西山坡上,墓葬封土年久倾颓,仅存低矮土包。相传,清末民初,当地有许多人曾见到歪斜的罗通墓碑,字迹还能辨识。1958年夏天,有蔡姓农民看到倒伏在地的墓碑,“故唐××(这两字被青苔掩盖)罗通将军之冢”等字样还能看清。上世纪70年代,蔡姓农民山上开荒种田时,还看到罗通碑半埋在土里。而今这块碑早已深埋地下,虽经多次搜寻,也没有见到踪迹。
  通天洞南200米处,山峰方锥体,峰尖锐利,底座方正,酷似一座金字塔。石灰石岩面上构成了各种图案,如狮面虎形等。相传高句丽酋长葬于此处,可惜至今墓门、墓道还没被人发现。
  在罗通山城周围,发现了一些古墓。1980年,罗通山西麓小泉眼村民挖电柱坑时,发现了一座石棚墓。第二年省文物队发掘清理,墓内尸骨保存完好,出土文物20多件,其中的“双鸟回纹”剑十分珍贵
罗通山城位于吉林省柳河县东北25公里罗通山中部主峰上,为高句丽绝奴部建于公元248年到291年,即中原的魏晋时期,是一处重要的战略性城堡。
  山城依山傍势,由紧密相连的东西两城组成,中间共用一段城墙相连,全城周长7.5公里。城垣为土石混筑结构,充分利用了自然山势。东西两城共有5门,形制略同,都是用石材砌筑成半圆形内瓮门。西城东北角、西北角有角楼台基。城内地势平缓开阔,有演兵场、点将台、兵营、烽火台、蓄水池、三清观、神清主瓮门等遗址。

 
→回复
danni_pu(圣丹妮) 2005年8月16日 08点24分 评分:10
叠嶂层峦,方圆9万4千亩的罗通山,坐落在柳河县城东北部,距县城35公里,踞罗通山镇、圣水镇和大通沟乡三乡镇之间,是久负盛名的文物古迹遗址和风景旅游胜地。穿过一片树林,眼前突然出现一处奇景,高大兀立的长脖砬子,倏地从下到上垂直断开,形成一条石廊。站在石廊里仰头观望,只能看到青天一线,白云数朵。所以,人们又称此地为一线天。石廊上有游人题写的“石廊天阙”4个斗大的黑字。两厢是斧劈刀削般的峭壁,高有30多米,长约50米,当间通道只有1米宽。置身其中,真有入天门之感。

  穿行幽谷深壑中,眼前一面危崖峭壁挡住去路,它有1米多宽,20多米高,百余米长,梭角分明,似一道天然影壁,罗通山特有的刺榆根部从顶端向下伸延,以其千钧之力,将石壁一劈两瓣,涨开宽宽的裂缝,榆却挺立于悬崖之上,随风摇曳。石壁上有人题诗曰:“影壁挺秀赖天成,突兀孤高摩苍穹,更有奇树生绝顶,令人惊诧造物工。”

  沿壁一侧,攀藤附葛,穿过森林,就可登上蜜蜂砬子。

  蜜蜂垃子是瓮圈形,西、北两侧高,东、南两侧低,窝风向阳,温度适宜,形成了罗通山的特殊“小气候”区。山蜂选中了这块得天独厚的地方,集聚在山腰的岩洞石缝里生息酿蜜。洞的顶上有巨岩伸出,象石棚覆罩一样,可以遮雨雪,挡风寒,石缝中有树木生长,似翠屏荫蔽四周,能够减少鸟雀的侵袭;那些地上蹦的、草里窜的蜜蜂天敌——癞蛤蟆、花鼠子、刺猬、晰易之类,更是望崖莫及,馋涎空流了。

  每当春暖花开时,蜜蜂砬子的山峰就倾巢而出,如穿梭般地往返;花丛中、树梢上到处理着它们轻捷的身影;悬崖下、石洞旁更是遮天蔽日,熙来攘去,嗡嗡嘤嘤之声,如笙簧合鸣,回旋萦绕于山间林表。在暮春初夏或秋天将至之季的雨后,喝一口蜜蜂洞庭的悬崖下的泉水都甜丝丝的,据说这是蜂蜜渗入了水中。

  从此处再西行一公里,但是虎头崖,它三面断岩绝壁,如横空出世,拔地摩天。顶端向前斜探,好似一个巨大的虎头仰天长啸,那直坚的虎耳,怒目的虎眼,浑然天成;而虎嘴的部位恰好为赭石色,真如大张着血盆巨口,怒吼逞威。与虎头崖遥遥相对的便是山顶湖——锁龙潭,如圆月,潭水清澈。所有这些奇观景致,均令人惊叹不已,难以忘怀。
 
→回复
kitten2006(小猫) 2006年2月18日 18点19分 评分:10
  罗通山,原名骆驼山,位于柳河县城东北部,面积6.267公顷,林地面积4.933公顷,山高林密,最高海拨为1.090米。该区有较丰富的森林资源,动植物资源和风景资源,素以城古,洞幽,林密,崖险,壁奇,峰峻,景秀而著称。建在罗通山上的古城是吉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风景名胜区。

  罗通山城历史悠久,为高句丽绝奴部建于公元248年到291年的高句丽中川王到西川王时期,即中原的魏晋时期。山城依山傍势,用土石筑城,周长7.5公里,分东西两城,城内地势平缓开阔,有演兵场,点将台,兵营,烽火台,蓄水池,三清观,神清主瓮门等遗址,尚存古城雄威。

  罗通山自然风景秀丽,群峰环绕,气势磅礴,古城蜿蜒,幽洞清韵,壁石奇立。一年四季景色各异,春季鸟雀啁啾,山花烂漫,杏花耀眼,景色宜人。夏茂林成荫,绿涛起伏,流水潺潺,香风扑面,倍觉清新。秋季霜叶如醉,枫叶绯红。冬季古树银花,冰雪封山城。罗通山分南北两游览区。南线有长脖砬子,刀切砬子,滴水壶,鹌子窝,通天洞,水洞,道士洞,影壁砬子,蜜蜂砬子,一线天等自然景观。北线有巨虎顶,饮马溪,锁龙潭,穿心洞,背阴洞等名胜景点。
 
→回复
luoxin26(天使爱美丽) 2006年12月26日 09点43分 评分:10
走过卧虎顶,拾级而上,一道古朴苍老却又不失整齐的古城墙横亘在眼前,它高耸于山脊峰巅,蜿蜒起伏,直入云山深处。随行的向导告诉我,这便是历史久远的古城了。据史志记载和专家考证,该城系汉代高句丽绝奴部于公元248年至290年间所建,一直沿用到辽金时代。元灭金后,古城废弃,至今已有1700多年。我按奈不住心头的惊喜,浑然忘记了旅途的劳累,迫不及待向它走去。
这就是我心仪已久的古城啊!它气魄雄伟,端庄威严,沿山脊而筑,依险要而建,尽显雄姿。城头巨树丛生,石壁青苔密布,虽然经过千百年风雨剥蚀和无数次战火洗劫,至今仍保持着伟岸峥嵘的雄姿。
  古城东城墙,绝大部分利用悬崖峭壁做为天然屏障,只在极少数山势较平缓,无险可峙的地段修筑了人工城墙,城门开设南、北、东三座,西墙与西城毗连共用,其余三座门皆辟于两侧峭壁奇突的山口,称"北翁门","东砬?quot;和"南天门"。南门外有"十八盘"似天梯石栈的古道直通山下,是当时兵马出入的通途。城墙周长3400余米,一道漫岗横亘东城,岗南为演兵场,岗北为驻马坡,山岗南北各有一条内流河,水势旺盛,四季不竭,河水在城中流淌数百米后注入岩溶漏斗。
  西城城墙周长4100余米,它遥迎长白山,近接老龙岗,襟山带风,形势险要,共有四处城门。南门亦称"回马岭",宽5米,两侧壁立千仞、险不可攀,相传当年罗通率兵秣马南下,因山势险峻,只好勒马回营,故此得名。门外有沿绝壁孱岩开凿的三条石径,分别通往峰火台,刀尖峰和水帘洞。东门利用悬崖豁口充当,一条羊肠小路紧贴崖壁通往山下。北门宽6米,门边垛口保存完好,西垛口旁留有"S"形泄水洞口。门外道路延伸直下,接通北部平原的柳梅古道。西南门是四座城门中最重要的一座,两侧门垛中部留有门栓插孔,门外有人工开山劈石修成的盘山古道,是当时运送粮草、辎重的唯一途径。现已建成盘山公路,游人可乘车直达山顶。
  沿回马岭北行,居于东西两城界墙之中,是古城的了望台。台高6米余,宽4米多,乃天然磐石形成。台址孱岩峭拔,是察看两城的最佳场所。台上古树丛生,葱茏峻秀。攀援而上眺望东西两城,指点山川胜迹顿觉兴致盎然。
  走过了望台,继续北上,石径愈显陡峭难行。约有半个钟头时间,便来到古城险峰上的峰火台,这里是山城的制高点,海拔1090米,登高鸟瞰东西二城宏伟壮观,俯视柳梅古道,苍茫悠远。岗峦村镇,余烟袅袅,阡陌河塘,碧波银光。
  身临古城之巅,听松涛阵阵,似虎啸,像豹吼,更如万马奔腾,蔚为壮观,令人暇想。是啊,这苍老的古城曾历经多少次"金戈铁马,霹雳弦惊。" 多少次"沙汤秋点兵"。"世间风云原一瞬,沧海桑田云雾间"。人世间的风云变幻,都默默的刻在它的身上,望古城我的心里油生敬意,这雄伟壮观的古城,见证了多少历史风云,它饱经战火却依然保存如此完好,这是古代劳动人民留给我们的一比多么巨大的财富。在现代工业大潮里忙忙碌碌的人们,闲暇之余,走到这里来,录求一分安逸,舒展一下心情,洗净纤华,不正别有一番收获吗?
  "雄关漫道真如铁"我没有去过雄关,不知其巍峨。但见过家乡的古城雄姿,冒然的试想,那威武雄壮的雄关也大抵不过如此吧!
  游罗通,当看峰。用险峻来形容罗通山城的十险峰一点也不夸张,从古城峰火台向下南行,但见影壁崖孤高挺秀,特立不群。四邻不靠,独立无依。直如刀削,齐若斧劈。犹如天外飞来之神笔,为山城平添几分威势。而坚硬如铁的遒劲古榆,同影壁崖相伴相依。老根似蜿蜓的长蛇,破岩而出,显示出石破天惊的生命力。看罢不觉叹其神奇,那"立根原在破岩中,任尔南西北风"的傲骨精神大概也能和黄山松美了吧,而东行所见的刀尖峰则壁立千仞,危岩奇突,如刀锋摩天。其旁探海石,如定海神针,俯视云海,又如苍龙探身,欲卷 波澜。相传天兵天将擒获苍龙,禁锁潭中,并于峰峦遍插刀枪,以便震慑蟠龙,岁久年深,遂化成刀尖峰,游人缘石阶可达峰顶,放眼远眺,群山绵亘,长河如带,村舍毗邻,河塘似鉴。若当久雨初睛,可见浓雾翻卷,云蒸霞蔚,纵览云飞,令人飘然欲仙。仰观其它峰峦,高踞云表,显露峰巅,若隐若现,藏于云端。
  看过险峰,沿百级石阶而下,有一处独具北方特色的石灰岩溶洞,洞口坐北朝南,高20米,宽30米,深达2000米,洞内有一条暗河,水流湍急,至洞口轰然下泻,落差达15米,水帘洞由此而得名。洞顶悬崖峻峭,巍然拱起,异常雄伟壮观。洞厅四壁穹窿斜上,高耸特出,洞壁色泽多变,五彩斑斓,洞内暗河曲折,水流潺潺。洞侧上下,列笋悬柱参差竖立,钟乳如蜡泪横流,漫漫滂溢,百态千姿,美不胜收。背阴洞则座落于罗通山北麓,洞旁两峰夹峙,洞底怪石嵯峨,沟壑幽深,四周古木葱郁,终年不见阳光,而且洞中藏洞,洞上叠洞,洞洞相连,盘曲互通,有五层天洞,七重地厦,洞深幽长,如入迷宫,神秘莫测。其它各洞或深幽、或迷幻,各具特色无一不巧夺天工,令人惊叹造物之神奇。
  "三峡归来不看水,五岳归来不看山"或许你和我一样,也没有去过五岳,全然不知那"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雄浑伟岸,我诚挚的邀请你忙里偷闲,来看一看这虽不能和五岳相提并论却也处处散发着古老而朴素的山城吧。也许它会带给你一分意外的惊喜,拾得一丝原始的纯真,"洗尽纤华尘与土,心底无私天地宽。"

 
→回复

邻近景点
吉林北大湖滑雪场
吉林雾凇
天池
净月潭滑雪场
北山
红旗村
防川--鸟瞰三疆
长白山瀑布与温泉群
高原冰雪运动训练基地
乘槎河
松花湖

相关资讯